1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短信和网络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2
注意的6种常见诈骗
1.刷单返利诈骗
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在需要做更多的任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就此消失。刷单行为本身违法,一切需要你先充值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
2.冒充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或法院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联系受害者,并展示虚假的法律文书,声称受害者涉及某种犯罪,需要配合调查或资金清查,使受害者陷入恐惧,再让受害者将资金转到指定“安全账户”。
3.虚假网络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会在各种平台发布广告,吸引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申请贷款,接着在后台篡改数据,让受害人以为是自己填错了,然后就用修改资料的名义骗取费用,等受害人发现贷款没有到账,再用“操作失误”“流水不足”等话术让其继续缴费,使受害人越陷越深。
4.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熟悉的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5.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用银行、运营商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受害人,以账户积分兑换奖品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木马链接。用户一旦点击,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6.其他诈骗
犯罪分子以中奖类消息诱骗受害人支付税费、运费、手续费等,以发放补助、救助、助学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3
抵制诱惑,不做电诈工具人
下面这些行为都属于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重的触犯刑法,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款等刑事处罚,影响学业、参军、考公,请大家牢记:
1、出售电话卡、银行卡和社交账号:诈骗分子利用买来的电话卡、社交账号实施诈骗,然后用买来的银行卡转移赃款。因此,出租、出售“两卡”和社交账号就是帮信行为。
2、帮助诈骗团伙引流:给诈骗团伙引流的方式有多种,常以兼职的形式出现,如充当客服拨打电话、拉人入群、地推引流、张贴涉黄小卡片、转发涉诈广告和短信等等。学生兼职一定要擦亮双眼,小心掉入诈骗陷阱。
3、搭建GOIP、VOIP、手机口:GOIP、VOIP是类似路由器的一种通信传输转接设备,“手机口”的意思是指用两部手机的音频口转接电话,诈骗分子用于将境外诈骗电话转接为境内来电,从而迷惑受害人。
4、帮助诈骗团伙“洗钱”:帮助诈骗分子收款、转账、取现,帮助诈骗分子购买黄金、烟酒、手机、现金花束或蛋糕等,再转账或转交给上线,都是“洗钱”行为。有的诈骗分子,以招聘商场兼职代购为幌子,诱骗大学生提供银行卡帮其“洗钱”。网络贷款提到的“刷流水”也是“洗钱”行为。
诈骗分子常用密聊猫、纸飞机(Telegram)、蝙蝠、事密达、海鸥等加密通讯软件哄骗未成年学生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请家长经常检查孩子手机中是否装有此类软件。
4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 遇引诱要淡定,遇威胁要镇定,遇好心要冷静。
√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
不要轻信陌生电话
切不可轻易相信亲属、朋友、公检法等身份的电话短信等,必要时可拨打亲戚朋友视频核实,或直接报警。
拒绝提前支付
购物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敏感信息,不轻易点击或扫描陌生人发来的链接和二维码。选择收到实物后再支付钱款的网上付款方式,拒绝一切提前支付、提前确认。
√ 确认对方身份真实性以及事件的真伪
√ 确认身份要多问几个私密问题
√ 不要主动猜测对方是谁
√ 不要盲目答应对方要求
√ 遇事不要慌,随时寻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
家长须知
1.要经常对孩子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建议仅保留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把其他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等APP软件全部卸载。
2.现实中发生过多起孩子上网课课间休息时打游戏被骗的事件。现在很多孩子玩游戏,特别在意游戏角色的“皮肤”,于是骗子打着“免费赠送皮肤”的旗号,利用孩子不敢与家长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3.孩子爱玩游戏,但常因超时被强制退出,骗子就以能解除未成年人游戏限制一步步诱导孩子通过家长手机验证,获取家长钱财。
4.现在很多孩子喜欢追星,特别相信偶像的话,骗子就用当红明星周年回馈粉丝返现活动实施行骗等等。
5.平时给孩子谈谈这些现实的案例,管理好孩子使用的手机。
6.手机上下载国家反诈骗App,一定程度预防诈骗。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引导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家长也应提高防范意识,家校合力,共同携手,培养孩子的网络防范安全意识,助力青春成长!
文章来源:今日天等微信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