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畜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和低蛋白日粮技术》正式出版。对于大力推行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以及低蛋白日粮配制和饲喂技术,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豆粕能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由于西方国家营养标准中将豆粕与玉米共同构成现代饲料配方中最主要的成分。由于人口庞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种源条件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大豆的种植成本和产量与其他国家相差明显。
“秉持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目标意识,肩负起‘科研助力农业强国’的责任担当,农业科研人员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让科研成果在农业强国建设的征程中落地开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在会议上发言。人民网 唐佳摄
阆山阆水,人杰地灵。上世纪80年代初,18岁的谯仕彦从四川阆中小村走出,开启求学之路。
“1987年,我从中国农业大学(时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兽医专业毕业,并留校工作。”谯仕彦回忆道,彼时我国饲料产业刚刚兴起,自己意识到饲料产业发展的契机,便决定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和我本科所学兽医学关系密切,所以就报考了这个专业。”
据悉,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多个国家先后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并且此后这种做法在西方许多国家愈发普遍。
“当时,我的老师李德发学成归国,他以杨胜教授单胃动物营养实验室为基础,带领团队持续开展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应用技术研发工作,这给了我很多启发。”谯仕彦回忆说,耐药性的基因传递是全球最大、最突出的公共安全卫生之一,这是饲料研究未来的主要趋势之一。
2000年,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谯仕彦及其团队在此致力于研究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和产品,减少畜禽疾病治疗用抗生素使用量,是他工作以来的主要研究项目。为我国2020年畜禽饲料全面禁抗提供了重要技术和产品支撑。虽饲料中不再使用抗生素,但动物治疗时仍要使用,如何在保障动物养好,肉蛋奶产量、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减少抗生素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饲料科学的研究应用性很强,要将国家需求作为主导性的指引,以此推动各项研究工作有序且有针对性地落实。”他表示,饲料全面禁抗后,治疗减抗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长按左边二维码
感谢您关注国科农研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