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有尺度有温度的“绿色修复师”

政务   2024-12-16 22:10   重庆  

△法治日报2024年12月15日4版


在大巴山的崇山峻岭间,时不时会看见一个身背沉甸甸国徽行走的法官,他便是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法官、大巴山的“绿色修复师”——王翔。


王翔说,他最喜欢绿色,行走在大巴山的青山绿水间,这是他最快乐的事,心中倍感欣慰和自豪,因为这“绿色”里有他的一份司法“修复”之力。


△王翔了解涉案争议林地情况并核对有关信息。


13年如1日,默默奉献


2011年,王翔调到环境资源审判庭,成为了重庆市首批环保法官,一干就是13年。像他这样一直坚守在环境资源审判岗位的,在全市已不多见了,大家戏称他为“活化石”。13年里,王翔始终秉承“绿色生态+司法修复”理念,通过“最小颗粒度”绿色止损修复入手,求得“最大公约数”司法守护绿色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

2014年12月3日,对王翔来说具有别样的意义。这一天,万州法院向导致饮用水源安全隐患的某废油回收单位发出了三峡库区首张环保禁止令。

“怎样才能在案件审结前及时有效阻止污染损害扩大、让绿色生态伤害最小呢?”这是一直萦绕在王翔心头的事儿。为此,他反复思考论证,着力推动试行环境保护禁止令的《意见》出台。他先后发出禁止令51份,有效防止了污染损害扩大,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环境保护禁止令司法解释贡献了基层法官的司法智慧和实践案例。

三峡库区长江两岸每年因为蓄水形成30米高差的消落带。光秃秃的消落带,不仅影响美观,也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同时,在环资案件中始终存在判决就地补植的司法修复效果不好的问题。

2015年,王翔得知中山杉在水下完全浸没5个月还可以存活。他灵机一动,是不是可以通过在消落带集中种植,既解决消落带环境问题,又解决环资审判中就地补植效果不好的问题呢?他多次去林科所与相关专家商议论证,最终商定在大周镇4公里消落带范围内栽种司法修复林。

如今,曾经的长江消落区“黄腰带”变成了“绿腰带”,建成了“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司法实践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助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年游客量达20余万。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王翔从事环境资源审判以来,这样的创新事例还很多,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案例、文书、庭审、课题等24件,其中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司法案例、全国法院指导性案例、全国法院典型案事例、文书等8件。王翔也先后获得重庆首届绿色年度人物、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奖、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重庆好人、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


△王翔穿密林现场勘查。


1700余件如1件,“如我在诉”


13年里,王翔办理的1700余件环资案件,无一改发,无一信访。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只有这么一场官司,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处理不当让别人添堵一辈子。”所以他会认真对待每一件案件,用“法律的尺度+法官的温度”去处理。

王翔经常讨教的专家任凭对《法治日报》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去年的一天,王翔拿着一张照片找到他,照片中的树种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杉。从照片上看,似乎是一个树兜上发出的4根树干,其中3根较粗一点的树干被砍掉。王翔问他:“这种情况是认定对整株红豆杉造成了损毁呢,还是一定的损害呢?”因为拍摄角度问题,任凭仔细看了后说:“不好说,看不出来。”看着若有所思离去的王翔,任凭知道他还会来找自己。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任凭就被王翔接上了车,带着他去现场查看。路上,任凭问王翔为什么非要跑这么远去看现场,王翔回答:“这个认定关系到罪重罪轻问题,我们必须要对当事人负责任。”

“老百姓打官司,希望得到公平公正处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就如我自己打官司,假如法官给我判得不公,我心里也会堵。”王翔说。


△王翔与检察官一起勘查涉环境资源案件中受损林木。


3.39万km²如1㎡,处处守护


在办理案件时,王翔有一句口头禅:“先去看看,现场有会说话的证据。”只要稍微有争议的案件,哪怕路途再远、荆棘再多、道路再险峻,他都会尽可能去看看。13年来,他跋山涉水近万公里,渝东北80%的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有一次,某县有一个盗伐红豆杉的案件。那天下着小雨,王翔一早从万州出发,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又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来到现场一看,案发地在一个陡峭的岩壁上,距离地面七八米高,怎么办?他与森林警察合计后,系着安全绳一步一步挂上去,然后又一步一步挪下来……下山时,天雨路滑,他还摔了一跤,摔破了裤子和皮肤。回到万州时,已是半夜两点。


这样的事不只这一起,王翔坦言:“好几次甚至是死里逃生。”2016年一次办案途中,一块一吨多重的巨石突然砸在车前几米,现在回想起来他仍心有余悸:“稍微开快一点点,我们都被压扁了。”

“当事人来不了,我就上门去。”王翔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巴山区,山高路远,当事人出行不便,王翔就背着国徽去当事人家门口开庭。

这么多年的环境资源审判经历让他深知,处罚追责不是目的,教育引导才有意义。王翔每到一地,都会对当地群众进行环保法律宣讲。遇有典型的案例,他就就地巡回审判,联系当地村委会组织周边群众来旁听,让更多的人知晓、敬畏、遵守法律,合力守护好大巴山一方青山绿水。



来源:法治日报、万州法院

记者:吴晓锋 通讯员:刘道平

编辑:吴辉、罗姗姗

审核:魏巍


推荐阅读





李永利院长赴武隆法院调研人民法庭建设工作





人民法院出版社调研重庆法院 以优质法治文化资源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法治时讯、司法公开、诉讼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