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晖
UDG联创设计集团副总建筑师
创新设计平台·深造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重庆市雕塑学会理事
公共艺术家
代表作品
璧山莲花穴艺术村落
江家坪艺术农旅村
蝴蝶里产业社区
腾冲和顺古镇不晚酒店
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大湾民居
独珠岛李家院子
漫桃李艺术空间
......
代表作品 | 蝴蝶里产业社区 · 重庆
“学建筑,研究建筑师和建筑作品的时候,我学了作家余华的一些方法。他有几本随笔,写他的阅读感受。在他的随笔集里,他营造了极强的代入感,重建作家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写作环境里的压力和材料,作家受到的影响,写作中的自我追问和思考,以及怎么写,写了什么。看他怎么研究别人写作,我学到一点研究建筑作品的方法:放到脉络环境里面,一边观察一边脑补一个真实创作者多样态的工作和思考。”
“再提到一位20世纪80年代,很多人都喜欢的诗人海子。虽然有人批评他的写作是青春期独白式写作,以自我感知和个人情绪为原点在重构文化世界。但对于我来说,海子自我感知的本真很重要。放到脉络里面观察,太多明智和素材,如果本真这个第一锚固点没有了,那其他的都很可疑。”
代表作品 | 独珠岛李家院子 · 重庆
“我是跟张永和老师学的设计实践,张老师重视本体。我有一个感兴趣的小分支,这几年我比较关心建筑的社会性。”
我们怎么关心建筑的社会性?这几年的工作思考里,刘向晖总结了三句话。
第一:在日常中寻找沉积的知识谱系和生趣。
我们的环境有很长的历史,沉淀下来很多东西,有些会延续为知识的主干,有些细小枝丫会在主干周围出现又消亡。这些都会影响到空间建造,日常的空间常常是漫长的动态建造过程的沉积。如果做事情的时候,多花时间和耐心观察,就有可能会对自己正在处理的环境知道得多一点,还原出来的脉络和细小枝丫就更鲜活悠远一点。这个打开、建构、扩充、延伸工作环境的事情很重要。
第二:重建和亮显隐含的社会脉络。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形成架构与脉络,包括主脉络、小脉络。有时候会显现,有时候会消隐。在剧烈变动的时候,有的脉络就会被生生拧断。有些环境里,日常生活与具体的时间、空间捆绑得很厉害,想割裂很难。这种地方大概率会养成基于固定空间时间和人群的家族宗亲社会,形成人-时间-地方这些要素的脉络线。但有些地方经常发生重大变化,这条线断了又断,传统的或者隐形的依托与架构不在了,新的架构又反复重构消解,那重建一个赛博朋克么?这些都变成为问题和机会?在工作中,我期望可以试着重建一些细小枝丫的断裂脉络;擦亮一些熟视无睹的隐形脉络或者干脆赛博朋克。
第三:构建对自我和世界的好奇。回到本真的锚固点,带着天真观察自己和环境,看能做点什么。
代表作品 | 莲花穴村落活化 · 重庆
位于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的“莲花穴”院落,原来是一个空巢村落。在刘向晖团队的参与下,慢慢活化成为生机勃勃,拥有村史馆、美术馆、图书馆、村落议事院坝、民宿酒店等活化功能的艺术村。2019年,团队扎根于此,用建筑和艺术重塑乡村的振兴脉络。
做好乡村振兴最重要的逻辑是什么?刘向晖觉得首先就是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愿意待下来。在复杂的乡村环境里面,建筑师和艺术家仅仅是投放一些想象和画面不太够。最好是愿意待在自己参与的空间环境里,去认识、融入或者构造空间依存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认真学习、了解对象,再想方设法认识自己,找到自己跟当地情感与文化的共通点和共生样态,这个是工作的基础。
“我是一个深度I人(性格内敛),没有社交能力,与人交往都靠想象脑补,在村里一边交流,一边脑补,大概也认识到一些问题。村子离城近,村里的青壮年都走了,剩下老人和小孩,家族宗亲关系断掉了,社区共同体主要靠政府治理。村里人除了依托城市设法逃离以外,对村子的环境不满和嫌弃,更谈不上可以抵抗环境变化的传统宗亲文化和有归属感的精神世界。对应到空间上,比如祖屋坍塌。祖屋很多代产权细分以后,继承下来的产权很复杂,宗亲治理消解以后,没有调节机制,复杂细小产权对应复杂细小的空间,并且相互依存,住不了,也没法改,也就闲置坍塌。祖屋坍塌是个看得见的象征。”
找到问题,作为建筑师和文化工作者,刘向晖也想待在这里,希望重建乡村的精神家园。工作团队开始调研乡村的历史脉络。西南地区由于湖广填四川,历史周期相对短,线索相对比较明确,还原出来不太困难。“比如在莲花穴,我们找到了移民CP冯地主与刘长工共同经营壁北河边田园的故事;多姓家族迁入的历程;再接下来建国以后土改,产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吸附乡村人口空巢的一系列过程。现在刘家是大家族,冯家反而变小了。这是大家在现场挖掘出来的小世界,与真实小世界应该有个不小于50%的重合率吧。”
“村里原来怎么盖房子,我现在就会学习他们的方法怎么盖房子。一方面把他们的痕迹保留下来,亮显出来;一方面也会基于现有的条件,让现有的发展与乡村的脉络共生呈现。最终创造既有线索,又有未来的整合状态。简单来说,对乡村脉络的活化仿佛是重塑一个小天地。”
“原来读过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他最早做学问就是从乡下开始做起的,从乡村社会建立视角批判现代大生产。比如他说法国的乡下和古罗马时代区别不太大。集体,个人,家庭和社会关系都和地方关联,人群在同一个村子里长大、修房子、生产、生活,他们对特定空间反复进行生产,不但生产了功能,生产了伦理、意义、符号跟表征,还生产了离开这个环境的人的原乡。这个空间呈现的不再是大生产或者房地产式的空间价值观,而是在一个空间、时间、身体、痕迹、文化、符号、表征一体化生产状态下的综合环境。”
“原来不太明白他在说什么,或者建立不了他说的话和自己生活工作的关联。在莲花穴边做边想,遇到些事情,回想起来,才慢慢有一点点明白。”
代表作品 | MADE IN CHINA · 重庆
2018年12月14日,重庆两江新区·国际艺术轴在金山意库落成。进入园区,一组壮观的MADE IN CHINA雕塑作品非常引人注目。 这组雕塑是刘向晖与艺术家隋建国共同营造的集空间、建造、城市、社区于一体的公共艺术作品。
“这件作品,隋老师提供艺术观念,我来作现场构造。MADE IN CHINA 11个字母,整体尺寸55米长,6米高,1.8米厚,每个字母高6米,宽约4米,正反两个方向呈现。相互对位成从前后两个面看都是MADE IN CHINA的字母。在隋老师关于起源、命名和标签的艺术观念以外,每个空间构造体都会形成特别、偶然、可介入、可停留、可攀爬的空间参与和体验。”
在制作这个雕塑时,刘向晖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查重。“这件作品,想法是从环境来的,我在环境特性里找了双面字母这个核心线索,只要曾经有人想到过双面这个起点,那么终点就会很类似,这么多雕塑家和艺术家在公共环境里创作,撞车的几率是有的。这个一定要避免。”
为什么如此喜欢雕塑了?刘向晖做了个比喻。“想象一个健身者举了杠铃在跳舞,建筑师的杠铃可能沉重在破解现实上,艺术家的杠铃可能沉重在破解自身上,也可能对调。轻轻重重的转换可能有利于让思考和工作在不同的敏感和重力转换中,摆脱轻重,获得广阔一点的自由。”
“我跟川美艺术家群体学了很多。他们在重庆这个特别具体的环境里,寻找自我真实和环境真实,建立街头感很强,潮湿皮肤感很强,深入肆意,简单有力,丰富松弛的状态来工作。这个工作状态是有一个综合环境跟着的。金山意库8栋后面街上有个网格线,也是我的雕塑作品。用五种颜色的网格来表达对空间权利和意义的思考,现在有点磨损了,也是权利和意义在设定和延续中间的磨损,应该找时间再画一遍强化一下。”
代表作品 | 皇华岛大湾民居 · 重庆
“现在团队差不多有60人,最多的时候超过120人。”聊到团队管理的时候,刘向晖指着办公区域说道,深造工作室依托UDG,是一家全专业全过程的队伍,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从概念方案到项目实施,要保证一定的人数。“现在60人已经接近全功能团队的临界点,如果人数再大量减少,就不能支撑全功能团队。”
“团队没那么大,大家工作起来也不复杂。我们日常对事不对人,每个人的状态会好也会差,家里很多时候会有事,而且现在外部环境的压力又大,在工作中犯正常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如果有不正常的错误,那大概率是同事遇到了非常严重的事情解决不了,所以才会影响工作。”
“是同事不是‘人矿’,先是人,才谈得上生产力。人都会犯错,误会也难免。大家真实、正常交往就好。”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少设计公司都感受到了下行压力。刘向晖坦言,深造工作室也有压力。“我们团队一直对大生产的依赖都不太重,现在也会花更多时间做更多元的业务。对于未来,我们还是有信心。前几天我听人说,大环境是大环境,我是我。这句话说得挺好。我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我们同事里的每一个 ‘我’历练得更好,也让更多好的作品面世。”
代表作品 | 江家坪农旅村田园综合体 · 重庆
您最近在忙什么?
最近在忙挺多项目,包括酒店、街区更新、生态修复等,也有一些传统的项目。上半年在重庆江津和重庆忠县有一批项目面世,下半年在重庆璧山、武汉有几个项目实施,可能明年面世。
最近有没有什么启发您?您平时如何获得灵感?
建筑师的工作其实不完全靠灵感,启发主要从日常生活中获得。
您如何分配一天24小时?
大概有一半的时间在办公室工作,回去以后的时间分成两部分,陪小孩和休息。我出去玩、考察、访问常常都带着小孩。
您生命中最大的冒险是什么?
好像没有。早期存在主义哲学有个说法叫选择,放大了在面临任何交叉口的时候,因为选择带来的权重。历史和现实是由综合要素隐形引领的,个人的局限性构成了个人的本质属性,不管做什么选择,在某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区别会有一点,但没有那么大。
代表作品 | 四面山双生馆 · 重庆
针对《WATCH旁观者》的下一个被访者,不管对象是谁,您想问一个什么问题?
如果你闲着,最喜欢干啥?
重庆建筑室内设计联合会十岁了,一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拾阶而上,终于到了一个新平台,对于崭新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下一个十年,您有什么建议呢?
这样一个好机构,一方面坚持做好自己,另一方面建议尽量延续得更久。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AI、AGI的横空出世,ChatGPT、Sora等新应用、新模型不断在颠覆人们的认知,请问,设计的未来在哪里?设计师的未来在哪里?
现在AI的成熟度还不够,做辅助工具以及沟通意向的画面还可以,要进入更本体的生产还不行。随着演化,AI以后可能会做到。那时我们就会和AI 同场工作。
AI现在不成熟,但成长到一定程度,有了更高的智慧和感情,那就会是科幻片中的主题走到了现实。当我们谈起AI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在谈一个未知的快速成长的新物种,目前它还比较弱小。但它成长起来后会是怎样?有可能会开启一个新世界,未来有太多的可能。
金瓦奖JINWA AWARD的Slogan是“重新定义设计新价值”,变化的当下,设计有哪些新价值?如何让业主认知和认可这些新价值。
金瓦奖JINWA AWARD强调“温度”。我觉得“温度”,是在复杂社会性里兼容度特别高、包容性特别强的词,可以坚守“温度”的价值。
旁观者设计博物馆以“当代设计史现场”为定位,“走向新设计文明”为使命,您认为什么才是“新设计文明”呢?新设计文明应该具有哪些新特征?
作为博物馆,每个设计在博物馆呈现的众生相里可能只是一个像素点,这些点按照某种线索最后整理呈现出来的设计众生相,如果有一点新,应该就是在走向新设计文明。设计本来就有很强的社会性,有时候的新在于迷乱的时候向后回看来时路;有时候在于社会新了设计更容易新。从当下的复杂情况看,我觉得新的特性之一可能是:要有包容。
有哪些国内外设计师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这个非常多,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这一会突然想到的是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他把握积累了当时社会脉络点上最高水平的技术和文化,亲和力最高的形态建造叙事技巧,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共性,并且做到了最好的结合。他在19世纪末加泰罗尼亚文化脉络上构造了最伟大的一批作品。
代表作品 | 童年秘密档案馆 · 西安
(注)摄影师:存在建筑;冷风-刘伟 | 聿空间摄影;DID STUDIO;隋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