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班长,四级已过,驾照已拿,未来可期。”
评论区:
“笑死,研究生本科生一筹莫展,专科生未来可期。”
“但凡高考认真一点都上不了这个学校。”
……
作为一个爱刷短视频的人,已经无数次看到以上及类似言论。每次都想在那些冷嘲热讽的评论下说两句,但都作罢。我知道,反驳只会招来更扎心的讥笑。
至于为什么说扎心,因为我就曾是他们口中“未来可期”的专科生。
专科生真的没有未来吗?
我不觉得。
也许我们现在处于学历鄙视链的底层,不过,谁规定你要永远停在这个位置?
我想,我的经历也许能给许多专科同学一些参考。
我属于高中不努力的那种,以至于高考分数甚至没到总分的一半。不甘心的我选择了复读,但基础太差,第二年依然没到本科线。
我没有勇气继续高五,只得读了大专。
我的大学同学听说我曾复读一年觉得很不可思议,多读一年,结果就这?我无法反驳,毕竟当时我也觉得自己很丢人。
和刚进大学校园的同学一样,我觉得解放了。每天熬夜看小说、玩游戏、出去嗨到半夜、第二天上课补觉……说实话,我没有觉得这样的生活空虚,反而感到很幸福。
因为我高中的英语在正常水平,靠吃老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我在大一暑假来临之前考过了英语四级。
我很开心地和室友分享,却得到一句:“我们这种人考四六级又没用。”
我愣了,我们这种人,是哪种人?
此后,我慢慢发现了作为专科生的不同。
我读的是一所本科院校里的专科,学校里大部分是本科生。不免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我们学校为什么要收专科生,拉低档次。”
“无语,那些专科生素质真差,下课留下好多垃圾。”
诸如此类。
虽然垃圾不一定是我们留下的,但在固定思维里,一有坏事首先就会想到成绩差的学生,对此我们无可奈何。
我很愤怒也很难过,想要提升自己。
班里有个女生从大一开始考成人本科,据她说要考不少科目。我又怂了,觉得那样好累,此事便耽搁下来。
大二时,不少企业来校招,我也去凑了热闹。万万没想到,几乎所有企业招的岗位都是要求本科及以上。
我转了一圈,感觉心里被压了块石头一样,喘不过气,多看一眼招聘传单都觉得心虚。
我回到宿舍大哭一场,觉得自己像个小丑,不配和他们站在一起。
但我也清醒了,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一块敲门砖。
我查了学历提升途径,明确了我的路。我要考专升本——应届专科生考的那种两年制全日制本科。
专升本考试在每年的三月份,也就是大三下学期开始。还有半年的时间,足够了。确定了要考的专业类别之后,我报了一个当地的培训班。
这里建议准备考专升本的小伙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报培训机构,因为他们有自制的资料,比较系统且有条理。
我是每周六的课,早上六点出发,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去上课,傍晚六点结束。平日里室友在宿舍打游戏没有安静的环境,我就整天泡在图书馆。
我很惊讶自己没有觉得辛苦,甚至感到无比充实。
老师只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梳理知识点,平时得靠自己。专科有一点好就是课程任务轻松,因此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复习。
我考的专业有需要背诵和计算的。我会在上午做题,下午背诵,晚上洗澡时、吹头发时和睡着之前在脑子里把下午背的知识过一遍。
时间安排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但是一定要注意把目标具体化。
比如午饭之前要完成一套题并订正,在四点之前把这一页知识点背完……
把学习任务总量平均分配到每一天,这样不会觉得心里没底,每天结束时也会一点成就感。
对于背书,我习惯先一边默读,一边在稿纸上写关键词,再在心里默背几遍,最后背出声。
在计算题上,我会把同一类型的题旁边做同样的标记,这样复习的时候方便比较和理解。
事实证明,真正付出了是会有结果的。那年专升本,我考了专业全省前十,培训机构还给我发了奖金,赚了两顿大餐!
两年时光过得很快,学习任务也很重。我想继续考研,结果失败了,国考也失败了。
但是我已经淡定了,谁让我的人生充满不确定呢?
毕业那年,我在深思熟虑后,决定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教师。
我马不停蹄地考了教资,又参加了当年的编制考试。很幸运那年的报考条件只限制了本科学历,没有限制专业,因此,我顺利地考上了。
当然,考编的过程也不轻松。很多人说自己裸考或准备一两天就考上,实名羡慕了。没那个能力的我花了七个月的时间复习,笨鸟要先飞嘛。
也许有人说现在只看第一学历,但我已经上岸了,第一学历是专科,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高考复读生到大专生,到本科生,再到老师,我走的每一步都比别人慢,且绕了很多弯路。
但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这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现阶段迷茫的大专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