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是因食用受污染食物引发的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其症状表现多样,对人体健康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了解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我们自身及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
常见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
1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包括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霍乱弧菌等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可疑食物主要有:海产品、乳制品、被污染的水源等。潜伏期短,常于进食后1-72小时发病,一般为16-48小时;主要表现为上、中腹部持续或阵发性绞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呕吐物多为所进食物。
2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主要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早期可引起严重的腹泻导致患者脱水。可疑食品:被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污染的饮用水、贝类产品等。
3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食用未熟的牛羊猪肉、水产品及植物等可引起寄生虫性疾病。主要症状:腹痛、腹泻、乏力等。
二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
5.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6.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7.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病毒的侵袭。
养成良好的饮食与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升机体免疫力,从多方面构建起抵御食源性疾病的防线,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健康饮食带来的美好生活,远离食源性疾病的困扰。
忠于教育 爱幼奉献
勇担使命 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