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网小编:近些年,在年轻艺术家中有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当然,这种回归绝不是也不可能是照搬传统,而是重新审视传统的图式、语言、意蕴与当下的关联。我们知道,任何时代的创作都不可能完全斩断与先前时代的联系,只不过自现代艺术在中国兴起以来,年轻艺术家更多的表现为追求创新和变革,甚至视传统为最大的敌人和要颠覆的对象。
现如今的回归,我想有其复杂的原因,它既与整个时代的环境、心态以及厘清传统的诉求有关,又与我们看待当下艺术的新视角有关。
梁振杰:1987生于广东。2010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4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第四届广东省青年画院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个展:
2018离·合曾秋&梁振杰双个展,珠光NT美学空间,广州
2015林若熹艺术基金会2015年度艺术新星获奖者---梁振杰作品展,广州奇
丹泰斗书画院,广州
部分展览及获奖:
2019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区,山东美术馆,济南
201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9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作品展,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
2018入境·第四届广东青年画院作品展,广东省文联艺术馆,广州
2018东阳美术馆2018学院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东阳美术馆,广州
2017广东画院作品巡回展·2017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
2017视觉日记·第四届广东青年画院作品展,陈树人纪念馆,广州
2016第三届广东省岭南美术大展并获铜奖,岭南美术馆,广州
2015广东画院作品巡回展——2015澳门,澳门会展中心,澳门
2014中国梦·南粤心——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3广东省第二届岭南美术大展并获优秀奖,岭南美术馆,广州
2010巴黎皇家画廊“岭南画学提名展”,巴黎皇家画廊,法国巴黎
专著发表:
《梁振杰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11月)
收藏:
广东画院
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法国美术家协会。
关山月美术馆。
十香园纪念馆。
从梁振杰的作品看出其探索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我们更看重其现代没骨的研究。
现代没骨是突破传统笔限的非笔限,是从工具性进入材料性,因而制作的技便是基础,且不能跨越。制作的肌理语言是在传统中国画造型的骨线语言、类色语言、笔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笔墨是水参与的迹,笔墨之水迹是有法度的。肌理也是水参与的迹,肌理之水迹依自然属性。
具有绘画语言的肌理之水迹,是有意识的制作及有意识的应用,同样具有法度,只是其生成所呈现的是自然之迹形,故绘画语言的肌理之水迹很容易被理解为非绘画语言的自然肌理之水迹,因其法度与笔墨共性的法度比,显然是个性化的。冲破传统笔限后的现代没骨,在张扬自然生成的个性中,深深的理性把控画面语言的法度,慢慢的墨渖、肌理将因法度被观者读解。
材料的更新和改进,及材料本身的直接言说和全新角度的表现,给笔墨的不断改读,及技法的不断前进提供了动力。特别是“水”媒材的再认识,已不仅仅是联系笔墨的媒介,而是充当表达情思与画面构成和谐统一的舵手。
振杰近几年的作品,主要分为《神马》、《向传统致敬》、《“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想静静”》等四个系列,从中不难发现,其作品大多致力于肌理的表现,或冲撞、或泼洒、或拓印、或流积,从宏观上的把控到微观上的精致,这种视觉上笔限与非笔限的表现,可以看出其对中国画造型语言实验的心路历程。而然“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严羽的诗学观告诉我们,一切外形都是体现内形,这也正是振杰所要思考的。
(林若熹: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