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励志故事
《习近平讲故事》
善于讲故事是古今中外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过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善讲故事的大家。无论是会议发言、调研谈话,还是出访演讲、报刊文章,他都善于用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启示人和引导人。
为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广大西工大学子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不断凝聚前进力量,“思享+”网络文化工作室精选《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与广大西工大学子共读书中“对内篇”之“励志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励志故事《寻乌调查》。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延伸阅读
在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中,有一件珍贵的石印本,它就是毛泽东1930年5月在寻乌写下的《调查工作》,后来题目改成了《反对本本主义》。正是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还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寻乌调查无论从革命指导的意义上,还是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都是我们党开展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调查,也是第一次把调查的重点放在了城市。1930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江西会昌到达寻乌。寻乌位于江西、广东、福建三省交界之地,是商品流通的主要集散地。在毛泽东看来,“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于是,趁着部队到附近各县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的时机,他开始着手调查寻乌城的商业。
“寻乌哪几家豆腐做得最好,最容易卖掉?又有哪几家水酒做得最好?”在调查之前,毛泽东的几个问题,问住了当地干部。他带领参加调查的同志,走访了当地47家商店和94家手工业店铺,与群众一起劳动、谈心交流……基于这次调查,红军将城市政策定为“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纠正了“左”倾错误,也解决了供应难题。
作为报告的《寻乌调查》,内容上分为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五个部分。报告中既有数据统计,又有历史沿革说明;既有行业调查,也有阶级分析。具体到杂货店经营的131种洋货,打首饰、修钟表店铺的经营情况,农村祠堂过节时候如何分谷分肉,都在报告中有着详细体现。细致入微地占有材料,科学地分析和综合研究,成为《寻乌调查》的最鲜明特点。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崇尚深入唯实的作风,有着鲜明的风格特征。他引述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的例子,告诫领导干部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
中央党校不少班次都有专题调查研究的教学安排。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就围绕调查研究对党校学员进行专题授课。在这次讲话中,他提出了许多重要判断和工作要求,比如: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注:文字来源《习近平讲故事》人民日报评论部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2020.3重印)
来源 | “思享+”网络文化工作室
编辑|李丹英
责编|张文静 王紫东
审核|管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