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够快快乐地活一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但是怎样才能求得快乐呢?那就是要清醒地知道快乐之道的根本在我们自己,正如佛说:做自己人生的作者,牢记这一点,何必把剧本写得苦不堪言。
那一日,禅师正在寺院子中锄草,碰巧迎面走来了三位香客向他施礼,随后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消除人生的痛苦,可是我们信佛这么多年,却始终未得解脱,仍是不觉得快乐,这到底因为什么呢?
禅师放下锄头看着他们说:“阿弥陀佛,想要快乐并不难,但各位首先要弄明白人为什么活着!”
三位香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禅师此刻会向他们提出这样严肃的问题。那一刻,第一位香客说道:“人总不能因为一点事情就求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第二位香客说道:“我现在拼命地工作,就是希望老了之后时候能够家境殷实、安享晚年,与子孙后代共享天伦之乐。”
第三位香客说道:“我可没有你那么高的奢望,我不管开不开心,必须要活着啊,否则我一家老小靠谁来养活呢?”
禅师淡淡一笑,随后说道:“三位施主,难怪你们得不到快乐,原来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而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疲惫不堪、筋疲力尽的,这怎么会幸福?当然也就不会觉得快乐了。”
三位香客听完禅师的话后仍不以为然,接着异口同声地说道:“理想、信念和责任,说得倒是异常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不能光靠这个生活吧!”
禅师听见后反问道:“那各位倒是说说看,你们拥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第一位香客说:“名可以换利,只要有了名誉就有了一切,我就会觉得很快乐。”
第二位香客说道:“我觉得人这一生还是需要有个伴侣,所以有了爱情,我才会有快乐。”
第三位香客说道:“金钱可以买来一切,只要让我拥有取之不尽的金钱,才那么我就什么都不用愁了。“
禅师听完三人话后,再次问道:“那我再提最后一个问题:世间为何有的人拥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更加忧虑呢?”信徒们不停摇头,无言以对。
禅师见时机成熟,为三人开示道:“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之中。必须改变对生活的观念和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说到底,快乐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灵,而心灵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呵护的。”
三位香客听完无悔禅师的话,从此明白了快乐之道。
人生在世,真正的快乐
源于我们心底
人生在世,快乐与不快乐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态度。快乐不快乐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真正的快乐是从我们心底流出的。
快乐是一种洒脱、豁达、自在的体现,是一种成熟的能力,更是用幽默的态度消解种种难题的能力。乐观主义不是傻瓜,而是历经世事与磨难之后展现出的坦然和从容。
对于生活中的挫折和遭遇,我们只要看开了,看淡了,就可以让快乐成为我们一生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何必要费心把自己的剧本写得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