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青年文学家” 关注我们
终审:北方
排版:北方
审校:邢旭婷 冯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吴文海
抬头又是中秋,感慨岁月太匆匆。匆匆岁月中,人生不同阶段,赏月的心境是不尽相同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孩童时代,如同端午节又称为粽子节一样,中秋节也被我们叫作月饼节,期盼的是那圆圆的、喷香诱人的月饼。
吃过晚饭之后,母亲像变戏法似的,从米缸里拿出早在前几个赶集日就从镇上买回来的那盒八头月饼在簸箕上一字排开,再在每个月饼上面插上一炷清香,然后分给我们兄弟姐妹每人一个,反复叮嘱:“先别嘴馋,拜过月亮等香烧完再吃。”
于是,我们就乐颠颠地溜出门去与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一起拜月亮。巷子里月光如水,我们双手捧着月饼,举头遥望天上那轮皎洁如银的圆月,一遍一遍地唱着:“拜中秋,拜月饼,月亮吃香我吃饼……”期间,有一个伙伴捧着他的月饼过来在我面前显耀,说我家的月饼小,不如他家的大,惹得我一把将他推开,差点儿摔倒在地。闻着月饼香喷喷的诱人味道,我总感觉那炷清香烧得很慢,还没等到它烧到中间呢,脑边早就忘记了母亲的嘱咐,忍不住将月饼掰开送到嘴里了……
月上树梢头,人约黄昏后。青年时代,中秋是家乡后生哥槟榔妹们约会定情的节日,也称之为情人节。虽然那时的我因为正在学校里当老师,算是个读书人,按村里约定俗成的规矩是不可以参与青年男女这类风花雪月之事的,但年年亲临其境,那颗青春懵懂的心还是被感染得火辣,觉得中秋的月亮是如此浪漫多情。
一大早,一台台拖拉机载满四邻六路盛装打扮的后生哥槟榔妹向中和古城陆陆续续汇聚而去。未到晌午时分,一排排一队队后生哥槟榔妹已在古城的街头巷尾摆开阵势,手勾手肩并肩扭动着身躯,你唱来我和去,婉转嘹亮的儋州调声响彻北门江畔。直到太阳快要下山之时,情投意合的两个村庄的后生哥槟榔妹相互交换信物之后,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晚上,当月亮爬上村东头那棵古老的榕树头顶,村里的后生哥们已将白天约好的邻村槟榔妹们带回到了村中。乳白色的月光柔柔的洒在晒谷场上,中间挂起的那盏老式汽灯似乎显得有点儿多余。男的一排,女的一队,面对面平行排开,白天意犹未尽的调声山歌又在村中的晒谷场飘扬起来,那阵势,你方唱罢我登场,调不尽的情意绵绵,分不清个你输我赢……许多青年男女就是在这个中秋之夜两厢情愿而托媒说亲喜结良缘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年以后,中秋渐渐变成了我们期盼家人团圆的节日。
我们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后,平日里大家常年奔波在外忙于生计,村里只剩下父母两位老人留守老屋,一年当中难得有过几回全家团聚的时候。每到中秋,我们兄弟姐妹总是拖儿带女相约回到老家,在大哥已经翻新过的祖屋里与父母双亲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尤其是近几年来,几个兄弟渐次升级做了爷爷,我们这个家族已是四代同堂,每个中秋团圆之日,祖屋都被挤得满满当当的,满院子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感染得父母双亲的心里比蜜还甜。这个时候,月饼虽然依旧充当中秋的主角,但早已不是我们孩童时代那种翘首以盼的奢侈之物,更多的只是象征着一种团圆的意义,我也只是为了应景而象征性地吃上一小块……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情不同。如今,人们早已实现月饼自由,而且款式繁多包装精美豪华,但我却再也吃不出了儿时的味道……不变的是,千百年来在这轮圆月之下人们期盼团圆的美好心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祝愿祖国山河无恙,祈祷人间岁月静好,年年岁岁月圆人更圆!
●“我与青年文学家的故事”征文启事
《青年文学家》杂志简介
《青年文学家》杂志1957年创刊,由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发行的严肃文学期刊。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近年来,创建了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作为杂志社团结和联系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理事加入只须订阅杂志,不收其他任何费用。杂志社严把质量关,为作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打造文学净土。
杂志宗旨是繁荣文学事业、培育文学新人。
《青年文学家》顾问:王蒙、王佐泓、叶延滨、冯骥才、孙莉、李曙光、李琦、张抗抗、阿成、常新港、梁晓声、韩英。
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周贵玉先生愿与各位文友携手并肩,共创文学的辉煌!
公众号投稿邮箱:qnwxjgzh@163.com(必须原创首发)
编辑部主任:亚南(北方)
QQ号:1327257870
中下旬刊负责人:刘狄
QQ号:1392306870
图书出版负责人:李晓玲
联系电话:13935769128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