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不乖,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文化   2024-09-29 20:00   河南  

文章转载自 Take It Eeeeeasy ,中学生都在关注的心理疏导公众号。

图 | 网络

晚上好。

一个典型「乖小孩」,尤其是「乖乖女」的成长轨迹是怎样的?


在长辈们「真乖」的夸奖中,从小明白了做什么事能够换来更多糖果。

中学时代用功读书,因为考出更高的分数可以换来父母更多的爱。


进入大学校园时对大学和专业完全没有概念,因为志愿填报完全来自父母的意愿。

研究生毕业后拿下一份高薪offer,虽然自己对这一行业没什么兴趣,但「高薪」至少让周围的人无可挑剔吧。


到了适婚年龄,在父母要求下和「没什么感觉」的相亲对象快速相识、结婚,好像忘记了在那个不允许早恋的中学时代,自己也曾经有过多么浓烈的喜欢。

……


在重视实用、服从,不重思考和探索的东亚教育体系的培养下,「乖小孩」「乖乖女」几乎成为了最为常见的教育「成品」。


虽然与西方教育相比,这样的孩子普遍成绩优异、聪明上进,但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关注,孩子们「乖巧」背后的阴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诟病。


告别学生身份几年后,回看过去,为什么我劝你不要太乖?


1

为什么不要活得太乖?

01

活的是别人,不是自己


图|网络


「我爸说他当年没考上清华,所以希望全寄托在我身上了。我要努力考清华!」

「这个专业说不上喜不喜欢,但他们都说毕业赚钱多,那就别转专业了吧。」

「都说女生以后当老师好,那我就当老师吧。」


太乖的孩子总是容易过度背负他人需求,忽略自己的情绪与感受,自欺欺人地将外界声音当成自己的内心声音。

这样的状态,在心理学中叫做「假性自体」。心理学家Winnicott将其形容为,一种不觉察的情况下,始终带着面具生活,导致面具下的自己逐渐消失的心理状态。


始终保持「假性自体」也许能够足够敏感地觉察外界需求,足够顺从地满足外界期待。


然而,外界的需求与期待总是层出不穷且各有不同,一位孩子再乖巧,也不可能活成所有人心中的理想模样,而持续满足别人的过程反而是一种对自己的耗竭。


TA们的感知逐渐麻木,难以体会愉悦和满足的积极情绪;

TA们的内心逐渐空洞,找不到属于真实的自己的意义感;

TA们的欲望逐渐萎缩,不知道自己可以委屈难过,可以「想吃」「想玩」「想爱」。


终于活成了他人口中的模范样板,却在某一天发觉,已经丢掉了自己。


02

迷信权威,丧失独立人格


图|网络


由于考试要求的是学生具备题型意识后模版化般迎合命题人要求的能力,所以很多足够乖巧的孩子凭借「听话」也可以做到成绩良好。


只是,TA们熟能生巧的只是「知其然」,始终缺乏的却是「知其所以然」的执拗。


所以TA们很少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挂在嘴边更多的,仍然是「课本里写了……」「老师今天说的……」「我爸说,我妈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过度迷信权威,反而让自己丧失了建立健全独立人格的机会。


TA们会热衷于信奉星座八字、MBTI,却不相信真正能够书写命运最佳答案的,仍然是自己坚定的意志。

TA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当作满足他人期待的工具,却没有意识到生活是自己的,世界也是自己的。

TA们会不置可否地认可所有看似权威的言论,却忘记了生命真正可贵的能力不是顺从,而是不屈服。


乖巧听话的孩子在现行考试制度下或许可以暂时如鱼得水,但走入社会后,具备独立人格的孩子才能自由拥抱自己想要的生活。


03

丧失「冲突」的能力


图|网络


小的时候,父母说「你乖一点啊」「你要听话」「不要这么不懂事」。

来到学校,老师说「要遵守纪律」「要和同学好好相处」。


听话自然可以得到糖果,班级纪律固然有遵守的必要,能够融入集体也的确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然而,如果从小到大,始终在「你要乖」的约束下,不积极索取,不大吵大闹,反而逐渐丧失了「勇敢向世界say no」这一走入社会后更加重要的能力。


敢于拒绝一段关系,才能让自己避免有毒的人际关系,主动选择能够滋养自己的朋友。

敢于表达不一致的诉求,才能让自己改变「拧巴」的心理诉求,健康地自我表达、自我展示。


毛姆曾经写道:「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杀死自己,理性的薄情和无情才是生存的利器。」


敢于冲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才是在主动地选择内心的平和。


也许学生时代,乖巧更加符合集体主义的要求,但毕业后的人生中,「敢于冲突,能被拒绝」才能让自己获得状态更加健康的人生。



2

「不那么乖」生活指南


当然,「你可以不那么乖」的建议并非意味着无谓的叛逆。


有时,多听听过来人的血泪教训的确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而过度反叛,以至于漠视了法律与规则,反而不够成熟理智。


具备独立思考后的自主选择是对人生更自由的掌控,如果只是人云亦云地为了叛逆而叛逆,只不过是一种更加盲目的从众。



如何让自己在自洽的心理状态下活出更加自由的人生?

这里有一份《「不那么乖」生活指南》。


图|网络



01

多接触外界的不同声音

多读书、多看看远方、多和阅历丰富的人聊聊天……经常接触高质量的信息,看到更大的世界,会逐渐看到「人生不止一种打开方式」「这个世界因为多元所以灿烂」。


而通过与不同的声音对话磨练出的自我思考,才更加独立清醒。


这时的自己,会自然明白教科书上的文字不一定是世界的真理,老师父母的话固然为自己考虑,但也有他们自身的局限性。


这时的自己,会自然而然地说出「我认为」,而不会总是把「我妈说」挂在嘴边。


图|网络


02

多觉察内心的真实声音


喜欢某个学科时,原本哈欠连天的自己上课铃响后立刻聚精会神有了热情。

不喜欢某门专业课时,明明全班都在因为老师的生动讲述会心一笑而自己却只觉得陌生遥远。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多靠近TA一点点。

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即使和TA确认了恋爱关系甚至都不愿意和朋友多提TA一句。


内心的选择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多留意自己的本能与直觉,大方拥抱自己的「喜欢」,勇敢表达自己的诉求,即使和社会期待格格不入。


人生不是由「应该」组成的,人生是可以由「想要」组成的。



写在最后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第二次是当你意识到自己只能活一次的时候。」


每一个懂事的人,都有一场迟到的叛逆。


如果从小「乖巧懂事」换来的,只是无穷无尽无法满足的社会期待与无休无止焦虑自己不够优秀的内耗,那么——


比起听话地优秀,我更希望你自由地热烈;

比起乖巧地为他人而活,我更希望你此生永远勿忘你。



-END-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往期推荐


■ 全国最生猛的豪宅,新疆占一半

■ 巴黎奥运会落幕,中国队最心酸的3枚金牌公开:有些孩子生来就是报恩的

■ 中国最难爬的山,挤满了嘴硬的大学生

■ 如果诸葛亮北伐带的是100万大学生!

■ 《西游记》最恐怖的地方,为什么大家抢着去?

■ 他巨婴,她巨累,几亿人却在磕他俩的糖

■ 福建人最怕的女明星,为啥是刘涛
点击上方文字即可打开文章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疯狂阅读,加星标★
不加日常就看不到阅读君了

疯狂阅读
《疯狂阅读》杂志官方订阅号,青少年的聚集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