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讲好历史故事,传播正能量,弘扬爱国精神!感谢您的观看,请关注并把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我会坚持为您服务!
当毛岸英英勇牺牲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来,毛主席的心被深深刺痛,远在前线的彭老总亦沉浸在无尽的哀痛之中,难以自拔。1951年初春,军情如火,彭老总匆匆回国,向毛主席汇报战事。他心怀愧疚,声音沉重:“主席,我没能保护好岸英,让他在敌机的轰炸中不幸牺牲,这是我无法推卸的责任,请主席处分我。”毛主席闻言,连忙宽慰:“战争无情,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捐躯,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也不例外。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特殊对待。你无需为此自责,战场上生死无常,若是我担心他,当初就不会让他走出中南海。”彭德怀听着毛主席那温暖而坚定的话语,内心如潮涌动,深受感动。回到朝鲜后,他向众多高级将领感慨:“在国家危难之际,能挺身而出的人并不多。有些高干子弟、高级干部尚且做不到,但毛岸英做到了。他是怀着坚定的信念,主动要求参加抗美援朝的。”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后,中、朝、美三国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如何安置毛岸英的遗骨,成为领导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1954年冬,彭老总在给周总理的信中,就毛岸英遗骨的安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审阅了志愿军总部发给军委总干部部的电报草稿,认为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北京安葬不妥。他在信中写道:“我建议将岸英安葬在朝鲜,可由志愿军司令员名义立碑,记述其自愿参军和英勇牺牲的事迹,彰显他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同时牺牲的参谋高瑞欣合葬一处。这样,教育意义深远,其他烈士家属也不会有异议。”周总理收到信后,深表赞同,并将信转呈毛主席审阅。毛主席阅后,立即表示同意,并批示:“同意彭德怀的意见,让岸英的遗骨与其他志愿军烈士一样,安息在朝鲜的土地上,不要举行特殊葬礼。”毛岸英的墓碑上,正面刻有郭沫若亲笔题写的“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则是一篇深情厚谊的碑文,记录着毛岸英的生平事迹和牺牲经过,以及他展现出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周总理曾向毛主席口述这篇碑文,毛主席听后,缓缓说道:“碑文很好,只是少了三个字——杨开慧。岸英和他母亲感情深厚……”周总理闻言,提议在碑文上补上杨开慧的名字。毛主席却摇了摇头:“罢了,还有很多烈士也需要刻碑,不能搞特殊。”深夜,中南海一片寂静,毛主席的卧室却灯火通明。李银桥走进房间,劝说毛主席早点休息。他看见毛主席手里拿着毛岸英的照片,深情凝视。李银桥担心毛主席过度悲伤,轻声劝慰。毛主席叹了口气:“怎能不想啊,他是我儿子。”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工作人员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珍藏了26年的小箱子,里面全是毛岸英生前穿过的衣物。这些衣物无声地诉说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无尽的思念和深沉的爱。[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麻烦动动您发财的手,点赞是一种鼓励
点“在看”祝您万事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