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华龙洞遗址的华龙洞人狩猎场景复原。图源:央视新闻
导读:
有关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各种争议似乎莫衷一是。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目前的现代人都来自非洲,但也有假说提出我们来自“中国本土”。
现在,又有华龙洞人。他们是怎么回事?
12月6日至8日,2024年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于安徽省池州东至县举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表示,通过多种方法综合研究,确定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间为距今约30万年,是东亚地区迄今为止年代最早、呈现出智人(现代人)特征最多、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
图源:新华社
华龙洞人面部和下颌部已经开始向智人演化,面部扁平、眼眶较高、头骨纤细化,呈现智人标志性特征——下巴的雏形。尽管还保留部分原始特征,但总体来讲,华龙洞人的面貌特征已同现代人接近。
吴秀杰介绍2024年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图源:新华社
华龙洞遗址第四次发掘在2024年4月到6月、9月到11月分两期开展。
2024年,吴秀杰带领团队发掘出土了4卡车胶结物。对于这些胶结物,吴秀杰介绍,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研究结果——11件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跖骨)、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类化石等。
她向《赛先生》表示,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已经取得以下最新成果:
华龙洞6号头骨复原过程展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新华社发
1988年,当地农民发现部分骨头。2004年,这些骨头被送到东至县文物管理所鉴定,结果为化石。
2006年7月19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韩立刚带着他的团队来到实地考察,并启动首次挖掘工作。最终发现了1枚人类牙齿化石和1件人类额骨碎片化石。韩立刚初步判定这里可能是10万年前的早期现代人遗址,便将此地取名为“华龙洞”,寓意“中华民族,龙的传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东至县一起,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8年,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正式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数百件石制品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标本。
201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古团队在这里发现了一颗完整直立人头骨化石,这一发现震惊全国。自此,这里成为中国第五处发现包含有完整头骨化石的直立人遗址。这一头骨化石后被确认确认其属于一个13岁女性。(相关文章:安徽东至出土古人类头盖骨 未来研究潜力巨大)
此前的研究,一般把东亚已有的古人类化石统分为直立人和智人。2021年,倪喜军等人发表论文,根据一个几乎完整的哈尔滨人头骨化石命名了一个新的古人类物种龙人(Homo longi)。他们提出,哈尔滨人、大荔人、金牛山人、华龙洞人和夏河人共同组成了一个智人的姊妹群,也可以称为丹尼索瓦人。[1]
2024年,吴秀杰等人发表论文,根据许家窑人和许昌人等化石命名了另一个新的古人类物种巨颅人(Homo juluensis),包括许家窑人、许昌人、丹尼索瓦洞人、夏河人、澎湖人和老挝的眼镜蛇洞人,也与丹尼索瓦人高度重叠。[2]这主要因为中更新世的研究主要是形态学的,只有少数化石能做古DNA或古蛋白研究。
吴秀杰在该文中提出,在第四纪晚期(距今30万至5万年前)中国境内存在多个古人类支系,包括龙人和巨颅人等,而华龙洞人虽然在其他论文中被列入龙人,该论文还是将其单列待以后继续研究。
在该文中,吴秀杰提出,目前存在两种中国人起源的模型,即“本土起源附带杂交”和“非洲起源附带杂交”。前者认为,现代东亚人类主要起源于本地古人类,仅接受少量非洲智人基因;,后者则认为,非洲晚期智人迁徙至东亚,与当地古人类杂交。
吴秀杰认为,以目前的数据来看,最大简约模型支持两种模型的组合,即非洲迁徙来的人群与本土人数更少的人群杂交。
在2023年的一篇关于华龙洞人的论文中,吴秀杰表示华龙洞人可能代表了一种以前未知的早期智人的祖先或近亲。[3]
“东至的会议使我确信这些是对亚洲人类演化的非常重要的发现。我为他们的显著成就真诚地祝贺中国研究团队。”参加研讨会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海部阳介(Yousuke Kaifu)向《赛先生》评论道。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 “我个人不认为华龙洞人是当地智人的祖先,因为有其他强大的证据表明所有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然而,华龙洞人和直立人比较起来具有某些现代人的表征,我们需要继续研究这意味着什么。”
海部阳介在一篇2024年的论文[4]里,表示相信大多数或所有千叶期后期居住在亚欧大陆东部大陆部分的人属动物是有不同形态学特征的丹尼索瓦人[5]。
那么,华龙洞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之一吗?按照吴秀杰的理论,很有可能,尤其是华龙洞人被当作丹尼索瓦人的一种的时候。但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和共识。
不断有新的化石发现和研究,也不断有新的学说和假设提出,至今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也许以后的研究,包括古DNA和古蛋白研究,能解开这个谜,也许永远不能。
吴秀杰指出,由于华龙洞遗址洞穴坍塌,目前发掘工作只是在洞口及周边进行,通过科技手段探测,遗址洞穴内还有曲折、复杂的空间,洞内是否有更多古人类化石及相关遗存,值得期待和进一步探索研究。
她介绍说,下一步主要工作有:1)华龙洞人体质形态学研究;2)石制品制作技术;3)动物群及环境;4)古蛋白提取及其研究。
吴秀杰说,2025年她的团队计划在《人类学学报》出版一本专辑,纪念华龙洞6号头骨发现10周年,包括15篇聚焦华龙洞遗址及其出土遗物的论文。
[5]Peyrégne, S., Slon, V., Kelso, J., 2024. More than a decade of genetic research on the Denisovans. Nat. Rev. Genet.25, 83–103.
欢迎关注我们,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saixiansheng@zhishifenzi.com
合作请添加微信SxsLive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