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压力下,中国与中东携手并进改写全球格局

财富   2024-09-09 15:49   澳大利亚  



中国与中东国家无惧美国压力,在能源、基建、数字经济及金融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新地位,也凸显了中东在中国经济中的战略重要性。

双方合作不仅涉及传统能源进口,还拓展到可再生能源开发。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参与中东基建,提升其物流效率。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中东生意经”系列第75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推动中东数字化转型,加强科技合作。

此外,为减少美元依赖,中国正积极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特别是在与中东的交易中,反映了全球金融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这种全方位合作正在重塑中东经济、科技和金融格局,对全球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1

中国与中东能源联系日益加深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对能源的需求也急剧上升,这使得中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

特别是当美国因国内页岩气产量的增长而减少了对中东能源的进口后,中国迅速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缺。

据统计,中国的能源进口在过去的20年里增长了15倍,2016年更是跃升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具体到原油进口,中国去年从中东五个国家——沙特、伊拉克、阿曼、阿联酋和科威特——的进口量占到了总量的一半。

其中,沙特占比最高,达到了16%,伊拉克和伊朗的进口量也在稳步增长。这显示出中国在中东能源市场上的影响力和需求都在持续上升。

为了稳定供应和确保能源安全,中国已经与沙特、伊朗和卡塔尔等国签署了长期供应协议,并在伊拉克和阿联酋等地投资能源项目。

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双边经济关系,也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之间的贸易额在2022年超过了2300亿美元,这不仅仅局限于能源贸易,还拓展到了其他领域。

事实上,中国现在已经是沙特和阿联酋最大的非石油贸易伙伴,甚至在2020年超过了欧盟,成为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最大贸易伙伴。

随着能源贸易的深化,沙特等国家也开始寻求与中国在更多领域的合作。

例如,沙特国有石油公司阿美公司已经将中国视为其未来50年的战略重点,并与中石化签署了在碳捕获和氢能等领域的合作协议。

2

中国深度参与中东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正积极寻求将制造业从技术层面进行升级转型。在此背景下,中东地区因其丰富的资源和地缘战略位置,成为了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近年来,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投资和合作项目不断增多,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

中国在中东的投资不仅限于能源领域,而是扩展到了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企业参与了中东地区最大的光伏能项目,如阿联酋的太阳能园区和发电厂。这些项目不仅有助于中东国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展示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实力。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制造商也在中东地区找到了合作伙伴。例如,华人运通与沙特的合作项目,表明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在中东市场的吸引力。

此外,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投资中东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中东地区的物流和交通能力,也为中国产品提供了更便捷的出口通道。

中国企业在埃及、阿曼、沙特和阿联酋等地开展的港口和工业区项目,就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

然而,尽管中国在中东的投资不断增加,但欧洲和北美仍然是该地区外资的主要来源。这表明,在中东的经济版图中,多方力量仍在角逐,中国虽然是重要的投资者,但并非唯一的影响力。

3

中国在中东数字经济的布局


随着中国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联想、中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和京东等科技巨头,在国内市场取得显著优势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布局。

这一趋势在中东地区尤为明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美国的警觉。

中国科技公司与研究机构与沙特、阿联酋等国的合作日益加强。例如,华为和阿里巴巴等公司正在与这些国家合作开发技术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智能城市应用以及大型数据中心。

此外,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也在中东地区不断增长。

阿联酋和沙特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中,不乏中国或华裔的高级学者。这些机构与中国的合作不仅限于学术交流,还包括在实际项目上的深度合作。

例如,阿联酋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G42就与中国公司在多个关键项目上进行了合作。

然而,中国的这一布局也引发了美国的担忧。

美国担心中国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和数据隐私等方面的限制较少,可能会通过合作获取美国的敏感技术。

同时,美国还担心中国可能会利用其在海湾数字基础设施中的设备来收集情报。这些担忧导致美国在某些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上对中国和中东国家施加了限制。

为了应对中国的数字网络扩张,美国向中东国家施压,要求它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撤资,并限制向中国出售某些高科技产品。

未来,中美在中东这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将更加激烈和复杂。

4

中国在中东的金融布局


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在石油和天然气贸易中的应用,被视为可能对现有的美元主导体系构成挑战。

历史上,美元在执行石油交易中的主导地位,源于1974年美国与沙特的协议。

该协议确立了美元作为全球石油市场的主要交易货币,进而支撑了美国的金融体系,并巩固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崛起,这一体系正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通过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尤其是在石油贸易中,旨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增强自身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这一战略不仅反映了中国对金融自主的追求,也体现了对全球经济多极化趋势的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在石油贸易中的使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鉴于对西方制裁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考虑限制对美元的依赖,探索其他货币的交易可能性,例如人民币。

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无疑对现有的美元体系构成了潜在挑战。尽管这一进程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方面,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多样化,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引发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新洗牌。

在此背景下,美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反应尤为关键。

美国可能会采取措施来维护美元的主导地位,包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压力。

未来,这一趋势如何发展,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联系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在能源领域,中国已成为中东能源的重要进口国和长期合作伙伴,通过签署长期供应协议和投资能源项目,不仅保障了自身的能源安全,也促进了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

同时,中国在中东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和金融布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中东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尽管面临来自欧洲、北美等传统势力的竞争,以及美国在某些领域的限制和担忧,但中国凭借其在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仍将在中东地区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中美在中东的竞争与合作将更加复杂多变,而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推动互利共赢,将是摆在中国和中东国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阿中产业研究院

提示:本文著作权归原创作者阿中产业研究院所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阿中产业研究院
本研究院为合法注册机构,关注阿拉伯地区产业政策和商业机会,帮助中国贸易、工程、工业、矿业、电商、网游企业进入中东,开发合作伙伴,撮合商贸机会,提供本地化法律与财税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