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民币对美元霸权的挑战

财富   2024-09-13 17:42   澳大利亚  



石油人民币诞生于全球金融、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的交汇点,其出现不仅映射出国际体系向多极化转变的广泛趋势,更在实质上强化了这一转变。

2018年3月26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所推出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这一举措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该“石油人民币”期货合约不仅为全球能源市场提供了替代交易货币,更彰显出中国提升人民币地位、挑战美元(即“石油美元”)长期主导地位的坚定决心。

借此期货合约,中国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真实反映其市场状况的全球石油价格基准,以期取代布伦特原油和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等现有的、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基准(《经济学人》,2018年)。




本文是阿中产业研究院“沙特生意经”系列第211篇,深度介绍中阿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1

石油美元体系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石油美元体系便与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紧密相连。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初崩溃后,石油输出国组织于1973年实施了石油禁运,以此作为对美国在赎罪日战争期间对以色列进行军事援助的报复。

此后,美国尼克松政府与沙特阿拉伯展开谈判,达成了以美元定价和销售沙特石油的协议,并且沙特用销售石油获得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以换取美国的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

此举旨在“使原油作为经济武器的作用失效,并找到一种方法来说服敌对王国利用其新获得的石油美元财富来为美国不断扩大的赤字提供资金”。

为确保此过程不引发政治反弹,沙特国王费萨尔要求对美国国债的大规模购买(即“石油美元回收”)保持秘密。

尽管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美国证券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沙特的投资规模一直未公开,直到2016年彭博新闻社根据《信息自由法》要求才披露了确切数字。

在此期间,美国财政部一直将沙特持股数据与其他地区数据混合,以维持其机密性。

美沙协议不仅巩固了美元在国际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还引发了其他OPEC成员国的效仿,纷纷采用美元为石油出口定价,这主要得益于沙特阿拉伯在OPEC中的领导地位。

因此,石油美元迅速成为了全球石油贸易中的实际货币。




统一定价机制如石油美元带来了显著的好处,包括简化交易流程、降低汇率风险以及促进全球石油市场的一体化。

鉴于石油对于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核心重要性,全球各国必须持有美元以进行这些交易,这通过维持对美元的持续全球需求来支撑其价值,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美元作为世界各国央行首选的霸权储备货币地位。

此外,石油美元循环现象还强化了美元在全球金融中的主导地位,即石油出口国的收入被存入西方银行或投资于美国国债,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宝贵的资本来源(Spiro 1999)。

这使得美国能够更轻松地为其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并以较低的利率借款。

美国能够以这种方式为其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实则是一种源于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特权滥用”。

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建立的战后货币秩序,最初通过成员国间的固定汇率制度及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率(35美元/盎司)来维持美元的主要货币地位,为美元提供了稳定的价值锚定。

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结束了黄金兑换和固定汇率制度,但20世纪70年代石油美元体系的崛起为美元在新兴的新自由主义货币框架内继续维持其国际主导地位提供了新基石(Selva, 2017)。

尽管美国因其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享有显著特权,但也有观点认为美元主导地位为全球提供了霸权货币稳定这一公共产品。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金德尔伯格(1973)的霸权稳定理论认为,当某个国家(霸权国)占主导地位时,全球经济秩序最为稳定。

这种主导地位集军事与经济于一体,因为霸权国利用多方资源来建立和维持一个稳定、开放且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国际体系。

相反地,根据该理论,霸权国的缺失将导致不稳定与混乱,进而可能引发分裂、贸易战、全球经济机构失效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减少。

然而艾肯格林(2011)提出了另一种视角,他认为从霸权货币秩序向多极货币秩序的转变(即多种货币充当国际储备)不仅长期内不可避免,而且是有益的。

他质疑了金德尔伯格关于稳定依赖于霸权货币的观点,指出对单一货币的依赖使全球经济容易受到货币发行国——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比之下,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将降低任何单一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力,从而使经济权力的分配更加均衡。


2

石油人民币的崛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多个国家曾多次尝试挑战石油美元的地位,但多数未能取得显著成果。

例如,2000年在萨达姆·侯赛因统治时期的伊拉克,曾短暂地将石油交易货币从美元更改为欧元,然而这一举措并未持久。

此外,印度和俄罗斯也分别尝试过推出以石油卢比和石油卢布计价的原油期货,但结果均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较之下,中国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期货合约,标志着向为国际石油交易提供石油美元的系统性替代方案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

中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影响力、在全球贸易和石油市场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国家战略力量的巧妙运用,使得石油人民币的地位远超过之前的尝试,如石油卢比或石油卢布。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强劲,因此石油人民币很可能得到国家层面的有效支持。

例如,中国可以引导国有企业采用人民币计价的合约购买石油,并可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对外国石油公司和政府施加影响,促使其同样采用人民币计价。




通过积极推广石油人民币在国际石油交易中的使用,中国的目标是提高人民币的全球使用率,进而推动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全球储备货币,并获取由此带来的经济和战略利益。

对中国而言,这不仅可以减少对美元在贸易和金融领域的依赖,还能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全球范围内对人民币的认可将是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直观体现。

同时,对于中国公司和贸易伙伴来说,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将简化货币兑换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从而提升中国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将扩大中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减少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担忧。

这将鼓励更多的外资投资中国股票和债券,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成熟度。

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央行在其外汇储备中增加人民币的持有量,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借贷成本也将随之降低。

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拥有美元的替代品将为中国及其贸易伙伴提供一种规避美国和其他国家实施的金融制裁或贸易壁垒的机制。

通过将石油人民币纳入金融市场并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期货合约,中国正积极鼓励国际贸易商和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进行石油交易。

这些合约使原油买家和卖家能够锁定未来以人民币交割的价格,从而规避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

同时,石油人民币也在国际石油贸易结算中得到推广,这取决于双边协议如中俄石油交易的安排。

随着西方自由经济秩序之外的去美元化趋势加速发展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之后,中国积极推动石油人民币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使用显得尤为及时。

例如金砖国家正在探讨如何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近年来美元和美元支付体系被武器化用来制裁美国的敌对国家,这进一步激励了那些可能受到同样惩罚的国家放弃美元。


3

石油美元的挑战与石油人民币的崛起


沙特,作为石油美元体系的核心支柱,长达半个世纪以来都坚持以美元为其珍贵的石油资源定价。

然而,在2022年,利雅得政府破天荒地公开探讨以非美元货币出售石油的可能性(Pereira 2023)。

据《华尔街日报》披露,“沙特此举或许会动摇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因为华盛顿几十年来一直依赖美元作为国库券的印制基础,以填补其预算赤字”。

沙特的这一重新考量,恰恰发生在其对美国的安全承诺感到愈发不满的背景之下——特别是美国对沙特介入也门内战表现出的冷漠态度,以及拜登政府重启伊朗核协议的尝试。

这些动态,连同沙特倾向于加入金砖国家的趋势,均显示出该国正在对其经济和外交关系进行战略性的重新评估。

2022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利雅得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事访问,期间出席了首届中阿峰会和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峰会。

此次访问不仅巩固了中沙关系,更将中国的外交触角延伸至其他海湾国家和阿拉伯联盟领导人,覆盖波斯湾、黎凡特乃至非洲地区。

这一系列高层会谈最终促成了多项经济和投资协议的签署。此外,会议还深入探讨了区域安全问题、能源合作,以及石油人民币在中沙石油交易中的潜在应用。

鉴于中国购买了沙特出口石油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向石油人民币支付的转变有望显著提升人民币的全球地位。

目前,沙特方面已表示正在认真考虑接受石油人民币作为石油支付的可能性。

除沙特外,中国还与阿联酋、卡塔尔等多个海湾国家开展了广泛合作,为人民币在石油交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这一战略既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加强了更广泛的经济联系和保障了能源需求。




在俄乌冲突发生后,俄罗斯遭受西方经济制裁,此后俄罗斯对石油人民币的使用量急剧上升。

这些制裁措施包括将俄罗斯银行从SWIFT国际金融信息系统中剔除,迫使俄罗斯寻求替代交易机制。

2022年,人民币在俄罗斯进口结算中的占比从4%飙升至23%,其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的进口主要以人民币而非美元结算。

俄乌冲突再次为中国提供了契机,使人民币成为与美国非结盟或可能面临制裁风险的政权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便是典型案例。

同时,金砖国家集团中的其他国家、海湾国家乃至印度尼西亚都表现出对在石油贸易中使用石油人民币的浓厚兴趣。


4

碎片化而非美元取代


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不仅彰显了美国的经济实力,更体现了数十年来形成的复杂路径依赖、稳固的制度框架以及地缘政治联盟网络。

这种地位确保了美元在全球金融、国际贸易及储备货币职能中的核心角色,为其他货币试图取代美元设置了重重障碍。

然而,石油人民币的涌现,或许预示着一个潜在的变革点。

尽管目前全球80%的石油交易依然使用石油美元,但若石油出口国(其中不少正重新评估与西方自由经济秩序的关系,或已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决定减少美元风险敞口并加入人民币阵营,货币偏好或将发生转变。

这一变化虽仍处于萌芽阶段,但有可能改变现有格局,对石油美元体系形成冲击,并加速地缘政治的重塑。

更可能的情况是,石油人民币并非直接取代美元,而是为全球金融带来一定程度的多极化与分裂化。

使用石油人民币进行交易,对中国及其贸易伙伴而言,确实存在明显优势。例如,通过直接货币兑换简化了交易流程,降低了对中介和货币兑换的依赖,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

然而,石油人民币的崛起对全球能源市场也会导致了石油定价的碎片化。

在碎片化和多极化的金融体系下,存在相互竞争的标准,各国和市场需要适应新的安排。


5

绿色转型与货币创新


随着全球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以及数字货币等技术的兴起,我们不得不思考:全球石油市场和石油美元体系是否将继续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金融秩序中占据核心地位?

从理论上讲,绿色能源革命有可能削弱全球石油市场的重要性,进而可能导致全球持有的美元储备减少。

这一变革甚至可能打破长期以来支撑美国政府债务的石油美元循环,从而对美元的主导地位形成挑战。

然而,这种影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且渐进的过程,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显现。




尽管可再生能源正在崛起,但石油仍在诸多关键行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航空、海运、各类工业流程、道路沥青生产,以及石化产品如塑料、肥料、洗涤剂、合成纤维和橡胶等,都离不开石油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石油仍将是维持和运作一支具备国际投射能力的核心能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通过石油人民币计划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

与此同时,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出现为国际石油交易带来了新的可能。

它们理论上能够作为一种替代传统法定货币的选项,使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能够绕过美元,这无疑会吸引那些希望减少对美元依赖的国家。

然而,加密货币的高波动性给具有战略重要性的石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此外,由于当前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深植于支持法定货币(尤其是美元)的交易,因此大规模转向加密货币在操作上极具挑战性。

加之加密货币存在的一系列监管、法律和安全问题,使其在石油交易中的潜在应用显得不切实际。

央行数字货币(CBDC)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更远的将来有可能对石油美元体系形成挑战。

这一过渡将是渐进的,取决于CBDC的采用程度(目前仅在部分国家处于试点阶段)以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接受度。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展望未来,一个功能完善且被广泛接受的CBDC有望绕过传统银行系统,减少对美元等中介货币的需求,从而促进更直接、更高效的跨境交易。

然而,就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而言,石油美元体系和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仍将稳固存在。石油人民币也有可能成为某些国家在国际石油贸易中使用的货币,但在近期总体影响可能相对有限。





阿中产业研究院
本研究院为合法注册机构,关注阿拉伯地区产业政策和商业机会,帮助中国贸易、工程、工业、矿业、电商、网游企业进入中东,开发合作伙伴,撮合商贸机会,提供本地化法律与财税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