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当太上皇的三年时间里,嘉庆是怎样装怂的?

文化   2024-12-06 21:39   安徽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主动退休的皇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想超过了康熙在位61年的丰功伟绩,所以自己干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就主动禅位给嘉庆,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不过正如基辛格的名言,“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任何手中曾经握住过权力的人,都不可能轻易将其放弃。乾隆也不例外,明面上说是退休,但其实并不让位,嘉庆本质上还是个傀儡皇帝。

我们知道,皇帝其实也不是那么好当,尽管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要履行许多义务。而乾隆当了太上皇之后,权力自己全占了,而像去祭祀啊,处理日常杂务这些事情,统统都丢给了新皇帝嘉庆。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三年多,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嘉庆才算是真正当上了皇帝。

那么在这三年零三天的时间里,嘉庆都是怎么做这个“儿皇帝”的呢?事实上,嘉庆虽然名义上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但在那几年的时间里,他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

自古以来,朝廷最难当的官就是储君。清朝虽然自雍正以后不再立太子,但有乾隆这位太上皇在上,嘉庆实际上就是处于太子的地位。

为什么说储君难当呢?因为这个岗位的生存空间很窄,需要精确地把握好度,就好比悬崖上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比如嘉庆表现得太强势,乾隆可能会觉得受到威胁,而表现得太弱势,乾隆又会觉得他能力不足以继承大清的江山。加上当时朝廷中权势最大的和珅并不喜欢嘉庆,一直想找机会把他换掉,所以嘉庆必须慎之又慎,才能在这权力的角斗场中生存下来。

嘉庆既不能太过乾纲独断,引起乾隆的猜忌,但又不能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给予和珅攻击他的口实。所以在这三年间,嘉庆都是老老实实做好乾隆给他安排的工作,同时尽量不露锋芒,当一个太平天子。说得直白些,就是懂得“装怂”。

从后来嘉庆处置和珅的雷霆手段来看,他本身不是一个“怂”的人,但在与乾隆、和珅对峙的这场“三国杀”对局中,嘉庆是使尽浑身解数,卖力地表演。《朝鲜正宗实录》中,记载了嘉庆登基后,朝鲜使者李秉模入京朝贺见闻的一些细节:

“(新皇帝)状貌和平洒落,终日宴戏,初不游目。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于此亦有可知者矣。”

不管在人前人后,嘉庆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侵略性,尤其在乾隆面前,根本没有皇帝的作派,完全还是过去那副忠臣孝子的模样,以此赢得了乾隆的信任。

而对待和珅,嘉庆装得更“怂”。因当时和珅与乾隆的关系非常亲密,加上乾隆年迈容易忘事,许多朝廷大事都完全依赖和珅处理。

嘉庆深知此时与和珅起冲突对自己没有好处,故对此采取放任的态度。《啸亭杂录》记载,嘉庆初年,凡是有要向乾隆奏报的事务,嘉庆都委托和珅代奏,自己不参与其中,表现出对和珅完全的信任。当朝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时,嘉庆回答说:“朕方倚相公(和珅)理四海事,汝等何可轻也。”

和珅为了监视嘉庆动静,特意派其心腹吴省兰给嘉庆抄写诗句,嘉庆也欣然接受。也正是因为嘉庆装得特别“怂”,让和珅麻痹大意。因此后来乾隆驾崩时,嘉庆迅速出手,而权倾朝野的和珅没来得及做出任何防备,就成为了阶下囚。

可以说,在时机未到之前,适当地装“怂”是嘉庆安身立命的法宝。而清末的光绪皇帝,却没有学到老祖宗的智慧,在慈禧老太太还健在之时,不会装“怂”,而是急于从假装退休的慈禧手中夺权,结果不仅导致变法的失败,而且还搭上了自己一生的前途。

历史林
读史事,辨得失、明大势、知兴替、正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