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山水画收藏——山水密码的翻译者

文摘   艺术文化   2025-01-18 16:00   山东  

 

 

山水密码的翻译者

——林琴南(1852——1924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年中,内外以及内部矛盾斗争激烈、社会体制寻求存在的诉求比较旺盛、文化和艺术纷纷在这种背景下想要有所依托就必须进行深刻思考,在相互促进、互相激荡的同时文化艺术并没有停滞不前,动荡的社会一定也在动摇着原有的文化艺术结构,这期间有很多画家值得人们去研究回味:

 

陆恢(1851——1920);林纾(1852年11月8日——1924年10月9日);吴观岱(1862——1929);杨逸(1864——1929);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萧俊贤(1865——1949);陈师曾(1876.3.12——1923.9.17);金城(1878——1926);吴待秋(1878——1949);汤涤(1878—1948);冯超然(1882年——1954年);萧谦中(1883——1944);刘子久(1891.5——1975.3);沈迈士(1891——1986);贺天健(1891年——1977年4月2日);胡佩衡(1892.6——1962.3);溥伒(1893——1966);郑午昌(1894——1952);吴湖帆(1894年——1968年);吴琴木(1894——1953);袁松年(1895——1966);陶冷月(1895年——1985年);溥心畬(1896年9月2日——1963);秦仲文(1896——1974);刘海粟(1896.03.16——1994.08.07);黄君璧(1898年11月12日——1991年10月29日);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钱松岩(1899.9——1985.9);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陆小曼((1903年——1965年));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周元亮(1904年2月——1995);董寿平(1904——1997);吴镜汀(1904——1972.11);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何海霞(1908年——1998年8月5日);陆俨少(1909.06.26——1993.10.23);陈少梅(1909年4月——1954年9月);赵望云(1906——1977);周怀民(1906年——1996年);吴一峰(1907.6——1998);王颂余(1910年7月——2005年);黎雄才(1910——2001);谢稚柳(1910——1997);梁树年(1911年——2005年2月24日);朱梅邨(1911年12月——1993年3月);黄养辉(1911——2001.6);潘素(1915——1992年4月16日);石鲁(1919年12月13日——1982年8月25日);应野平(1910——1990);关山月(1912.10.25——2000.07.03);郭传璋(1912年——1990年);黄秋园(1914年——1979年);秦岭云(1914年2月8日——2008年1月29日);陶一清(1914——1986);应野平(1915——2000);魏紫熙(1915——2002);白雪石(1915年6月12日——2011年4月22日);季观之(1915——1997);张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宋文治(1919年10月28日——2000年4月2日);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孙克纲(1923——2007);孙恩同(1923.11.10);亚明(1924——2002年);黄纯尧(1925年1月-2007年);林曦明(1926年);周韶华(1929);郭公达(1931);曾宓(1935年);于志学(1935);张仁芝(1935);李宝林(1936年);王文芳(1938年);苗重安(1938年);杨延文(1939年9月);李明久(1939年);宋雨桂(1940年9月);白庚延(1940——2007年11月15日);卢志学(1941年);贾又福(1942);牟成(1942);朱松发(1942年);刘懋善(1942);郜宗远(1942);卓鹤君(1943年);方骏(1943年);杨明义(1943年);李小可(1944年);尼玛泽仁(1944年1月);程大利(1945);郑百重(1945年);施江城(1946年);张复兴(1946年生);师恩钊(1947年5月5日);龙瑞(1946年);程振国(1946.2);陈国勇(1948年);蒋志鑫(1949年)


 

林纾,林琴南,福建福州人,光绪八年中举,进士不中。热衷桐城派古文,遵循义法为治学核心:以左、马、班、韩之文为“天下文章之祖庭”,认为“取义于经,取材于史,多读儒先之书,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灭之光气”。


 

林琴南像




1897年不懂外语的林纾与精通法文的王寿昌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成为风靡全国的畅销书,直到1913年的离恨天,通过合作者的口译变成国人能够理解、接受、共鸣的可读性世界名著。这段时间总共翻译大概140种,郑逸梅曾回忆说:林纾翻译之书“在清末民初很受读者欢迎。他的译稿,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几年间,共达140种。稿费也特别优厚。


林琴南和翻译著作



当时一般的稿费每千字2—3圆,林译小说的稿酬,则以每千字6圆计算,而且是译出一部便收购一部”每部约为20万字,稿酬1200圆左右(与现在25万人民币相当,那他翻译总收入在3500万以上),除了生活支出之外,林琴南资助了很多青年学生留学国外(当时留学每月费用为3640银圆)。

 

林琴南曾工作过的燕京大学




由于思想与治学过于保守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被迫离开了北京大学,但是林纾一生的艺术成就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翻译界泰斗,在山水画领域和花鸟画创作都有可圈可点。晚年生活一靠以前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成立了基金会相助,另外靠鬻书卖画解决生计。(林纾翻译稿费所得,乐善好施,帮助了当年很多学子出国深造,那些学成归国的成功人士对其晚年反馈帮助很大)

 

林琴南翻译世界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




林纾花鸟画学自福建老师陈文台,没有这方面的投入精力并且艺术灵敏度不高,作品板结、笔墨较紧,传世不多,并且当时不受时人所重。但是林纾的山水画那是另外一种语境,正如不懂外文照样能够翻译外国名著,林纾用自己的修养和山水灵性在翻译着中国山水密码,同样精彩。林纾山水初期学习文征明讲究画理、追求皴法,老老实实地奠定了山水之根;


文征明作品《清溪论道》



后又从戴熙凝重朴实方面得到发挥;


戴熙作品《携琴听泉图》




最后阶段又在苦瓜和尚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厚重毛特点上下足了功夫。


石涛作品《浅绛设色山水》



 

林纾题画诗“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攻苦学名家?”这就是林琴南的山水方法论!

 

林琴南作品《山水四屏》 




 

鉴赏交流:TEL13810235890QQ:1512340025

收藏投资:TEL18601096731QQ:64532293

推广服务:muandkuang@sina.com

艺品定制:www.runfengzhai.com

微信服务:mu19680704

博客地址:muweidong.blog.artron.net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1195371482/home?wvr=5

 

 


牟成画院
书画美学思想以及文化理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