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厦的非遗研读笔记——面花(闻喜花馍)

文摘   2024-09-15 18:17   黑龙江  

面花(闻喜花馍)

小厦的

非遗研读笔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

非遗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

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请紧跟小厦的步伐一起踏上这场非遗之旅

沿着历史的脚印

去探寻那些深藏在民间的文化瑰宝

一起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感受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技艺与智慧

让我们与非遗共舞

共同回顾中华民族非遗文化的魅力吧!


历史渊源

隋唐时期,文化艺术空前发展,礼尚往来蔚然成风,用于婚丧嫁娶、立梁上柱、祝寿贺喜、走亲访友的面花(闻喜花馍)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浓郁的社会氛围,人们形成了“有事必有馍,有馍必成事”的说法。隋唐的社会氛围更进一步提升了面花(闻喜花馍)在百姓生活中的应用,以便更多百姓认可并接受,为后期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要形式

面花(闻喜花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面花(闻喜花馍)的造型一般以立体形为主,一般分为四层,由较底部的糕底、中间的红枣支架、糕面以及较上面的插制的面花组成。这四部分中,除去作观赏用的面花外,其余都可食用。闻喜花馍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承载了人们的信仰,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依赖,不同时期的花馍,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传承人及保护单位

董巧兰,女,汉族,面花(闻喜花馍)传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2008年6月7日,面花(闻喜花馍)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53。


一个个精美的闻喜花馍

似是从神话中走来的祥瑞之物

细腻的纹理、生动的造型

无不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每一个闻喜花馍都蕴含着

匠人的心血与情感

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

在民族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来源|人文教育学院

文稿|刘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秦子淇 吴甜甜

指导教师|李丹妮

图文校对|陈美惠 王雨桐 李菲菲 朱婉茹

责任编辑|阚捷

审核|王莫楠 赵云龙

来源|人文教育学院

责任部门|校党委宣传部

哈尔滨广厦学院
哈尔滨广厦学院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