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一二九 共赴爱国约 | 青春热血铸就民族脊梁

职场   2024-12-09 11:26   黑龙江  

铭记一二九

青春热血铸就民族脊梁

共赴爱国约


在岁月的长河中

有一段历史被时间雕刻得格外深刻

1935年的冬天

在寒风凛冽的北平

一群年轻的学子

用他们的热血与勇气

点燃了抗日救亡的烽火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的简介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宣言号召立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一二·九”运动的过程

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和组织下,为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自治运动,反对日本侵略华北,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一二·九

上午10时30分,爱国学生6000余人涌向新华门,向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请愿。何应钦避匿不见,由秘书侯成代见。侯拒绝了学生提出的六项要求,激起众愤,学生遂结队游行。游行队伍在西单及东长安街遭到军警木棍、鞭子、水龙头、大刀的攻击,百余人受伤,30多人被捕。城外清华、燕京两校学生,因城门关闭未能入城,在朔风凛冽中坚持终日,含泪向围观市民控诉日军在东北的暴行,指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学生的响应,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

“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个伟大事件。毛泽东曾把它与“五四”运动相提并论。他说“五四”运动是大革命的准备,“一二·九”运动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准备。“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一二·九”运动所展现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不竭精神源泉。



今天,当我们站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回望那一段历史,更加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我们要记住那些曾经为了国家独立、人民自由而奋斗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我们的行动续写新时代的华章,让“一二·九”的精神永放光芒!



| 哈北航更多精彩 请点击👇 |

歌手大赛

2024

冰雪歌潮咏校园,风华青春映雪天

低空经济

2024

哈北航助力黑龙江省低空经济发展推进会

专业师资

2024

对面的你们看过来——哈北航的“乘务员们”(二)


来源 | 宣传统战部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刘嘉祺

审核 | 姜嘉婕


哈尔滨北方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北方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