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人生的九大定律(深度好文)
创业
2025-01-19 23:30
广东
作者:赵朴初
来源:网络
01
因果定律
厚道,才有厚报
原文: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浅释:佛家有句话叫“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果必然从因来,想要或不想要怎样的果,必须从因上着手,或积或断。智者懂得修善因,而不求果,因那是水到渠成的事,积德的真谛不过就是积善因。凡夫不修善因却求善果,注定是虚妄一场、徒劳无功,任你求神拜佛、一掷千金,不可能达到的。能看清这点,靠的是智慧,怎样去做,也是区分智者和愚人的分界点。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个一直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大家见多了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事情,究竟该不该信?对此佛教和道教给出的答案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儒家给出的答案则是《易经》里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善恶之报极有可能是报在家人、家庭和家族上的。
你得罪了人,别人可能报复你的父母妻儿;你施恩于人,别人对你的父母妻儿也常常抱有感激,愿意回报;这点屡见不鲜,谁都感受过,可见是非常可靠的。所以别的暂且不论,仅凭这点,也足以作为人们深信因果的理由了。
况且,我们不说因果报应,只谈人品和厚道——恐怕任谁也会承认人品好、厚道的人,更容易有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更容易走得远吧?而人品好和厚道,正是一种善人的人格。
02
吸引定律
你相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原文: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
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
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浅释:《周易》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的心念与环境、遭遇的相互吸引,不仅有着心理学上的原因,更有着物理学上的原因——万事万物从根本上都是一个个场,而先天存在着相互感应、物以类聚的趋向。所以你想拥有怎样的生存环境和人生际遇?先要从成为这样的人开始。这绝不是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天道和宇宙定律。
现在流行“正能量”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而真正的正能量,不只是去靠近正能量,更是自己生产正能量,自己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人,因为这是从自我的根本处着手。只有自己是一个正人君子,才能真正的走正道、得正报。
更进一层,吸引定律还可以升级为深信定律——你深信一件事,不论这件事是好是坏,往往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道理不过就是吸引定律的深化,听起来玄乎,说白了就是告诉了我们两个字的重要性——信念。
所谓心诚则灵,心诚,就是深信。一个深入骨髓的信念,就如同生物学上的基因,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只不过信念是逆向的——反过来彻底地改造一个人。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一大原则。
03
放松定律
越是求,越得不
到
原文: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
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
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浅释:人心最大的妄念是什么?以为越思考越聪明,美其名曰有思想;越谋划越接近成功,美其名曰谋略。于是人的脑子总也闲不下来,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都是这种心态的副产品。
但是全错了,而且是搞反了。有思想和谋略的人,充其量只能算中等人;上等人,恰恰什么都不想。
这其中的玄机便是:但凡你想、你要、你求,你就是被局限的自我所束缚和困住的,格局永远大不了,甚至越来越小。而一旦你不去想,放下所有的心念,这个时候佛家所说的“自然智”就会生起。何为自然智?就是精神的场与宇宙的场合一,同频共振。这时你的大脑就从一部只会加减乘除的计算器,升级为一台可以云计算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超效率、复合性地处理海量信息,并直接从宇宙中获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
《周易》所说“神无方而易无体”,就是指的这种状态。“唯变所适”则是其功用,也就是道家的“万变不离其宗”“顺势而为”,王阳明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如此,才能足以应对万变,什么事都可化解,进而什么事都能做成。
道家言“求而不得,不求而得”,老子又言“无为而无不为”,道理也在这里。出世与入世的圆融,这就是核心的枢纽。唯无欲无求者,方可谋天下,他顺应的只是天道、承接的只是天命。
04
当下定律
心境变,处境即
变
原文: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
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
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浅释:《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没来,现在在不断流逝中,这三种心的的确确都是幻觉。人能把握的,只有当下——并非现在,而是随现在而流淌的状态,像水一样,不离开,也不停留。
那么人为什么会迷失在过去和未来呢?因为过去关联着执念——放不下,未来关联着欲念——有所求。放不下人心就会沉重、阴郁,有所求人心就会焦灼甚至扭曲。想想我们每个人,是不是经常甚至不自觉地处在焦虑之中,耗着精神、毁着身体、对现实和遭遇只剩抱怨,而从没以安详之心面向当下过?
按照吸引定律,人的生活处境和平生遭际,就也难免带有这样的色彩。要化解和脱离此境,只有活在当下。而要做到,需要实实在在一切放下,了知一切皆为虚幻。哪怕还不能完全领悟,也并不妨碍这样去做,而且这正是一种修行。
改造命运,需要从改造自己的心开始。心为根本,不从此处下手,一切的努力必然仍是造作,没有抽身的一天。佛家言“境随心变”,这并不只是因为你的心怎样,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还因为你的心怎样,是能够实实在在带动现实的改变的。
05
80/20定律
心能笃定,成功便是一
定
原文: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
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及本质的进步(量变才能到达质变,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少数的,因为能坚持的人总是少数的)。
浅释:量变而质变,这个道理我们谁都知道。要有耐心、能坚持,这个道理我们也都懂。那么为什么能够做到的是极少数?为什么我们不是取得成功的极少数人中的一个?
假如明确地告诉你,奋斗之路上什么时候是80%的时间点、什么时候是20%的时间点,能够坚持下去的一定是大多数。只可惜没人告诉我们,所以我们总是会怀疑自己的路是不是走错了——也的确存在这种可能,于是就放弃了。
这就是80/20定律作为反面教材的大多数人的心理机制。正面教材那极少数人的心理机制又是怎样的呢?答案正是深信定律、当下定律和放松定律——他们深信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并且坚信一定能够做成;因此他们只管做好每一个当下,而根本不在意结果什么时候到来;最终这个结果反而会更快、更好地到来,因为不走弯路、水到渠成。
所以要摆脱80/20定律的魔咒,正是要从深信自己所做、坚定自己的信念开始,在心无旁骛地做好每个当下中完成。这样才能不动摇、不怀疑,于是不放弃。而不是要靠压抑和强制自己,况且这也做不到,一切不是心甘情愿的事情,都注定不能持久。
06
应得定律
你自己值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原文: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浅释:应得定律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值得定律”。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自己值多少,才能得到多少,赵朴初“人得到所应得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想想吸引定律吧,人的自身价值和所获得的外在价值,一定是存在着感应关系的,没有这种感应,或者感应比较弱,就贴不上去或者无法维持。
如今有些人老想着结交人脉,掐人尖,攀高枝,妄想一步登天,不仅荒谬,而且就算运气好一时得到了,也注定是不能持久的,弄不好还会搞得身败名裂、不得善终。人与人核心的关系是交换,无论利益还是情感,没有这种交换就无法建立关系,则是其中最朴实的道理所在。
为什么可口可乐的老板说哪怕将可口可乐的所有资产付之一炬,可口可乐也能在很短时间内重新崛起?因为可口可乐这个百年品牌自身的价值在那里。为什么褚时健从人生巅峰跌入谷底,沦落到锒铛入狱、一无所有,出狱时尽管年迈却仍能重新取得事业辉煌?因为褚时健的能力在哪里——他的自身价值。
对此最生动的表达,就是电影《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角色所说的那句话:“地主之所以是地主,长工之所以是长工,是有原因的。我知道怎样从穷人变成富人,只要活着到陕西,给我十年,我还是地主。”
所以想成为人生赢家,就必须从提升自我价值开始。只要自身价值足够大,按照吸引定律,人脉、圈子等其它因素就都是不费力的,不必刻意经营也能聚集身边。
07
间接定律
不懂给予,不成大事
原文: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
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浅释:老子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又说:“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真正的高人,一定是通过给予来得到的。因为他掌握了一门最高明的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只想去得到,所得到的顶多只是想得到的东西;而给予,得到的是人心,得到人心则什么都能得到,因为可以把人聚集起来,需要的时候再组织起来,去共同完成一些事情,需要众人完成的则必定是大事,最大的获利者则一定是作为组织者的自己。
想想古往今来那些成大事的人,是不是都是这个套路?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是有着大道理、大智慧在的。打天下、治国如此,做事业同样如此——人脉的实质,不就在这里吗?
刘邦曾问谋士陈平:我与项羽有什么区别?陈平回答说:大王粗野傲慢,项王谦逊有礼。刘邦又问:那你为什么弃项羽而归我?陈平说:对于有功之人,大王不吝惜赏赐,项王则很少封赏。
正是因为项羽不愿意与有功之臣分享天下的利益,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他,最终就是一个“独利则败”的结局。而刘邦则把自己的所得利益与部下共享,得了人心,才得了天下。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08
宽恕定律
人最该宽恕的,是自己
原文: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浅释:人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不接受——没有取得好成绩,没有考上一个好大学,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失去了一个心爱的人,失去了一份好工作,失去了一个好机会……因为不愿接受、心有不甘,痛苦因之而生。
不接受,从根源上则不是不能接受那些事,而是不能接受自己,因为人有无数的欲念,最大和最深的欲念则是“自我”,它是所有欲念的总司令。一切因得失而生的痛苦,都源于自我受到了伤害——觉得是自己无能、卑微、怯懦、幼稚……所以不能接受。
而一旦接受了那些不能接受的事,心便能立刻归于安宁。一旦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心便能登时万念俱息。想要出离痛苦、超脱执念,这就是那个最彻底、最妙的法门。当你宽恕了自己,也便宽恕了全世界。
接受不是放纵,放纵和宽恕的差别正在忏悔。没有忏悔的接受是放纵,有忏悔的接受才是宽恕。宽恕的实质,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但是放下,以全新的姿态,去追寻更好的自己。否则,便是违背当下定律的。
万法阴阳,没有失就没有得,没有错就没有对,这是天道本来、万物常态,没什么不能放下,也没什么不能宽恕。
09
负责定律
你只需对自己负责
天自会对你负责
原文: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浅释:赵朴初的九大宇宙定律,归结到最后就是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人、行善事、走正道,自己的命运,只能是自己把握。从修造自己这颗心开始,就是最本质的修造命运之途。佛不渡人,唯人自度。
作者简介:赵朴初,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THE END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在看
互联网思维
点我关注,财经创业top5,130万互联网精英都在关注,每日精选互联网创投深度干货,陪你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
年味越来越淡背后,隐藏着一场大危机
领导根本不关心你有多辛苦,只在意这 4 点
效率极低人士的7个习惯(经典)
过年,请收起你的穷大方
24 小时之内死而复生,TikTok 到底经历了什么?
杨绛:当你明白了无常,你就不会张扬
狠人周受资:高级人才的 5 个基本素质
人生的九大定律(深度好文)
一个人不能在底层呆太久
《天道》:穷的本质,是没看透这 4 个底层逻辑
朋友圈千万不要设置三天可见
罕见!任正非述职报告
短视频改变大脑
中年以后,真正的聪明人,都开始过低配生活
洋悟运动,中美老百姓在小红书疯狂对账
胖东来 2024 年终奖有多豪?不敢想
上海落户人口破纪录了
裁员了,很严重,大家做好准备吧!
刘润:嗯。说说小红书。和TikTok难民。
你的形象,决定了你的层次
2025 年刚开局,李嘉诚,大撤退
2025,AI 发展 10 大预判
靠专业吃饭的人,不拼情商
2025 年,改命最好的方式,就这一句话
我发现:越来越多人通勤不背包了
领导的无能,从瞎开会开始
2025 年很多人将返贫,中国开始众神归位
毛选智慧:享受冲突,你才开始上社会的牌桌
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看这 7 点就够了
华为真的太难了
那些真正发大财的人,都在研究这两个系统
今年国办 1 号文件,震撼创投圈
领导根本不关心你干了多少活,只在意这 3 点
看完《天道》这 100 句话,我才理解什么是通透
刘强东,你们村炸锅了!
长征时的毛泽东,从不谈逆境
魏建军是对的
人最大的内耗:太着急
为什么我建议你卸载这些 APP?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给管理者的 7 个建议
让自己增值的 5 件事(深度好文)
黄仁勋 25 年最新演讲:人工智能的历程非凡,这一年也非凡
真正的灾难才刚开始:很多人还不以为然
80% 的焦虑,都可以被这张图化解
140 亿,一家低空鼻祖破产了
逆境中的毛泽东,如何带领团队?
为什么真正厉害的人,都很“简单”?
2 万字全文: 段永平最新问答实录
工作和事业的本质区别,这 10 条总结得很精辟
840 万人涌入,韩国人挤爆上海!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