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公务员招考

楼市   2024-11-01 20:25   上海  



文/竹林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结束了,10月28日一早就跳出一个新闻说是341.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


想起笔者二十年前报考的时候,这个比例还是35:1,当时报考的人数总共也就三十多万,二十年过去,报名人数达到了十倍的水平。


公务员考试平均报考人数与录用人数的比值逐年升高,至少都是几十个人争抢一个岗位,只有极少数的岗位会出现比值偏低或者无人报考的情况。这些都在意料之中。


2025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人数总共招39721人,接近四万人,招收人数高于以往。自从2022年突破三万人以来,这几年招收人数逐年递增,今年这次考试人数比去年39561人相当于稍微增加了160人,基本上持平。


看一下2025年的招考简章,现在的招考比之前条件更多了,早年招考大概主要就是这几个要求:专业、学历、政治面貌,记得当年笔者还因为专业限制而只能包括有限的几个岗位而愤愤不平,这么多年过去,专业的限制依然存在。


学历、政治面貌没什么可说的,现在还有两项:基层工作最低年限、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这大概率只能适用于已经在体制内但对本岗位不满意想通过考试“跳槽”的公务员考生。有些单位在公布拟录用人数的时候,就可以从原单位看出来是从哪过来的了。


说是国家级的公务员考试,其实从招录人数上来讲,真正的中央党群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本级)加起来一共899人,还不到九百人,这些岗位才是真正在北京本级机关工作的。而绝大部分岗位,都是省级以下直属机构,工作地点在各省市。其中包括公安局、铁路局、审计署、海关、会务、金融监管、出入境边检、民航局、邮政局、安监以及国家公园等系统在各省市的直属机构,这部分人数最多,共招录37044人,可以说占了招录的绝大部分。


此外一部分就是中央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如一些部位的下属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局、知识产权局、气象局、地震局等单位,这些单位的招考人数为1778人,招录人数仅次于直属机构。


记得之前普遍的面试比例是3:1,但是目前大量的岗位面试比例是5:1,少数的竟然规定了8:1,竞争的激烈程度从官方规定这里就可见一斑了。其实,对于门槛低的岗位,总体的考试人数会非常多,假设过审考生都去参加考试的话,比例已经到平均86人抢一个岗位了,面试比例即使是8:1的岗位,那也相当于至少在笔试的时候要筛选掉90%以上的人。


前面说到每个岗位的各种限制,其实,如果没有那些限制,竞争的激烈程度反而会指数级提升。历年那些报名人数超多的岗位都是限制少的岗位,报考门槛降低,意味着更多的人只能报考这些岗位。


‌据报道这次国考中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联络部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岗位,竞争比高达16702:1‌‌,而2024年国考中最热门的岗位是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的“宁夏调查总队业务处室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岗位,竞争比达到了3679:1‌。这几年竞争比最高的一个岗位则非2022年国考‌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莫属,达到 20602:1!两万多人抢一个岗位,最后能上岸的绝对可称为天命人了。


中华职业教育社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是它却属于正八经的中央党群机关,招考简章中位列党群机关的列表倒数第4行,这岗位学历要求本科以上,专业要求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可以非常广泛, 基本上大学95%的专业都能报考,所以一万六千人争抢一个岗位也就出现了。


公务员考试有一个特点,就是历年过审的人有相当比例的没去参考,从2021年开始,每年基本上都有50万以上的人过审而没去参考。而真正去过考场的朋友也知道,即使是去参考的考生,考完行政能力测试之后,第二次申论的考试也有不少人不去考试了,完成一半考试,基本上等同于弃考了,所以实际竞争比不会那么高。但是综合历年的竞争比趋势以及现在的就业形势,2025年实际的平均竞争比超过60:1是大概率事件。


从10月份开始,对毕业生来说,可以说进入了公务员的招考季,10月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大概各个省市级开始招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过后,如果没能录取,很多人还会报考各个省市级的公务员考试,这些年不少人还像候鸟一样去各个省市赶场参加考试。


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以及就业的压力推升了这二十多年的公务员热。从历年报名招录比例来看,就没有一年公务员考试遇冷的情况存在。


毕业生人数两年前就突破了千万,这次三百四十多万人报考,几乎相当于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把公务员作为了就业的优选方向,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原因,简单来说,还是就业。就业形势严峻,广大毕业生不得不先从公务员这里搏一把,然后企业部门的岗位给人的不安全感太大,也让初步面临职场的毕业生们心生畏惧。对稳定性、确定性的追求是大部分人的本能,这一点无可厚非。


或许大家都认为我国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应该优先选择创造价值的岗位而非分配价值的岗位,这个观点很对。但是当前的困难也是现实存在的,国家相关部门也肯定意识到了,但是宏观的政策措施的推出以及政策效果的显现仍需要时间。对于微观个人来说,人生可以做选择的时间窗口要短得多,所以,千万个人做出的选择造就了我们所看到的三分之一毕业生过独木桥的现象。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这个没法选择,个人能选择的也只有个体的那个发展方向,以及个人所要努力的方向。


但愿每个考生都不负韶华。


识局
中国产业发展集成服务商,被评为“中国产业招商落地领军企业第1名”,提名“影响中国年度人物”,专业从事政府委托招商、大数据招商软件开发、园区轻资产运营、产业基金、园区储能业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