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说“这个太贵了,我们去网上买”时,孩子听到的是什么,答案让人心疼

2024-12-27 16:00   贵州  


亲爱的父母们,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带孩子逛街,孩子兴高采烈地拉着你的手,指着一个心仪的玩具或衣服,眼里充满期待地说:“妈妈,我想要这个!”而你瞥了一眼价格标签,心头一紧,随即脱口而出:“这个太贵了,我们去网上买。”

孩子虽然点了点头,但眼中的光芒却悄悄暗淡下去。这一幕,是不是在你的记忆里也并不陌生?


01

上周末,我带着小安去商场。他站在一堆积木前,双手握着一盒包装精美的积木,满眼的兴奋。

但当我看到价格时,理性瞬间占了上风。“网上肯定能买到更便宜的同款,”我心里这样想着,便对他说:“宝贝,这个有点贵,我们回头去网上找个一样的,好不好?”

小安乖乖点了点头,但我却注意到,他的笑容收敛了,眼神中多了一丝失落。

回家的路上,他一直低头不语,我的心也隐隐感到不安。

那一刻,我开始反思,自己常说的“这个太贵了,我们去网上买”,对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02

从父母的角度看,这句话可能是简单而自然的选择:省钱、实惠、理性。

但在孩子听来,却未必是如此简单。他们的内心可能在不经意间受到了一些影响:

“我喜欢的东西不值得被拥有”
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时,内心充满期待,认为父母会认同他们的选择。

然而,当他们听到“太贵了”,可能会误解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因为价格而被否定。

渐渐地,这种感受会转化为一种“不配得感”,让他们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值得被珍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父母更在乎钱,而不是我的感受”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支持和接纳。

但当价格成为父母拒绝的理由,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的需求被忽略,误以为金钱在父母心中比自己更重要。

这种误解,会在他们心底埋下一颗疏离的种子,可能会在亲子关系中埋下隐患。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指出,孩子对自己价值的感知,很大程度来源于父母的态度和言行。

我们的一句随口之言,可能正在悄悄塑造他们的内心世界。



03

那么,当孩子面对价格昂贵的商品提出请求时,父母应该如何回应,既能传递正确的消费观,又不让孩子感到失落呢?

以下几点建议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

1. 以共情代替否定,理解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喜欢某样东西时,不妨先蹲下来和他们聊聊:“宝贝,你喜欢这个呀?它哪里吸引你?”

通过倾听孩子的理由,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

即使最后因为价格问题无法满足,也可以用温和的方式表达:“这个确实很漂亮,但我们可以先看看其他的,或者下次再考虑,好吗?”

2. 和孩子一起做预算,培养财商
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计划是重要的成长课题。

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比如每个月给他们设定一个购物预算,让他们学会规划和管理。

这样,孩子在选择商品时,会更加懂得权衡与取舍,从而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

3. 寻找替代方案,满足他们的期望
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确实超出预期,不妨尝试寻找替代方案。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网上比价,或者选择功能类似的其他商品。

如果是某种玩具或工艺品,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这不仅能满足他们的愿望,还能增加亲子互动的乐趣。

4. 通过情感联结,传递无条件的爱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与爱意。

当我们无法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时,真诚地告诉他们:“妈妈真的很想让你开心,但这次我们先不买这个。不过,妈妈对你的爱永远不会变。”这样的情感表达,可以消弭孩子内心的失落,增强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04

回想那天,小安点头说“好”的瞬间,我依然感到内疚。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在理性与情感之间摇摆,总希望在不给孩子过多物质满足的同时,又不伤害他们的心灵。

但现实是,有些“随口之言”可能无意间让孩子的内心受伤。

或许,答案并非只有“买”或“不买”这两个极端。

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与共情,用更柔和、更智慧的方式去回应孩子的期待。

因为孩子要的,从来不仅仅是一件玩具或一件衣服,他们更想看到我们对他们的认可和关注。

愿我们都能在育儿的旅程中,不断反思和成长,陪伴孩子健康而自信地长大。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点个【】和【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吧,你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袁小圈不圆
做成长型妈妈,就是最好的教育。 不定期分享成长思维\x5c极简教育\x5c育儿干货\x5c资料整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