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 | | 年均降水量400mm—600mm,局部不足400mm,缺少蓄调水工程。 | 建设集雨、截伏流、截洪蓄水、机井等补灌水源工程,完善抽水泵站等田间节水灌溉配套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配套建设农田防护林。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1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10年~5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
| 年均降水量400mm—600mm,局部不足400mm,土壤保墒能力差,修建拦蓄水工程困难。 | 拦蓄雨水,增厚土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合理建设集雨、截伏流、截洪蓄水等补灌水源工程,完善抽水泵站等田间节水灌溉配套设施;做好坡面和沟道防护;根据实际需要修筑梯田、条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建设农田防护林。 | 1.应急抗旱能力:实现1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10年~5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
| | | 年均降水量400mm—800mm,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缺少拦蓄水工程。 | 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增厚土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合理建设集雨、截洪蓄水等补灌水源工程,完善抽水泵站等田间节水灌溉配套设施;做好坡面和沟道防护;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建设农田防护林。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2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20年~10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
| | | 年均降水量800mm以上,降水量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缺少拦蓄抽提水工程。 | 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增厚土层、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合理建设塘坝、截洪蓄水等补灌水源工程,完善抽水泵站等田间节水灌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小型提水补灌工程;做好坡面和沟道防护;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2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20年~10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
| 年均降水量800mm以上,降水量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缺少蓄水工程。 | 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平整,合理安排田块整治和坡面防护工程;合理修建小型集雨设施,配套节水补灌设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2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20年~10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
| | | 年均降水量1000mm以上,降水量丰沛,暴雨集中,土层薄,保水性差。 | 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增厚土层、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合理建设塘坝、截洪蓄水等补灌水源工程,完善抽水泵站等田间节水灌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小型提水补灌工程;做好坡面和沟道防护;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2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20年~10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
| | | 年均降水量600mm以上,局部地区低于600mm,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性干旱严重。土壤保水性差,缺少拦蓄水工程。 | 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增厚土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因地制宜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加大坡面防护、沟道治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2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20年~10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
| 年均降水量600mm以上,局部地区低于600mm,时空分布不均匀。土壤保水性差,缺少拦蓄水工程。 | 因地制宜整治坡耕地,合理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因地制宜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加大坡面防护、沟道治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2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20年~10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
| 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 | | 年均降水量400mm—600mm,土壤保墒能力差,缺少集雨、拦蓄水工程。 | 因地制宜实施坡耕地梯田化改造,建设小型水窖,配套集雨场、引水沟、沉沙池、淤地坝、取用水设施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抗旱应急机井,高效节水应急补灌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调整种植结构,以水定种,发展旱作农业;配套建设农田防护林。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1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暴雨重现期宜采用10年,1天~3天暴雨3天排出。 |
| 年均降水量不足500mm,土壤保墒能力差,缺少集雨、拦蓄水工程,水土流失及风沙危害严重。 | 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增加有效土层厚度,修建保水保土的埂坎,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水窖、水池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配套集雨场、引水沟、沉沙池、取用水设施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抗旱应急水源,高效节水应急补灌设施。调整种植结构,以水定种,发展旱作农业;配套建设农田防护林。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1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10年~5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
| 年均降水量不足500mm,生态脆弱,土壤沙化,缺少雨水积蓄利用工程,水土流失及风沙危害严重。 | 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水窖、水池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配套集雨场、引水沟、沉沙池、取用水设施等。调整种植结构,以水定种,发展旱作农业;配套建设林草防护带。 | |
| | | 年均降水量不足400mm,局部可达600mm;缺少拦蓄引水工程。 | 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增厚土层、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因地制宜建设小水窖、小泵站,有条件的地方,高效节水应急补灌设施;加大坡面防护、沟道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1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10年~5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我用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
| 年均降水量不足400mm,局部可达600mm;缺少拦蓄引水工程。 | 修筑梯田、拦蓄雨水,增厚土层、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因地制宜建设截伏流、水窖等应急补灌设施,有条件的地方,修建高效节水应急补灌设施;加大坡面防护、沟道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 1.应急抗旱能力:保障1次以上关键生育期应急补灌; |
2.排涝: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10年~5年,1天~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我用1天~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