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视角剖析收藏 准确 严谨的把握市场
原创:艺鸣轩(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高古瓷以南北两个主要釉色体系发展与演变,高古瓷中单一从釉面很多难以准确分辨出具体窑口与工艺成就,有些窑口临摹与相互影响,有的窑口发展创新,只有系统、深度、研究与探索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1. 烧造年代:柴窑烧造于五代,汝窑主要在北宋,钧窑始于北宋。
2. 存世数量:柴窑存世品极为罕见,它是首创工艺与釉色;汝窑数量稀少,创作中有借鉴柴窑的风格与发展创新成就;钧窑相对较多,也是首创成就,特别是铜红的成就。
3. 烧造工艺:各有独特的工艺和配方。
釉面特征: 柴窑:由于目前尚无确切的实物考证,其釉面特征仅能依据文献记载推测,可能具有青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釉面为玻质釉这是主要特征。汝窑:釉面多为天青色,釉质温润,呈乳浊状,有蝉翼纹开片,极少无开片者,釉层薄而均匀,质感似玉非玉。 钧窑:以窑变釉著称,釉色丰富多样,有玫瑰紫、海棠红、天蓝、月白等。釉面常常有流淌状的纹路,釉厚而不透明。
这些特征是它们各自独特魅力的重要体现,但在实际鉴别和研究中,还需要综合考虑造型、胎质等多方面因素。
柴窑:天青色给人以淡雅、明快、内涵而富有想象,这种釉色要表现在瓷器上来展现它独特的美,土与火的灵气,它千年来影响了无数帝王、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与古瓷爱好者,清人朱琰《陶说》记载:柴器自古难得、片值千金,可镇宅辟邪之神灵。
这种釉色最早始于五代时期,帝王柴荣在一次庆功宴上对窑工瓷器釉色的御批:“雨过天青(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当时五代十国,战乱纷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柴荣是一个很有抱负之人,他希望战争过去,江山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像雨过天晴一样的美好向往。
艺鸣轩多年考证与宋及明代文献与资料查证,并于2000年初期在古玩报发表文章。
柴窑瓷记述特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柴窑以窑变天青为主,其余有豆青、虾青等色,它美轮美奂,犹如夏日下雨过后的天空,使人心旷神怡,烦恼过去,视野宽阔,心情舒畅,阳光下看五光十色,星光点点,仿若星辰.....。
在宋代及明清民国时期都是古瓷收藏家追寻及谈及的重点,国内学者、专家都避谈柴瓷,时至今日我们都在不断的对柴瓷努力探寻。
当一件古瓷器具备了上面柴瓷特征,就可以判定为柴窑或柴窑系,薄胎薄釉整体厚度应该在1.5-2毫米左右,高温窑变天青,这种难度极大,非人力所能控制,成功几率也极小,所以千年来都难得一见柴瓷,在宋时就片值千金,在明时就成了古瓷界一种美丽的神话传说,它的釉色也成为自古帝王祭祀之色的象征,达官贵族、文人雅士及古瓷爱好者的追求就不足为奇了。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北宋微宗大观年(公元1107年)创建的御制官窑,是当时的五大名窑之一。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为汝官窑。汝窑是一个受越窑影响较大的、以烧青瓷为主的窑。所烧制的瓷器,不论是胎骨、瓷釉,还是在制作方面都非常精细、规整,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汝窑的特点是胎质细腻,俗称“香灰胎”,釉色天青,开有细小纹片,通体施釉,底部有用细钉支烧痕迹,俗称“芝麻丁”。
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月白、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早期瓷胎体较厚,釉层较薄,中后期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匣钵、支烧法,汝窑传世作品很少,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其釉为乳浊釉。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唐玄宗李隆基赞钧瓷为“赏其精巧、喻起峻险、示其独秀、惊起易变。”宋徽宗赵佶则赞钧瓷是“神钧宝瓷,绝妙精品”,由此可见其宝贵。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撰稿:艺鸣轩
编辑:艺鸣轩古瓷学习基地、艺鸣轩鉴藏馆、古瓷研究馆
审核:古瓷学术研究会、艺鸣轩
艺鸣轩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专业、系统、严谨、准确及高度视野为本、诚信立业的经营原则,始终坚持品质、创新、艺术性、历史性、高度性,积极推进藏家、机构的本位价值和创新发展。
艺鸣轩展售厅、鉴定、教学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三峡古玩城3—76号(投稿地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