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突然发现11枚定时炸弹,排爆专家于尚清赶来,成功拆除10枚后,当剪第11枚引线时,炸弹竟突然爆炸!
"咔嗒"一声,于尚清小心翼翼地剪断了第十枚炸弹的最后一根引线。他长舒一口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
这是他今天拆除的第十颗炸弹,还有最后一枚等着他。
于尚清擦了擦满是汗水的双手,深吸一口气,准备面对最后的挑战。
他知道这最后一枚炸弹可能是犯罪分子的"王牌",难度可能远超前面的十枚。
但他没有退缩,作为一名警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他的职责。
于尚清轻轻打开装有炸弹的礼品盒,仔细观察着内部结构。就在他准备剪断引线的那一刻,突然"砰"的一声巨响!
烟雾弥漫,碎片横飞。战友们闻声赶来,只见于尚清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
他们迅速将他送往医院抢救,经过紧急治疗,于尚清保住了性命,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左眼失明,右耳失聪,右腿残疾,右手食指被炸飞,全身多处严重烧伤,还有上百块玻璃碎片无法取出。
就在两天前,2003年9月1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正在举办国际食品博览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于此,萨拉伯尔大酒店成为他们的主要聚集地。
上午9点半左右,一名服务员在打扫酒店三层厨房时,突然听到洗碗池附近传来"嘀嘀嘀"的怪声。
他循声寻去,赫然发现煤气管道上绑着一个闪着红光的计时器。这名服务员顿时吓得魂飞魄散,那竟是一枚定时炸弹!
酒店立即报警并开始疏散宾客,警方赶到现场后,将附近建筑里的人群全部疏散,并对方圆百米范围进行封锁。
可由于缺乏专业的排爆设施和人员,警方一时间束手无策。
就在这危急关头,有人想到了建华分局的民警于尚清。他是一位转业军人,在部队时就从事过排爆工作。
到地方后,他专门负责排爆和危化品处理,曾先后拆除过2000多枚日军遗留的各种炸弹。
接到通知后,于尚清二话不说,立即赶往现场。当他看到那枚绑在煤气管上的土制炸弹时,心里也不免一阵紧张。
这种自制炸弹他还是第一次遇到,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连环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但于尚清没有退缩,他让所有人撤离现场,独自一人开始拆弹。
在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他小心翼翼地移开洗碗槽,一点点割开绑炸弹的胶带,终于在爆炸前三分钟成功将炸弹从煤气管上取了下来。
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准备为于尚清庆功时,坏消息再次传来:警犬又在酒店发现了两枚定时炸弹,而且这次更加高级,是靠BP机(传呼机)引爆的。
于尚清没有丝毫犹豫,再次奔赴"战场"。这一次,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留下了遗言。
妻子听到后泪如雨下,但她知道丈夫的选择,只能默默祝福他平安归来。
接下来的48小时里,于尚清连续拆除了10枚炸弹。每一次,他都是独自面对死神的考验,而其他人只能在远处焦急地等待。
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双手因长时间高度紧张而微微颤抖,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
第11枚炸弹被发现时,已经是第二天晚上。这枚炸弹被放在一个精美的礼品盒里,结构异常复杂,于尚清知道这可能是犯罪分子的最后"杰作"。
他小心地打开礼品盒,仔细观察内部结构。就在他准备剪断最后一根引线时,意外发生了!
炸弹突然爆炸,于尚清瞬间被炸飞。
在医院里,于尚清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治疗。即使在昏迷中,他也时常喊着:"还有炸弹,快撤离!"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经过警方的不懈努力,两名犯罪嫌疑人最终落网。原来他们是为了勒索酒店老板,才策划了这起骇人听闻的犯罪。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于尚清的身体遭受了巨大创伤。
左眼失明,右耳失聪,右腿残疾,右手食指被炸飞,全身多处严重烧伤。
最可怕的是有超过100块玻璃碎片无法从他体内取出,这些碎片日复一日地折磨着他。
出院后,于尚清依然坚持工作。他说:"我是一名警察,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是我的职责。"
即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为了缓解疼痛,于尚清不得不长期服用止痛药。他的办公桌抽屉里总是放着一个鞋盒大小的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止痛药。
2014年8月,长期服用止痛药的于尚清出现吐血和便血症状。尽管送医院抢救,但最终因病情恶化于11月6日不幸离世,享年58岁。
为表彰于尚清不怕牺牲的英勇行为,组织授予他二级英模称号。他用生命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崇高使命,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于尚清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