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诗友/李平、赵思运、王怀凌、方雯、二月蓝、李云川、董辑、瓦楞草、刘健、李毓瑜、听太阳升起、陈小宁、蓑笠翁、蒋波、大康、吴幼明
我带着伞前行在路上
借肋重阳跟随古人再来就菊
一杯浊酒敬天敬地弥漫着花香
光影下
我持有童心漫步于山峦
醉在九九,红黄白紫色彩中
——李云川《重阳节》
由小众书坊策划制作的诗人陈衍强的第五本诗集《云南映象》由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后,曾获小众书坊店铺商品热榜第1名和作者自销创单日销售101本的记录,欢迎诗爱者用微信邮购,购者添加作者微信号ztylcyq然后留地址姓名手机号就成交。作者签名本含快递费每册60元。
李平
李平:浙江海盐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刊及选本,部分诗作被译介到国外。著有诗集《我一直生活在靠海的地方》《走到鱼鳞塘的尽头》《等你归来》。
秋分
拐过村口
走过一段狭窄的阡陌
一片稻田就在眼前,正是抽穗结实的时候
也是它们敏感脆弱的时候
我拨开稻子
仔细观察:穗子淡黄,叶片浅绿
证明灌溉的水量
恰到好处,不至于因缺氧
而使叶片发红
我们谈着
今年的稻子
和去年有什么不同
远处有几个农民正在挖芋艿
我用手指
捻了捻刚吸完的烟
指着水田边的一株鬼针草和几颗田螺,说:
“只要活在大地上,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
即使到了冬天,
田里什么都没有,把稻茬翻转过去,
也别有韵味——”
赵思运
赵思运:山东郓城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桐乡市凤凰湖诗社成员,文学博士。出版诗集《一本正经》《不耻》等多部,学术著作《百年汉诗史案研究》《中国大陆当代汉诗的文化镜像》《何其芳人格解码》等多部。主编《江南风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新诗群的审美嬗变》《江南风度:21世纪杭嘉湖诗选》《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木心的文学世界》等。诗作被译为英语、意大利语、奥地利语、韩语、土耳其语等。
廖德凯说为啥我的西湖牛肉羹里没有牛肉
其实嘛
西湖牛肉羹里
也没有西湖
王怀凌
王怀凌:宁夏固原人。在《诗刊》《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星星诗刊》《散文选刊》等发表诗歌、散文、短篇小说。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及藏、蒙、哈萨克、朝鲜、维吾尔语推介。出版诗集《大地清唱》《风吹西海固》《草木春秋》《中年生活》《静谧》,散文集《吾土吾乡》。中国作协会员,宁夏作协副主席、诗歌学会会长。
重阳感怀
这架老旧的机器已不适合登高
再次上山,是死后的事
心底风起云涌,强装风轻云淡
我们只是把目光抬高一点,再高一点
满山遍野的菊花和树叶色彩斑斓的光芒
那是我们昔日的铠甲和荣誉
方雯
方雯:陕西安康人,教师。
病毒无处不在
宿舍的墙上
前任舍主贴了
好多贴画
今天早上幼儿园
一个小朋友
看到后说
方老师
你屋里好多病毒啊
二月蓝
二月蓝:重庆人,先后在《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诗刊》《星星》《山花》等刊物发表诗作,部分诗作被译到国外,多次获奖。出版诗集《重庆蓝》《仪式》等五部。
人在旅途
一些云朵 飘进窗户
一些云朵移到镜中
我一时慌乱
竟差点和云朵
撞在了一块儿
李云川
李云川: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省内外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近300首诗,著有诗集《遗落的根》《多一点点》《路一直在》。作品被云南作家精品文库《诗歌卷》和《中国诗人诗与人》《峡谷中的怒族社会》《昙华彝风》等10多本书选用。
重阳节
菊气正旺
登高寻望四方
披一身旧服
感受起人生的喜乐
不知不觉田野又丰收了
风雨刚过秋意盎然
我带着伞前行在路上
借肋重阳跟随古人再来就菊
一杯浊酒敬天敬地弥漫着花香
光影下
我持有童心漫步于山峦
醉在九九,红黄白紫色彩中
董辑
董辑:吉林大安人,现居长春。诗歌多次收入年度诗选和选本。著有诗集《夜晚的超现实》《我是我》《字逍遥》。参编《中国诗典》《吉林文笔•诗歌卷》等。
给儿子
不要去别人的脸上敲门
也不要去分析
你听到的笑声中,蜜糖的含量
不要幻想握手时真的能握住
微观的太阳
更不要把女孩眼中的星星
钉到指路牌上
你可能认为这都是一些废话
但等你发现它们是真话时
你已变老
瓦楞草
瓦楞草:原名于洪琴,吉林柳河县人,现居宁夏银川市,从事诗歌及诗歌理论写作,著有诗集《词语的碎片》。
我和书
于一部书上久置光阴
倦意渐生,幻觉陡然而至
观其字符,狰狞态尽显
血盆大口张开,獠牙森然
似欲将我吞噬
我有过受控历经
那是另部书中的观念之井的引力
将我吸入
置身其中,方觉危机四伏
费诸多气力艰难爬出的过程记忆犹存
由此每临书籍,反复甄选
警惕圈套之存
刘健
刘健:一个50后的口语诗初恋的老男人,把口语诗写作当作退休后生活之需、生活之乐。
无题
刚刚在微信里
看到一诗友说
一晃奔四了
透露着些许伤感
让我这个
一晃
就要奔七了的
差点掉下眼泪
李毓瑜
李毓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散文学会理事,曾在《四川文学》《山花》《青海湖》《人民日报》等发表作品。
晚婚晚育
今年重庆夏天酷热77天
桂树不打花苞
天气太热
桂树不婚不育
前几天落了一场雨
今天微信群的朋友
发来了桂树开花的图片
黄的红的
桂树开怀了
时间晚了
近三十天
听太阳升起
听太阳升起:本名陈煦阳,重庆黔江人。率性诗写,遇见有趣的笑两声,碰到疼痛的吼一嗓。
退龄即将三个月了
一大早
老干科刘科
就在退休职工群
发微信
祝退休老同志
重阳节快乐
看了两遍
都没有与自己
联系起来
直到看见大家
回复谢谢
才豁然醒悟
自己也在
被祝福之列
陈小宁
陈小宁:现居西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散见于《星星诗刊》等。曾获"首届世界诗人金桂冠”最美诗文奖。作品被收入《作家诗人名录》等。
遥望故乡
燕巢是空的,等待也是空的
遥望故乡,雾气朦胧
飞鸟衔着空的梦
我的眼睛蓝得发亮,被一种蓝物质浸透
是故乡的水,是月牙形的水
是芦苇摇不落的珠泪
骏马和骆驼,牛和羊,小心翼翼的野兔
它们是故乡生命的重要部分,也是我的思念
残缺的思念,微弱的思念,执着的思念
等燕子归巢是不可能了,燕子已越过故乡
泥巴缝补的巢在屋檐下撕裂
我的遥望也在撕裂,体内的大河也在撕裂
这是一种残酷的思念,它掩埋了活泼、亮丽
甚至掩埋了沉默,只剩风,一股劲地
告诉故乡,有人为它疼痛
蓑笠翁
蓑笠翁:真名杨世立,现供职于祥云县税务局,出版有散文集《人在旅途》和长篇小说《桃树坡》。
韩江获诺奖
美女不都是花瓶
韩江也不是寒江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韩江的作品
直面历史的创伤
揭示生命的脆弱
我不懂韩文
更没有读过韩江的著作
即使读过也帮不上什么忙
但我知道她一定是世界箸名作家
否则入不了瑞典文学院的视野
但我能确定的是
不论什么人获奖
总会有人骂骂咧咧愤愤不平
但我感激诺贝尔文学委员会
让我又知道了一个诺贝尔文学获奖者
而且还是个大美女
但想弱弱的提个建议
能不能给张宏歌写几个字
不好意思,又让你失望了
蒋波
蒋波:云南永善人。有诗作发表于纸媒及网络公众平台。现居德宏。
在四川的地界上写诗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
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都是需要有灵感
才写得出来
才写得相对巴适
不至于像烂尾楼一样
写几句就得搁倒起
甚至再耍个一年半载的
都幺不倒台
那就不安逸了
当然我学写的诗歌
自从踏上川南的边缘
就跟我说话一样
既不是纯正的川普
也并非正宗的滇腔
质量好坏不重要
关键在于
我还能随身带着笔
顺手记下这上面的文字
大康
大康:陕西安康人,喜诗画,已出版个人专著15部。
4首
双乳
过了小草沟
就是双乳
可恨的高速公路
把其中一座山削掉了
于是双乳变成了单乳
我的高中同学刘小琴
曾在双乳当书记
那时大兴旅游
她在高速路边立了一块牌子——
开放的双乳欢迎您
玻璃杯
我想象过孔子抓到玻璃杯时
吓了一跳
这透明的东西
完全超出了他的生活经验
它是什么
从哪儿来的
会在他的大脑久久不散
直到弟子说是只杯子
仅仅一只杯子而已
孔子才觉得自己
如此不时髦
不易察觉
垃圾桶缩在墙角
避免被人看见
不是它害怕被人看见
是人害怕垃圾被人看见
垃圾桶没装垃圾之前
可以是个花篮
可以放在屋子中间或餐桌上
是垃圾使垃圾桶有了羞色
这里的羞色是指
垃圾之色
散发着人们不喜欢的味道
他想象过不穿衣服的写真集
这得慢慢来
先让自己接受
才可能是别人
冬天很好办哪
有足够的衣服可脱
有时难免不厌其烦
只是有点冷哦
即便紧闭窗户
还是有阵阵冷风
从缝隙吹进来
他的身上也应该有
很多缝隙
否则那颗心脏
怎么会感到冷
并让手指有一番游移
而这时有一个声音
正催促他:写真,写真
我要你的裸体
他总算脱完了
皱巴巴的裸体
无以依靠
在自己眼底
渐渐成像
吴幼明
吴幼明:1974年出生,写作,画画,现居北京。著有《从警十三年》,《对二十二名杀生者的访问》。
我的母亲戴哲梅
母亲戴哲梅生于1945年,属鸡。母亲说她是夜晚生的,夜晚的鸡是睡觉的鸡,白天生的鸡是找食的鸡,所以她的命比较好。母亲的生母因为家贫,在幼时将她过继给大伯抚养。养父母有个儿子,比母亲年长几岁,母亲叫他大哥。母亲说养父母和大哥都对她很好。
母亲说她幼时身体不好,读书时常常肚痛,在小学三年级时休学了。母亲还说她七八岁时就和同学到山上挖甘草,卖到中药铺赚取学杂费。我总怀疑母亲休学是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
母亲和父亲是小学同学,但他们在不同年级就读,读书时彼此没有说过话。
母亲说养母是个会算计的能干女人,对家庭生活支出安排得非常合理,很注意节约粮食,丰收的年成,家里依然和平日吃得一样。家里有口大缸,里面常年腌着某种树叶(我忘记了具体是啥树叶了),吃饭时一半树叶配一半米饭吃。而有的家庭不知道节俭,在日子好过时就放开肚子吃,结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了上顿愁下顿,出去扒树皮摘树叶吃,还有的家庭甚至饿死了人,母亲家则平平安安的度过了那段困难时期。
养母当过公共食堂的炊事员,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的时期,食堂里很浪费,有人馒头吃一半就扔了。养母感觉这样吃, 食堂长久不了,就把别人扔的馒头捡回家,晒干,做成馒头干存着,存了一大缸。在大饥荒时期,大家都没有粮食吃,养母家里还有馒头干吃。别人都不知道养母家里藏着馒头干,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母亲十几岁时就跟着师傅学裁缝手艺,有段时间搞公私合营,母亲和附近各村里的裁缝们一起集体在公社办的工厂里工作。后来公私合营搞不下去了(在农村里毕竟难以组织有效率的大生产),工厂解散了,母亲就和师傅一起到各个村民家里去做衣服,按天算工钱。
母亲说她当时年纪虽小,但到外面做事别人都很尊重她,叫她“先生”。在村民家做衣服时吃得也好,还是人家将饭送到手上吃。(农民请裁缝到家里干活儿不容易,会要求裁缝将家里所有人的衣服都一次性做好,家里所有需要缝补的衣服也拿出来让裁缝补好,速度还要快,因为是按天算工钱。裁缝在农民家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所以连饭都是送到裁缝手上吃。)
母亲说她小时候不会烧灶,每次做饭,柴草燃烧产生的烟都把她熏得泪流不止,她那时候就下定决心,以后要做城里人,不要像别的农村妇女一样,一生围着灶台转。
那时的农村很落后,连开水瓶都没有,村里有参加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回乡,带回来一对开水瓶,一村人围着开水瓶看稀奇,感叹这东西太科学了,倒进去的开水过了一晚上,倒出来居然还是滚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