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诗友/李平、朱小朱、赵克强、二月蓝、起子、余伟、刘雁诗、钟树林、晏先树、王珊珊、凘雯、周向山、金山、李建明、未了因、杨见、吴幼明
我的眼里布满了你的喜怒哀乐
还有水光潋滟的一缕炊烟
我让它们入墨我的第一封情书——
它就是我的《诗经·蒹葭》
我故意不想起江采萍、唐琬、卓文君
月光轻歌也会吵醒熟睡的冬蛰
——王珊珊《第一封情书》
由小众书坊策划制作的诗人陈衍强的第五本诗集《云南映象》由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后,曾获小众书坊店铺商品热榜第1名和作者自销创单日销售101本的记录,欢迎诗爱者用微信邮购,购者添加作者微信号ztylcyq然后留地址姓名手机号就成交。作者签名本含快递费每册60元。
李平
李平:浙江海盐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刊及选本,部分诗作被译介到国外。著有诗集《我一直生活在靠海的地方》《走到鱼鳞塘的尽头》《等你归来》。
台风过境
第14号台风
席卷鱼鳞塘
捍海石纹丝不动
城里也没有特别的事发生
菜市场依旧喧闹
商店照常开门
成吨的雨水消失在路上
把天空洗得更干净
悬铃木上最后一片红叶
早已忘了自己
曾命悬一线
我的二三友人
此刻也在城里
端着高脚杯自饮冰啤
我觉着应该
乘着暮色中难得的沁凉
一起分享几杯
聊聊台风
这个不请自来的清道夫
和几只刚刚从墙内
飞出的灰麻雀
顺便把一堆垃圾信息
从手机里清除
朱小朱
朱小朱:云南昆明人。一个喜欢把诗歌当倾诉对象的人。
虚拟人生
足不出户,我总把一件事
想千遍万遍。把一个悲剧
虚拟出无数个结局的
前世今生
梧桐树绿了又黄
是我喜欢的样子
熟透了的秋天,有着各安天命的
踏实与安稳
如果没有那个夏天该多么好
如果贪玩的白鹭不误入芦花深处
她就一直
唱快乐的歌
赵克强
赵克强:退休CEO,现居四川绵阳,印了三本诗集,得过四个非官方诗歌奖,2022年起,每年编一本《后口语500首》。
重量
我有500个好友的时候
手机是226克重
后来我又加了1000个好友
还是226克
现在已经3679个好友了
还是只有226克
二月蓝
二月蓝:重庆人,先后在《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诗刊》《星星》《山花》等刊物发表诗作,部分诗作被译到国外,多次获奖。出版诗集《重庆蓝》《仪式》等五部。
失手打碎了一个盘子
啪嗒一声响
一个精美的盘子
被我打碎了
正在花园给植物浇水的
铃子大声说
打碎了好
盘子就是用来打碎的
是啊,盘子
迟早是要碎掉的
起子
起子:浙江嘉善人。高中美术教师。诗歌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汉诗》《读诗》等刊物,作品入选《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中国口语诗年鉴》等多个选本。诗歌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语、德语、丹麦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等。2016年磨铁读诗会年度十佳诗人。
月亮
——和朱剑
昨晚我驾车
向南开
月亮已经从东边升起
在我左侧车窗外
跟随着我
这条路没有明显转弯
只是缓缓画出
一条弧线
当我发现时
已经在向西行驶了
车窗外再也看不到月亮
但我知道
它就在车后
一路跟随着我
余伟
余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煤矿作协会员,发表诗歌一千多首,出版小说集一部。
尾巴
许多喂养宠物狗的人
在小狗很小的时候
就把小狗的尾巴勒掉
似乎这样更美感
也更时尚
许多狗失去了尾巴
丧失了摇尾的本能
人世间
能搖尾的狗越来越少
会搖尾的人却越来越多
刘雁诗
刘雁诗:湖北房县人,现居湖北十堰。业余写作多年,有小说、散文、诗歌发表。
前男友
我真的遇见过我前男友
我们俩保持距离站着
我没有局促不安
他也没有
但是他上上下下打量我
分明是在打量我们俩分开后
我同其他男人睡过了没
我赶紧逃走
钟树林
钟树林:云南宜良人。出版诗集《花开的季节》《彩云之南》《倾斜的绿》,小说集《桃花灿烂到天边》《沉香不是木》,散文集《相聚是缘》。
读纸书
翻开一本纸书
新诗三百首
一九九0年版
我每读一遍
都会作标记
感觉读的越多
理解越深
自媒体时代
大家都在玩手机
在做视频在开直播
几十年前的纸书
因存放久,湿气重
连内页都有些发黄
我仍然爱不释手
晏先树
晏先树:1988年生于云南镇雄,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星星》《扬子江》《诗潮》《飞天》《草堂》《黄河》《延河》《椰城》《边疆文学》《滇池》等期刊。有诗歌入选部份选本。
病中记
不敢高声说话,大口吐气
也不敢招惹带刺的风
不怀好意的雨,和一个
把光阴交给峡谷的,情人
偶尔煮一锅小米粥
或者去厨房洗洗时间的灰尘
看医生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
给人间的呻吟
留一个像样的出口
世界变得敏感,锋利,真实
我们不得不放下心中的铁
和手里的弓弩
在枯萎的季节,谨小慎微
王珊珊
王珊珊:云南昭通人,澳门大学计算机科学在读研究生。有诗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中国校园文学》《北京文学》《江南诗》等。获“野草文学奖”、中国校园“双十佳”诗歌奖、中国·邯郸大学生诗歌节一等奖、“白天鹅诗歌奖”、“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二等奖。
第一封情书
我的眼里布满了你的喜怒哀乐
还有水光潋滟的一缕炊烟
我让它们入墨我的第一封情书——
它就是我的《诗经·蒹葭》
我故意不想起江采萍、唐琬、卓文君
月光轻歌也会吵醒熟睡的冬蛰
等青石巷上流淌的雨水擦干行人的脚印
我想与你同行,听你在拉市海畔说一句情话
如果你无话可说,那我们就听风、听水
你闻,那暖色的烤鱼香味,是生活的清宁
假如不够温暖,我们就养一只猫
你看,那是玉龙雪山,白了头的雪山
假如爱不被遗忘,我们会像它一样白头
凘雯
凘雯:原名安俊荣。居内蒙古赤峰市。
九月的絮语
秋风带我入了冷凉的景。久绿的叶子在季节里换了新装
云朵拥挤。在天空长袖起舞
似醉仙阆,婀娜长醉在仙娥宫阙
眼望着田野纵横,做着盛满丰收的温暖梦
喜悦是跳入肌肤的水光针
趁着夕阳余晖,给楼宇画上七彩艳色
为落着鸽子的窗台堆积拼凑一首诗
那是最适合独隅的,享一个人的城,四季中酝酿着无悔的情怀
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天书行空。
真挚地书写:要掩埋我的一生,且,毫无歉意。
周向山
周向山:安徽马鞍山人。诗歌曾获全国冶金“铁流文学奖”及报刊奖。中国钢铁工业六集大型文献专题片《雄关漫道真如铁》撰稿人,《中国冶金报》全文连载,中央电视台播出。
笑着笑着哭起来
离异多年的单身男女
朋友介绍认识
第一次上床
女人差点笑岔气
男人不脱上衣
裤子褪到膝盖
女人猛然收住笑
抱着男人
哇哇大哭
哥哥你好可怜
慌慌张张解决问题
十年没脱过裤子
女人打定主意
嫁人
好好房事
我光溜溜
你赤条条
金山
金山:江苏武进人。毕业于江南大学中文系。现居江苏无锡。
沿柳堤走
好多地段挂了标牌
恶劣天气小心慢行
水淹区域禁止通行
五六棵大柳树支持
不住,倒在了路中间
我凑近一棵仔细看
歪斜的树身,早有了
中空和蛀蚀的坏死
站在水里的欧洲赤松
高大身子蹿向空中
台风来袭,纹丝未动
粗壮韧劲的树根
牢牢巴住水下泥土
李建明
李建明:笔名且歌且骚,福建建瓯人,现定居泉州。创办并主持过《平民诗社》,突围诗社第三任社长,突围诗群发起人之一。
提心吊胆
我与高速公路之间
隔着四个轮子
也可以说是五个
第五个跟我一样
坐在车上
它是后备的
我是开车的
握着方向盘我想
如果爆胎它就有用了
备胎不一定要用
有它我就放心
有一次在高速上
我把备胎用了
再也没有备胎
一路上
我提心吊胆
未了因
未了因:重庆人。小动物保护志愿者,口语诗爱好者。
笑话
他脸上有几道抓痕
有人问他
被老婆抓的吧
她敢吗 笑话
他衣冠不整来上班
有人问他
老婆又把家门反锁了吧
想像力真丰富 笑话
他口中的“笑话”
意思是不可能的
你们的问题就是个笑话
我们知道
他嗜酒如命
老婆很反感他喝酒
因为喝酒还闹过离婚
他每句“笑话”背后的
事实都被我们猜中
但也只算个笑话
也没人看他的笑话
直到有一天问他
他沉默了
我们意识到
事态变得不再
只是个笑话
大家也沉默不语
似乎都在等待他那句
——笑话
杨见
杨见:苗族。诗人,汽车极限越野玩家。出版有诗集《火症》《三只雁飞过》《用骨头说话》《杨见长诗》。
转变认识
习惯叫烧开水
干完这件事
餐饮里饮的部分
就有了母本
饮就可以自由发挥了
现代人的饮不只是
朴素的水和豪华的茶
己多到五味杂存
丰富多彩到说不完
最近40多天我减肥
被800个饿鬼附身
搞得我打发不了它们
偶得一计
让它们集体转变认识
重新认识餐饮
彻底解决餐即饮
饮即餐
烧水即烧汤
的新认识
我每天早起
烧一锅玻璃汤置于茶几
让它们随时取餐享用
时刻对它们强调
此汤非水
是上好高汤
经过40多天
效果显著
吴幼明
吴幼明:1974年出生,写作,画画,现居北京。著有《从警十三年》,《对二十二名杀生者的访问》。
奶奶的晚年
在八十年代末,黄石市广泛实行了火葬,奶奶当时己近七十岁了,她害怕死后被火焚烧,就让父亲将她户口迁回红安老家。她在黄石下了户口之后,将材料交给姑父去乡派出所上户口,姑父一直没有将这事放在心上,最终户籍材料遗失,奶奶成为没有户口的“黑人”。
反正我家也没有想过给奶奶申请低保等政府福利,所以奶奶就一直保持着“黑人”身份,直到她去世。
奶奶在老家一个人生活,父母给了她足够的生活费用来买茶,抽烟和吃饭。母亲常说奶奶一生命好,一辈子没挣钱但花钱比谁都多。
有段时间奶奶迷上了麻将,常与人打麻将消遣,但她赌品不好,赢了高兴,输了就骂人。老年人不及年轻人思维敏捷,因此她总是输多赢少,骂声不绝。时间长了,也没人和奶奶玩麻将了。
2000年后,奶奶八十岁了,身体渐渐衰弱,父母请人在老家照顾她的生活。但奶奶总是骂别人偷吃她的东西,偷她的钱,请来的人干几个月后就不干了。再请的人又干了一个月就不干了,几次之后就请不到愿意照顾她的人了。
2003年,父亲租车将奶奶接到黄石来照顾。奶奶来黄石后,总是说母亲不孝顺,有次还举起拐杖要打母亲,还经常吵着闹着要回老家。这样住了约半年后,父亲烦不胜烦,只好又将奶奶送回了老家。
母亲在单位里和同事、在我家和邻居们都相处得很好,但就是讨不到奶奶的喜欢。用母亲的话来说,这也是前生结的冤孽,她这辈子欠奶奶的。
后来父亲在2005年的中秋节又租车回老家将奶奶接回黄石,这次奶奶再也不能闹着回去了,因为奶奶在2006年初摔了一跤后起不了床,吃喝拉撒全要人照顾。父亲每天和妹妹喂饭给奶奶吃,抱她上厕所、洗澡、洗尿片(奶奶复归于婴儿,母亲给她做了六个尿片,有时还不够用)……这样一年下来,父亲的头上多了很多白发,他也是个63岁的老人了。
我住在母亲单位建的另一所房子里,不常回家,也帮不上忙。母亲说再这样下去,奶奶不死,父亲的身体也要拖垮了。父亲也想过送奶奶去养老院,但他去几家养老院看过之后,说那里的条件都不好,送奶奶进去等于送死,不愿送奶奶去。
2006年秋天,有天我回家看望父母和奶奶,在奶奶的房间里,她一个人安静的躺在床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我问奶奶:你知道我是谁吗?她摇摇头,说不记得了。接着奶奶反问我:我是谁啊?
这真是人生的终极追问,一个哲学化的问题。谁又能知道我是谁呢?
奶奶这辈子,年轻时守寡,拉扯着两个孩子,可以说一生坎坷,唯有晚年还算衣食无忧。在生命的末期,她进入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不记得自己是谁,将对自我的执着完全放下了。这是挺好的事情。人之大患在于有我,我都忘了,就无忧无虑了。
奶奶指着嘴巴表示渴了,要水喝。她可能忘记了水这个词。我给她倒了一杯水,她喝了,又进入沉思状态。我对她说声再见后离去。
母亲说:奶奶有次对父亲感叹,我死了,你就没有妈了。怎么办啊?
说这话时,奶奶还有牵挂,还没有放下。
2007年2月15日下午,我正在上班,父亲打电话给我,说奶奶不行了,让我赶紧找辆汽车送奶奶回老家。
我叫了朋友的车一起回家,奶奶的呼吸已经很微弱了。父亲抱着奶奶上车,我说我来抱,父亲说不用,奶奶已经变得很轻。
长期的卧床,奶奶的肌肉都萎缩了,也吃不了什么东西,皮包骨头,体重也只剩下了几十斤。
父亲和母亲跟车送奶奶回老家。晚上20:00时,父亲打电话告诉我,奶奶病亡。
我带周丽回老家,和父母一起给奶奶办完丧事。此后,父亲总算轻松了一些。
父亲是个孝子,每年的清明节,他都会回到老家给奶奶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