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求是》杂志点赞!和顺古镇 如诗如画

政务   2024-10-21 12:00   云南  
近日
《求是》杂志刊文
点赞云南腾冲和顺古镇
始终坚持保护自然风貌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让“活历史”始终传续“烟火气”
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全文如下↓↓

和顺古镇  如诗如画


走进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只见近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远处清溪绕村、水禽翻飞,一派山水诗画风光。


和顺古镇  刘正凡 摄


和顺古镇为明洪武年间军屯戍边而建,是古代川、滇和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故称为“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


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和顺古镇考察调研,了解丝绸古道交往、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如今,和顺古镇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每年迎来上百万游客,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


和顺古镇 范南丹 摄


和顺古镇“五山环抱”、“三泉交汇”、“两水穿流”,村庄依山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面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我们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夯实生态基础,才有发展‘底气’。”和顺镇党委负责同志说。


“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这是一位海外游子笔下的陷河美景。陷河湿地,是和顺古镇前的一片湿地,因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形象地称为陷河。曾经因为缺乏管护治理,导致陷河水质逐渐变差,淤积严重,水体功能难以发挥。为了恢复陷河良好生态环境,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下,和顺全力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高标准规划污水处理系统,对日常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对水库、湿地实施河道清淤,在水库、河道内更新水生植物,不断净化水体。如今,经过保护治理,这里波光潋滟,舟移景换,一派田园秀色。


腾冲和顺古镇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和顺古镇内处处可见参天古树。据介绍,和顺人历来就有保护树木的传统,喜用树来命名巷道,如黄果树巷、槐果树巷等。和顺魁阁旁长有两棵秃杉,已有500余年树龄。1931年,有人欲伐两杉,引得乡人反对。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父亲、辛亥革命元老李曰垓率众护树,写下《双杉行》长诗,刻于石碑上,诗末一句“有敢伐者头可斫”,成为乡规。近年来,古镇严格落实“林长制”、“挂巷包户”等环境治理机制,加大营林造林和保护力度,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4%,成为动植物和谐共生的乐园。“目前,古镇内的古树名木约有110株,陷河鸟类从原先的3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280余种。古镇虽然人气很旺,但丝毫不影响野鸭、紫水鸡等在河边栖息,百鸟逗趣的场景非常和谐。”和顺镇村镇规划中心主任陈杰说。


如果说生态是形,是古镇最耀眼的底色,那么文化就是魂,彰显着古镇独特的神韵。长期以来,中原汉文化、边地民族文化、南亚和东南亚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和顺古镇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


跨过和顺古镇入口的双虹桥,沿着火山石砌成的台阶拾级而上,穿过一个三开间式飞檐歇山顶大门,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建筑跃然眼前,这便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和顺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建于1928年,由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现有藏书13万余册。


走进阅览室,只见报刊整齐摆放在木桌上,桌椅的边角被磨掉了漆,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内处处可见岁月的痕迹。阅览室正面壁板上挂有一副对联“书自云边通契阔,报来海外启群黎”。此联暗藏“机巧”,上下联前四字交互着读,得“书报来自云海外边”之意。讲解员解释道,当年由于陆路交通困难,从上海订购的书报,大多经由海路到缅甸,再用马帮驮运到和顺。这些来之不易的书报,也充分体现了和顺人对知识文化的渴求。


腾冲和顺图书馆 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如今,借书阅读已成为古镇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顺图书馆副馆长尹以耀介绍,在这座常住人口7000出头的边陲小镇,借书证就办理了3000多个,2023年外借的纸质书有2.8万余册。为方便读者借阅,馆内上线了信息检索机、电子书借阅机等数字化设备,除了具备电子书下载、古籍检索、信息查询等功能,还能定期更新展示内容,备受读者、游客好评。


游客进入和顺图书馆参观 陈欣波 摄


像和顺图书馆这样的历史文化建筑,古镇里还有很多。在大马帮博物馆,了解丝绸之路古道历史和马帮文化;到艾思奇纪念馆,领略哲学的魅力,感悟人生真谛;步入和顺小巷,体验古法造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一场与时光的对话。


不论是生态保护,还是文化传承,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在一些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有的地方将原住居民搬出景区,迁旧建新,而和顺古镇并没有这么做。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作为和顺古镇开发运营的主体,我们特别强调将发展的成果和当地居民共享。公司共有300多名职工,本地居民就占到了80%以上,每年还用门票收入为全镇农业户口的5300多位居民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设立幼儿教育保障金、养老金等;全镇80%以上居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发展,很多居民还将家里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餐厅,借着古镇的‘流量’经营致富。我们做到了在古镇开发过程中没有一户居民搬走。”事实也证明,只有让当地老百姓受益,古镇才能越来越好,真正实现和顺和谐。


记者手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古城区、古建筑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顺古镇始终坚持保护自然风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让“活历史”始终传续“烟火气”,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来源 “求是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 张楠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李文女

审核 马波 刘丽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

往期推荐:






聚焦|《中国旅游报》专版报道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广 川滇藏文旅画卷展新颜




聚焦丨云南亮相2024“两个博览会” 欢歌乐舞推介体育文化旅游“宝藏”



好消息丨文旅部推荐!云南三条精品线路上榜,你打卡了吗?





各位小伙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们积极来稿。

投稿邮箱:yunnanwlt@163.com

更多云南文旅发布,请扫码关注我们的发布矩阵

一部手机游云南

云南公共文化云


服务号


昆明文旅

保山文旅

微丽江

昭通文旅


大理文旅

红河文旅

文山文旅

德宏文旅


恒春临沧

玉溪文旅

微游怒江

普洱文旅


楚雄文旅

西双版纳

掌上文旅

世界De

香格里拉

曲靖文旅








云南省

图书馆

云南省
博物馆

云南省

美术馆

云南省
滇剧院

云南省

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
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

云南省

公共文化云

云南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云南省

京剧院


云南省
花灯剧院

云南省

旅游规划研究院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