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太行山,革命大学的红色摇篮(下) | 王和岐

文摘   文化   2024-08-27 06:00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河顺文艺.第883期

近期文章预告

*诗词 怀念九拱桥--黄会书

*散文 老年斑--崔伍锁

说明:发表先后以当天发布为准。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纪实文学】

太行山,革命大学的红色摇篮(下)

——红色之都长治对国家文化教育的历史贡献


□ 王和岐

内容提要


太行山,英雄的山;上党盆地,金色的盆;长治古城,红色之城。
太行山区,红色之都长治市,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我八路军总部、129师师部,太行太岳军区、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冀鲁豫军区等中央机关,都长期驻扎于此。
太行山革命老根据地,红色之都长治市,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军事神经中枢,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大本营。太行山革命老区、今长治市人民,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承担承压奉献,夯土垒石奠基。
鲜为人知的是,太行山革命老区——今长治市,还是新中国诸多新型革命大学的红色摇篮。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很多大学的根和源,都会追踪到这里——红色之都长治市,太行山上党盆地。
抗大一分校、六分校和总校,都相继在此办学。人民兵工第一校——太行工业学校即八路军军工学校诞生于此。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医院护士学校创办于此。
我党解放前创办的第一所新型综合大学——北方大学,在长治市今马厂乡高家庄办学。
前方鲁艺学校由延安鲁艺学校院来到长治市武乡县成立。
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晋冀鲁豫党校在此坚持办学。
八路军华北财经学校、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在长治黎城县成立和办学,等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全国解放。在太行山区、红色之都长治的这些红色革命学校,陆续搬迁,相继进入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大城市。这些红色革命大学快速发展、重组升级,开枝散叶,繁衍出许许多多的新中国红色革命大学。
现国防大学,其前身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
人民兵工第一校——太行工业学校,发展为两所大学,一所是太原中北大学,一所是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北方大学衍生出一批新型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歌剧院、舞剧院,华北医科大学,华北大学,等等。
前方鲁艺学校,于1940年元旦,在长治市今武乡县下北漳村成立。其教职员工、毕业学生,成为新中国中央美院,中央戏剧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学院的骨干和前身,血脉源渊,紧紧相连。
今长治医学院,是唯一一所一直留在长治市的大学,即八路军晋冀鲁豫白求恩国际医院医学专科学校,这是党和国家留给太行山革命老区的一笔重要红色教育和文化遗产。
2022年,国务院批准二十个重点城市与二十个重要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确定首都北京市,对口帮扶太行山革命老区长治市。长治市虽然是山西省第二大经济城市,是这次合作的山西省唯一一个革命老区城市。但是长治市在教育事业等方面,还很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
太行山老区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胜利,为诸多红色革命学校、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今天是国家教育反哺太行山革命老区长治市人民的最好时期,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应当有所作为。
笔者管见:能不能将长治医学院和长治学院升格为长治医科大学,长治大学?
能不能在疏散非首都功能时,从北京分流几所大学迁入长治市,以教育帮扶太行山革命老区红色之都长治市?
长治市是中国最美山水城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最适宜人居;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有高速、高铁和空港枢纽,交通四通八达。为此,能不能将长治市建成红色现代教育之城?
2009年8月,我们特邀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建功先生,来潞安讲学。我曾对他说:没有太行山革命老根据地,共产党可能不会于1949年建立新中国。他说你这个观点很重要,很有意思。
史料较多,篇幅较长,本文分为上下篇,以便读者阅览。


下   篇



五、长治医学院与晋东南白求恩国际医院在太行山区诞生


长治医学院,原名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医院护士学校,是八路军第129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亲手创建的我党我军最早的一所大型医学院,首任校长是留法博士何穆先生。



晋冀鲁豫军区预备医院院长何穆雕像


长治医学院和长治白求恩和平医院于1945年建立的大背景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安排,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直接指挥八路军第129师各纵队,于1945年10月至11月,在太行山革命老根据地长治,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上党战役,消灭了阎锡山争夺长治的十三个主力师3.5万余人。


我八路军第129师也付出了较大代价。此役我军伤亡4000余人,因此急需建立大型医院和大量医护人员救治伤病员。于是毛主席、中央军委批准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的请示,并立即命令延安中央医院院长何穆院长带队,率领5名医护人员奔赴太行山区,建立了晋冀鲁豫军区预备医院和护士学校。


长治医学院,其前身是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这是一所在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直接关怀下,由延安中央医院院长何穆博士亲手创建的红色医学专科学校,原名晋冀鲁豫白求恩国际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在此基础上,1948年创办了白求恩和平医学院专科学校,1958年改建为“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长治医学院。



油画:毛泽东和白求恩


长治医学院和长治白求恩国际医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红色医科学校和红色医院之一。她们是英雄的人民军队——八路军第129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等开国元勋,留给太行山老区人民和红色之都长治市最珍贵的红色遗产、宝贵财富和珍贵礼物。她们是诸多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亲切关怀,精心培养的红色医学殿堂;她们是红色太行山、红色革命老区的红色杏林之母。


1945年9月,时任延安中央医院院长的何穆博士,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派遣,率领延安中央医院姚冷子、侯明、何智泉、常宗礼和陈志英5名医护人员,东渡黄河,昼夜兼程,翻山越岭,直达河北涉县赤岸村,到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报道。他们直接接受了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的命令:立即西上太行山到长治古城,尽快建立八路军后方医院,创办医护学校,培养医疗人才,救治伤病员,服务解放战争。


何穆先生立即率队西上太行山,来到长治古城。同年10月,何穆先生等选中长治古城上党门西侧,在一座国民陆军医院旧址上,建立起了晋冀鲁豫军区预备医院,何穆先生任医院院长。预备医院主要收治八路军第129师第二、第三医疗队收治的、在上党战役中受伤的伤病员,他们为大批伤病员恢复健康,做了大量医疗救治工作。

1946年1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发展,晋冀鲁豫军区预备医院转移到河北邢台北关师范学校。1946年7月1日,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在邢台正式开业诊治伤病员。何穆院长主持开院典礼,八路军卫生部钱信忠部长到会讲话,北方大学和部分大学医院等单位领导到会祝贺。此期间,因国共内战形势紧张,医院曾迁往河北省涉县安河村和武安县西井村,在短训班基础上成立了护士学校,招收学员137人,由医院医生和外籍援华人士任教。1947年4月4日,医护学校正式开学。



晋冀鲁豫军区预备医院和护士学校,于1947年七八月间迁回太行山区红色之都长治古城。当时的大背景则是:胡宗南占领延安后形势非常紧迫,蒋介石对我晋冀鲁豫边区大举进攻。为了实施战略反攻,毛主席、中央军委命令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率领八路军第129师太行子弟兵12万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施战略反攻。


1947年夏天,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和邓小平政委,率12万太行山子弟兵大军南下,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反攻。刘伯承司令、邓小平政委、薄一波副政委,从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和太行山区红色革命根据地比较安全出发,并请示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决定将晋冀鲁豫军区预备医院及其附属护士学校,迁往太行山区上党盆地长治古城内,并更名为“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何穆先生任院长。这是在河北涉县晋冀鲁豫军区,和八路军第129师总部兵力减少、内战形势非常严重情况下的又一次西上太行山的战略大转移。


1948年4月至8月,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与护士学校,从河北武安县西井村迁回长治古城现址,并以护士学校为基础,筹备建设白求恩国际和平医学院医学专科学校。1948年学校改建为“白求恩和平医学院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长治医学院”至今。


长治医学院和长治白求恩和平医院,是革命的医院和学院,是红色的医院和学院。她们长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开国元帅、将军们等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彭真、杨尚昆、薄一波、徐向前、聂荣臻、李德生、钱信忠等曾为她们题词。


长治医学院和长治和平医院的建立、转移和安营扎寨,都是中国革命战争发展的需要。她们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承载着中国人民厚重的红色历史,同时也见证着太行山革命老区、红色之都长治市,践行完成党中央、毛主席,人民军队赋予的神圣使命。中国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年代。许多大学走出太行山区,离开红色之都长治,迁入大城市,更有利于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国防、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建设。


长治市医学院和长治白求恩和平医院,是唯一留存在太行山革命老区,红色之都长治市的红色学院和红色医院。他们近80年不挪窝,不搬迁,不进大城市,在太行山区红色之都安营扎寨,扎根立基,为太行山老区人民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竭诚服务。我作为一名太行山区长治人,要发自内心,为他们点赞,鼓掌、欢呼!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荜路蓝缕,八十年艰苦卓绝,八十年砥砺前行,八十年铸造辉煌。80年来,长治医学院和长治白求恩和平医院,带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红色印记、红色血脉,一直传承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太行精神;一直传承着“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一直传承着“厚德载物、济世报国”的首任校长何穆精神。


红色长治医学院和红色长治白求恩和平医院万岁!


六、人民兵工第一校——八路军太行工业学校在太行山区创立


抗大特科大队(又称特科大学),于1940年8月迁至黎城上峪村。1941年5月,八路军总部以特科大队为基础,在黎城县看后村成立了八路军太行工业学校。



中北大学的前身——八路军太行工业学校


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胜利,离不开人民军工生产和军工文化技术教育。


1937年,我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八路军第129师就在山西省今长治市、晋城市——晋东南上党区境内,先后建立了阳城、高平、高峪、梁庄、武乡鞞山等军工修械所和铁厂。


1938年8月,八路军总部集中各部修械所,在山西榆社县韩庄村,成立了八路军总部修械所。



1939年3月,八路军总部在今长治市潞城区原潞城县北村成立第六科——军事工业科,刘鹏任科长。当时只有4个人,后来在战争中逐步发展壮大。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建立军工部,朱德总司令亲自提名,被习仲勋同志称为八路军“兵工厂泰斗”的“专家型人才”刘鹏任部长。军工部从驻地今长治市原潞城县今潞城区北村迁往今长治市黎城县上赤峪村,加快发展八路军军工生产和教育。


1940年9月,彭德怀副总司令提议,八路军总部决定,军工部开办八路军军工学校,开始叫“军工干部训练队”。


1941年5月,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八路军太行工业学校”在武乡县看后村成立,并在今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温庄村,举行了八路军太行军工学校开学典礼。该校学员来自冀中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八路军总部直属单位等。校长由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兼任,副校长是刘致中。




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八路军太行工业学校校长刘鼎


说到八路军太行工业学校和中北大学的历史,不能不说牛宝印先生对人民兵工第一校的贡献。


牛宝印(1915——1994),男,汉族,1915年出生,山东菏泽市人。他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1947年2月至1949年10月,牛宝印先生曾先后担任潞安煤矿(原潞安矿务局前身)矿长、经理和党总支书记等。



牛宝


1932年,牛宝印17岁时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采矿冶金系,学制八年。他20岁时参加了北平“一·二九”影响下的天津学生爱国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投笔从戎,挥戈仗剑,参加了八路军。



1940年7月,牛宝印奉命调入八路军第129师团级干部训练队,任联共党史教员。1942年4月,牛宝印奉调到八路军军工部太行工业学校任教员和负责人。太行工业学校既是一个教学单位,又是一支半武装队伍。学校师生们一手拿书,一手拿枪,边学习,边战斗。他们紧紧跟随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八路军总部机关行动。虽然经历了日寇的七次残酷“扫荡”,太行工业学校的师生队伍不仅保存下来,而且锻炼得更加坚强,牛宝印同志功不可没。


1942年5月19日起,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三、四旅团集中25000余人,对我八路军太行根据地进行“大扫荡”。5月24日夜,各路日军对河北涉县以北的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地区进行“铁壁合围”。


牛宝印等率太行工业校师生,紧紧跟随彭德怀副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部,转移到太行山区今长治市黎城县北辽县十字岭,参加了著名的“十字岭突围”战斗。



八路军“十字岭突围”战斗,是抗日战争中一次著名的反击日寇扫荡战斗。这次战斗十分著名,在《八路军》、《在太行山上》、《亮剑》等电视剧中均有突出表现。这一次战斗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敌强我弱。八路军总部又多是机关、后勤、学生等工作人员。


5月25日夜,彭德怀副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中央北方局等机关人员,在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掩护下,向南、西、北三个方向胜利突围成功。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指挥部分八路军官兵掩护总部大部队突围时,他撤退在最后,却不幸在十字岭壮烈牺牲。


在战况异常危险的情况下,牛宝印率领太行工校师生,转战在太行山区今长治市黎城县的大山沟里,连续突破敌人的七道封锁线。牛宝印同志最后率领太行工校师生安全突出重围,受到彭德怀副总司令等总部首长的表扬。在这次战斗中,太行工校副校长刘致中同志英勇牺牲。


山西省长治黎城县黄岩洞兵工厂,是彭德怀副总司令、左将副参谋长亲手创办的八路军最重要的一个兵工厂。1942年初,为反击日寇围剿和“扫荡”,八路军军工部实行“缩小规模,分散转移”战略。他们将八路军军工部军工一厂即黄崖洞兵工厂分为三个分厂,340余人,分散在太行山今长治市黎城、武乡、沁源、平顺、壶关,以及晋中市辽县、和顺,河北省涉县、武安、邢台等地。


1943年,日寇再次对太行山根据地进行“大扫荡”,重兵合围八路军总司令部驻地黎城县南委泉。彭德怀副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指战员在山下隐蔽一夜。次日凌晨,牛宝印率太行工校师生前部,紧紧跟随彭德怀副总司令与全体人员突出重重包围圈。



太行工业学校的重建。牛宝印和八路军太行山根据地军民经过八年抗战,迎来最后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我八路军第129师又取得上党战役大捷,解放收复了长治古城。1946年2月,八路军总部和军工部决定在长治恢复重建太行工业学校,牛宝印同志被指定为负责人。太行工业学校改名为长治工业学校,学员100人,教学体制基本沿用太行工校原有的一套办法。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挑起内战,学校又一次被迫停办。后来太行工业学校才又正式恢复建校,走上正常发展道路。


1946年10月10日,国民党空军轰炸河南省焦作。10月11日,我最后一批人员和设备撤离焦作新华煤矿。


潞安煤矿当时有三大红色矿厂,即石圪节煤矿、五阳煤矿和西白兔红色电厂——“刘伯承电厂”。这三个矿厂,在解放战争时期,都属于八路军军工部的重要军工厂。石圪节煤矿是太行军区、华北军工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收复的第一个红色煤矿,历史最早。五阳煤矿和西白兔电厂,建立于解放战争初期。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以后,奉八路军区军工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命令,组织上指定牛宝印担任这次搬迁总指挥。牛宝印同志直接组织指挥上千人,人拉肩扛,将河南焦作煤矿,河北峰峰煤矿、临水发电厂等处的设备,悉数搬迁上太行山上党老革命根据地,分别在襄垣县五阳村西湾建立了五阳煤矿,潞城县西白兔村南新建了西白兔电厂。这两个红色矿厂都在潞安矿区范围之内。除此之外,牛宝印还于1947年2月至1949年11月,曾先后担任潞安煤矿矿长、经理和党总支书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牛宝印同志立即被调入国家燃料工业部任处长,以后到国务院任司局长、大三线六盘水副总指挥等职。


八路军军事工业学校,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军事工业学校,为八路军和各地培养了大量军事工业干部和人才。



1949年8月,太行工业学校更名为华北兵工职业学校。解放以后,太行工业学校发展成为两所大学。


一所是山西省太原的名牌大学——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


一所是河北科技大学。华北兵工职业学校曾分出并发展成为河北机电学校。1996年5月,河北机电学校合并河北轻化学院、河北纺织学校,组成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八路军太行工业学校,这所诞生于太行山区、红色之都长治市的“人民兵工第一校”,开枝散叶,成为山西中北大学和河北科技大学之根。


七、北方大学——我党第一所新型综合大学,在红色之都今长治市潞州区办学


长治市潞州区马厂乡高家庄村周围是一片红色沃土,是太行山区革命大学的圣地。


北方大学,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解放区创建的第一所新型综合大学。该校于1946年1月在河北省邢台正式成立。


1946年6月26日国共内战爆发。同年10月,北方大学迁至太行山区今长治古城北,原潞城县今潞州区马厂乡高家庄及其周围村庄。



北方大学校长为范文澜,教务长张国相,秘书长罗青。下设秘书处、教务处、总务处,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财经学院、文教学院、行政学院、文艺研究室及北大翻身剧团等教学单位。



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


北方大学的学员,70%来自解放区,30%来自国民党统治区。来自解放区的学生,主要是晋冀鲁豫军区地方和八路军干部,也有青少年学生;来自国统区的学生主要是进步青年。北方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干部,分别来自延安、晋冀鲁豫边区党政机关。北方大学后来还繁衍孵化出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文教单位。


著名的美国友人韩丁、杨早,1947年曾在北方大学农学院执教,担任英语老师。1948年,韩丁先生曾在今长治市潞州区马厂镇高庄村南边的张庄村参加土改运动。



韩 丁


韩丁1953年回美国后,创作了长篇记实文学《翻身》,但被禁止出版。《翻身》一书,1966年在纽约正式出版后,在全球影响很大。韩丁先生与长治市,特别是今潞州区马厂乡张庄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为中美友好做出了特殊贡献,被授谊“长治市荣誉市民”称号。韩丁先生说:“张庄是我的第二故乡。”



北方大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分化发展出一批新型大学。


北方大学农学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农艺系合并,发展为北京农业大学。


北方大学工学院和晋察冀边区工业大学专门学校合并,发展成为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和华北联大艺术班合并,发展成为中国歌剧院、中国舞剧院。


北方大学医学院和晋察冀白求恩医专合并,改称“华北医科大学”。这两个院校的附属医院合并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延续发展至今。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的前身、山西省立长治医科专门学校1949年在长治城内成立。


1948年,北方大学与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属的华北联合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校址在河北省正定县。


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是1937年太原失守后,中国共产党建议阎锡山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创建的一所大学。驻晋东南今长治市的山西决死纵队随营第三分校,曾改为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四分校,杨献珍任校长。


1938年,山西民族革命大学迁到长治城内,学制为1~3年,学校负责人有廖鲁言等。 


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八路军总部,太行军区,十分重视太行山区革命老根据地的普通教育,特意创办了一批简易师范,着力培养人民教师人才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长治市境内有师范学校7所:长治师范学校、沁县师范学校、联立张庄师范学校、辛村师范学校、长子师范学校、武乡师范学校和襄垣简易师范学校。1946年,长治师范学校恢复,改为太行公立长治师范学校,1949年10月改为山西省立长治师范学校。


联立张庄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优秀学校。1949年4月15日,黎城、潞城、长治三个县的简易师范合并,成立了太行第三专区联立张庄师范学校,校址在今长治市潞州区马厂乡张庄村天主教“七苦圣母堂”大院内。1950年该校称山西省长治专区联立政治师范,俗称“张庄师范”,后改为“山西省潞城师范学校”。1954年,联立张庄师范师范班学生并入长治师范,在张庄原址改办“山西省潞安中学校”,一直到1971年6月,“文革”期间被撤销停办。1971年1月,在山西省潞安中学校址上,成立了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太行五七大学,以后又改为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校址。


山西省潞安中学校是我的高中母校。我1965年自潞安矿务局中学毕业,考入山西省潞安中学校,于1968年底毕业,到潞安矿务局参加工作至今。


八、前方鲁艺学校、华北财经学校在长治


1939年春天,鲁艺文艺工作团从延安来到山西省长治。1939年3月10日,鲁艺文艺工作团在延安成立。主任陈荒煤,团员黄钢、杨明、梅行、乔秋选、葛陵。


同年3月13日,鲁艺文艺工作团踏上奔赴太行山的征途,前往晋东南今长治市,同行的还有王震之率领的鲁艺实验剧团32人。


1939年秋天,鲁艺文艺工作团随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今长治市武乡县东部地区。八路军总部驻扎在武乡县王家峪,而鲁艺文艺工作团等文艺机关驻扎在武乡县下北漳村。在这里,陈荒煤和乔秋远、杨明等积极参与了文协分会、“前方鲁艺学校”的筹备工作,以及前方文化战线的各项重要活动。鲁艺文艺工作团还与八路军总部制定了《部队文艺工作纲领》。


1939年 11月28日,中共中央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在武乡县下北漳村成立,朱德总司令亲临大会讲话。陈荒煤,孙泱、李伯钊、刘白羽等与会。在一年多时间内,全团就创作文艺作品数十万字。


1940年元旦,以李伯钊为校长的前方鲁艺学校,在今长治市武乡县下北漳村成立。同年11月,“前方鲁艺学校”又称“上武村鲁艺”,随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由长治市武乡县转移至山西省晋中市辽县(今左权县)和麻田一带,最后驻扎在桐峪镇上武村。他们在此开展了形式多样,成果丰富的抗日文艺工作,成为“前方鲁艺”历史上最辉煌时期。因日军残酷扫荡,1942年5月至9月18日,前方鲁艺学校又陆续到上武村学校,转换多种办学形式,继续为抗日战争服务。


前方鲁艺学校旧址

前方鲁艺学校壁画


194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文协和《新华日报》等单位,创办了文艺刊物《华北文艺》、《新华日报》华北版、以及《抗战生活》等。乔秋远、徐懋庸、欧阳弼、高沐鸿、林火、陈默君、张秀中、李庄、阮章竟、袁勃等,当选为《华北文艺》编委。鲁艺文艺工作团在太行山前线,以笔当枪,以文抗战近一年时间。1940年2月,陈荒煤等出色完成任务,奉命返回延安,受到毛主席高度赞赏和表扬。


当时武乡县上武村,还曾驻有八路军第129师的训练队、卫生学校等。前方鲁艺中,有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宣传队国际志愿者组织及其他外国友人,还有“军歌之父”郑律成。因此,长治武乡县上武村前方鲁艺学校也有“武乡国际鲁艺”之称。前方鲁艺学校为我八路军等抗日部队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培养了大批重要艺术骨干和文化干将。


这些教职工和毕业的学员,由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美院、中央戏剧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文艺院校的骨干,对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路军华北财经学校(1938-1944),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一所培训财经干部的专业学校。华北财经学校由老革命杨秀峰、宋任穷倡导创办,其前身是冀南财政经济学校。


1938年冬,我冀南区党委决定创办冀南财经学校,时驻河北威县以北,冀南行政公署主任杨秀峰、副主任宋任穷分别任校长、副校长。



冀南财经学校校长杨秀峰



冀南财经学校副校长宋任穷


1939年1月,冀南财经学校随八路军第129师后方机关,西上太行山,行程千余里,历时38天,转移到太行山区今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与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学校合并,这个时期由八路军第129师领导。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冀南银行总行工作。


1940,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将冀南财政经济学校改名华北财政经济学校。当时驻地为今长治市武乡县韩壁村,培训范围扩大到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的整个北方区域,包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1940年10月后,华北财政经济学校先后成立了冀南第一分校,山东第二分校,晋西北第三分校。解放后曾担任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的许在廉同志,曾在此校任队长、指导员等职。


1938年-1944年间,华北财政经济学校在抗日战争中的烽火中办学,为我党培养了2100多名为战争财经金融工作和服务的财经干部。其中许多学员和干部,成为新中国财政、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或领导骨干。


今天,黎城、武乡等地,仍保存有八路军华北财经学校遗址,成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长治市境内抗大一分校原屯留县今屯留区岗上村遗址,原潞城县今潞州区故县村遗址;原潞城县今潞州区北村八路军总部遗址,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遗址,黎城县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遗址,长治市学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等,我都曾多次去参观瞻仰,深受教育,灵魂净化,坚定了信心。



上党革命老区即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腹地,是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太行山区军民共同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积淀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太行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烽火铸就的中华民族之魂。



200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同志莅临长治视察时,第一次对太行精神做出了高度概括和精辟论述。他指出:


太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精神。


2021年9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中宣部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太行精神被纳入谱系中。


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太行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太行精神是英雄的精神。太行精神至今不断弘扬光大,激励太行山人民和全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太行山红色革命摇篮诞生。诞生繁衍出来的诸多红色革命大学,在民族复兴大业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也希望,国家在教育事业上反哺太行山革命老区长治市,加快提升发展长治市的高等教育,加快长治市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并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之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说明:本文所引史料,散见于各主流媒体。笔者只是据此竖观、统观历史,提出若干看法。)

2024.3.15-8.1


(本文完)


 - 作 者 简 介-



王和岐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黄碾镇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国家煤炭行业高级职业经理人,国际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曾任山西潞安集团副总经济师,调研室与史志委员会主任,兼史志办主任,兼任档案馆馆长,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老年书画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

王和岐从事书法、篆刻、文学艺术活动50余年,书法作品经常参加省市部全国展览并获奖。广州亚运会期间曾创作发表百米草书长卷《广州赋》,及百米行书长卷《中国潞安赋》。

-End-





往期精选                                                                              

【纪实文学】太行山,革命大学的红色摇篮(上) |  王和岐

【新人驾到】【诗海词林】灵空山撷英(下)|  赵承学

【精神伟力】浅谈红旗渠修建中蕴含的法治理念 |常明礼

【林县方言岛】闲言碎语 | 尚善(文)新生(方言演说)



河顺文艺

主编 /  魏俊彦 

副主编 / 王俭周  杨存保

本期编辑 |  新 生  雪里青松



扫码关注我们

河顺文艺

投稿邮箱:weijunyanlz@163.com

监制微信:w6816831

编辑部主任微信:ianshu5678

编辑微信:sxf7301 cdf8207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河顺文艺
史学是丰富的文化长廊,民间文艺是文化长廊的一朵奇葩。在文学与历史交相辉映的时刻,时光清浅,岁月嫣然,河顺民间文艺的小桔灯与您一路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