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薪火燃南开
新征程壮志跃沧海
【重要意义】
铭记“一二·九”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是为了纪念1935年12月9日在北京发生的由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北京学生要求对日作战的示威游行活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学生的响应,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中先进的知识青年,走上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准备了一批骨干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
【运动过程】
学子赤心报家国,英烈遗志当难忘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市委、北平学联领导下,北平六千余名学生行动起来,城内各校学生突破反动军警的层层封锁和拦阻,聚集到新华门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由于学生们的爱国正义要求遭到拒绝,他们义愤填膺,开始游行示威。当游行队伍走到王府井南口时,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皮鞭对付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当天,有百余人受伤,三十多人被捕;城外的学生队伍被阻于城门之外,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一面与守城的军警作斗争,一面向群众进行抗日爱国宣传。第二天,全市学生举行总罢课。
由于广大群众的激烈反对,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受北平学生影响,从12月11日起,天津、太原、杭州、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西安、济南、成都、重庆等30多座大城市的学生相继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
【当代传承】
传承英烈志,南开人当自强
今天,南开大学在周恩来总理像前隆重举行“爱国薪火永相传 公能情怀勇担当”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89周年活动。
“一二·九”运动中的热血青年,用他们的呐喊和抗争书写了青春的篇章,用热血和生命唤醒了沉睡的雄狮;用青春和梦想铸就了历史的丰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一二·九”的呐喊永载史册。
南开学子,当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当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己任,将“一二·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
下面是两篇南开学子的原创纪念诗词。
《“一二·九”志,南开风华》
忆往昔,“一二·九”,热血翻涌,
救亡图存,浩气展霓虹。
学子奋身,声震山河动,
赤胆忠心,破雾指苍穹。
看今朝,南开学子,壮志盈胸,
继往开来,精神贯始终。
德才兼修,笔耕书韵浓,
创新进取,逐梦乘长风。
先辈勋业,化作星辰拱,
吾辈砥砺,扬鞭自策匆。
共赴新程,何惧霜雪冻,
南开之路,辉煌岁月同。
《“一二·九”:南开赤子,载梦前行》
“一二·九”的烽火,
燃尽历史的长卷,
岁月的尘埃,
掩不住那热血的呐喊。
往昔的先辈,
以脊梁撑起民族的希望,
于困厄中坚守,
在风雨里启航。
看今朝,南开学子,
当承继这壮志与刚强,
心怀天下,志在四方。
将青春的笔触,
饱蘸理想的墨香,
绘就未来的华彩篇章。
让我们以无畏之姿扬帆远航,
看梦想之花绽放于岁月洪荒,
在未来的天地,
镌刻南开人的荣光。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勿忘先辈!吾辈自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张一曼 周思宇 龙啸
美工:赵奕棋
摄影:陈俊霖 罗斯尹 张韶轩
编辑:曹思梦
校对:沈嘉仪 龙啸 计张玥
审核:马丽娇 王真 李金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