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陈云|通宵达旦地工作

旅行   2024-12-09 17:25   上海  



中财委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经济统帅部。在这里,不仅有共产党的经济领导人陈云、薄一波等,也容纳了一大批党外知名人士。


走近

陈云


口述:克留奇科娃(曾为陈云和阿尔希波夫翻译)

整理:吴振兴

时间:1998年9月24日

我曾担任过陈云和斯大林派遣的援华经济总顾问、前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俄中友好协会名誉主席阿尔希波夫的翻译。


我学过汉语,但普通话发音不准,1948年底我来到中国东北,初来时不大敢讲话,曾要求领导同意我半工半读,进修汉语。之后,我和一些援华人员在中长铁路工作,担任中俄双方领导人员的翻译。那时,东北解放不久,情况比较复杂,俄国人也很多,但中国同志很信任我们。陈云当时担任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沈阳解放后任沈阳军管会主任,在干部和群众中威望很高。那时,我们和中国同志一道,修复被战争破坏的桥梁和铁路,恢复交通,让经济尽快发展起来。我接触的中国同志都在忘我地工作,所有领导人员也是这样。


△ 1954年11月7日,陈云出席苏联驻中国总顾问阿尔希波夫(右)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三十七周年举行的招待会。

1949年8月,我被调到北京工作,开始在政法系统,后来调到了陈云领导的中财委。1950年2月,阿尔希波夫来华后,我便开始当上了陈云和阿尔希波夫的翻译。当时,翻译人员不止我一人,还有其他几位同志,但我在陈云和阿尔希波夫身边工作了较长一段时期。陈云参与了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大工程项目的谈判,他和周总理都同阿尔希波夫很熟悉。陈云的特点是精明干练,说话不多,有关部门只要提出问题,他总会用快的速度帮助解决。有一次,我陪同陈云接见一个资本家,那个资本家讲一口流利的英语,陈云一听就明白,很了不起,他和不同阶层的人都能找到共同语言。年轻时,我对陈云是很钦佩的。中国的“一五”计划,用了三年准备时间,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就全面完成了计划提出的全部指标,给解放后的中国奠定了很好的经济建设基础。中财委的工作千头万绪,陈云总是不慌不忙,沉着冷静,及时果断地处理各种事情。当时,阿尔希波夫的工作与陈云领导的财政经济部门联系比较多,他们对形势的分析、对所有制的改造,对恢复经济的措施都有相近的看法。有一次,我问陈云同志,“你晚上加班吗?”陈云听后笑笑。那时,陈云晚上经常加班到一二点钟或三四点钟。阿尔希波夫也和我说起过,他和陈云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由此,他们二人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


选自《走近陈云——口述历史馆藏资料辑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责编 | 潘伟玲
校核 | 刘晶晶
制作 | 杨逸清


陈云纪念馆
陈云纪念馆,是经中央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陈云生平业绩的纪念馆。地处陈云故乡——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