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至诚
倾听花开的声音
欢迎收听
倾听至诚广播电台
在第十六周,有我们电台成员欧阳奕、林宇航、肖涵、蔡沂芳制作的《小
至时评》节目;唐林、郑欣怡、王秋璇、俞婉婷制作的《假如山河会说话》节目;段月如、唐贤坤、柏天豪、黄华华制作的《江湖百晓生》节目;杨嘉鑫、杨帆、林俊珊制作的《至诚小百科》节目;以及林煜婷、代雯静、刘诗涵、兀雨菲制作的《文艺之声》节目。经过我们的投票评选,第十六周的最佳节目是柏天豪、黄华华、段月如、唐贤坤制作的《江湖百晓生》节目。倚楼听风雨,笑看江湖路;品名人故事,悟百味人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的女儿”叶嘉莹的一生。
淡泊名利,桃李天下。《感动中国》对她的颁奖词这样评价“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词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叶嘉莹自回国后,便将自己的身心都倾注在传播中国古典文学上。她不要报酬不要优待,只是不遗余力地承担起传承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的使命,推广诗词教育。面对赞美,也从不自傲,只是简单说道“我是教了一辈子书,一无所长,就是个教师。”三尺讲台,一站就是七十余年;诗词研究,一钻就是七十余载。“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写下这么一句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忱。她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看到中华诗词的魅力,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秋犹待发华滋。”即便莲花凋谢,莲子依旧蕴藏着生命的活力。尽管人生短暂且易逝,但梦想与追求却可以是恒久且坚定的。叶嘉莹女士正是如此,她生前对诗词怀有深厚的热爱,将毕生精力倾注于诗词的传播之中,致力于让更多人认识、接纳并热爱诗词,让诗词的力量深入人心。她不仅深刻地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以创新的视角为古典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即便马蹄湖畔的莲花已经凋谢,但只要诗词传遍四方,新的莲花必将绽放。
诗教传承,兴发感动。在诗词研究、创作和教学三种贯穿一生的事业中,叶嘉莹最重视教师的身份。叶嘉莹说“讲杜甫就是杜甫,讲李白就是李白,讲辛弃疾就是辛弃疾。我是真的感到辛弃疾来了!”她讲课从不拿稿子,而是以阐发诗歌中“兴发感动”的生命力量为核心,旁征博引,多即兴发挥,从而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叶嘉莹对诗词传承的投入,常被人说为“宗教精神”,自回国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不取分文,到晚年又将财产悉数捐赠,用于诗教传承。她视诗词教学为一种神圣的使命,旨在确保中华诗词这条文化长流绵延不已,奔腾不息。
“人间小劫沧桑变,喜见风仪似旧时。”叶嘉莹说“弱者,只会趴着任人鞭打,弱德,却是在命运的重压之下,从容走完自己的路。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弱者。”弱德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持守的力量。弱德之美,美在不争,不争名夺利,而是珍惜和坚守自己的内心。弱德之美,美在坚韧,不怨天尤人,而是以强大的内心化解悲苦。弱德之美,美在内敛,不自傲自大,而是对内在自我价值的坚守和追求。叶嘉莹以正言正行正念,抵挡住了人生中的暴风雨。
“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祝大家学习诗词快乐。”这是百岁的叶嘉莹先生的生日寄语。即使声音已经沙哑,但还是满怀热情地吟诵着诗词,叶嘉莹先生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弘扬和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这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她始终言行一致,把这句话实实在在地落了地。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当继承并传递民族的精神遗产,将诗歌的美学涵养于灵魂深处,使之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以及我们精神的依托。内在的精神与文化之美是不朽的。古典诗歌所展现的崇高与纯净的世界,赋予了我们独特而宝贵的品质与力量,助我们克服逆境,以乐观的心态抵达成功的彼岸。
往期电台合集:
-End-
图、文 | 电台
播音 | 柏天豪、黄华华、段月如、唐贤坤
编辑 | 唐贤坤、段月如
排版 | 刘思涵
一审 | 吴若然(师)、吴怡(师)
二审 | 周荣榕(师)
三审 | 赵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