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12大新闻事件,最易考评论写作。

教育   2024-10-29 17:28   江苏  

纵观近年来新传实务出题的规律,热点事件永远排在最前。而对于新传专业来说,实务,尤其是新闻评论,某种程度上是决定专业课分数上限的关键。

对于这一热点事件,主流媒体的角度是什么样的?我们从何角度切入,才能更加新颖,更有创造性,同时又合情合理?

新闻评论切入的角度和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篇文章的质量,因此大家在了解热点事件、学习和参考范文时,不仅仅是要学习好的行文辞藻,还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范文相比,自己在写评论,能有哪些创新的、更有价值的评价和看法,才是最重要的。本期复盘,铎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24年十二个热点新闻事件,并附出题角度与论述金句,助大家稳步拿下新闻评论(文末可免费获取PDF打印版)。

1.哈尔滨旅游出圈

2.微短剧爆火

3.Sora视频爆火

4.数字反哺

5.体育饭圈乱象

6.《黑神话:悟空》霸榜全球

7.网红猫一杯因摆拍多账号被封

8.17岁中专女生姜萍爆火

9.警惕AI污染乱象

10.网红直播带货接连翻车不止

11.胖猫事件

12.政务号关停潮

01 哈尔滨旅游出圈
1.事件背景
从元旦至春节假期,哈尔滨文旅市场延续火爆势头。为进一步吸引和服务游客,哈尔滨文旅各大平台账号妙招迭出,纷纷推出游记攻略等短视频助燃旅游宣推。其中,哈尔滨文旅部门精心设计的太平国际机场空姐跳舞迎客、商场内交响乐团表演、鄂伦春族同胞带着驯鹿与游客互动等内容纷纷登上热搜。
可以看到,伴随着哈尔滨文旅热的整个发展进程,哈尔滨市使出各种“解数”,步步为营,充分运用多种政策和资源,尽显广受网友赞誉的“讨好型市格”和“宠溺式服务”。

2.参考角度

人民日报评论:“冰城”爆火,密码在于热情和真心

用心“宠”游客,体现在持续出台政策、优化服务,保障游客安心、舒心上。冰雪大世界开园第一天,游客过多导致排队时间过长,一些游客无法玩到想玩的热门项目,退票事件登上了热搜。办理退票、连夜整改,及时处理获得不少网友的赞赏。随后,从推出免费往返的“地铁摆渡票”到增设游客温暖驿站,从提升餐饮和住宿行业服务质量到建立处置问题“不隔夜”机制,“冰城”游客逐渐增多,相关部门的服务也日益细致入微。把出现的问题放在“显微镜”下研究、解决,努力兑现提升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承诺,营造放心舒心安心的旅游环境,成为冰天雪地中吸引游客到来、给游客以温暖的另一道“好风景”。

一时走红不难,想要“长红”不易。不论是今天的哈尔滨还是昨天的淄博,都面临着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的现实课题,但也都用生动鲜活的实践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及时回应需求、用心用情待客才能赢得网民的真心点赞和游客的“用脚投票”。抓住机会提升城市基建和景区建设等“硬设施”,把握机遇优化旅游业态、消费氛围等“软环境”,即便冰雪消融或是流量退去,这样的城市也将在下一轮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先机和更充足的底气。

澎湃新闻评论:哈尔滨,何以能接住“泼天富贵”

盘点这些年的网红城市,多数是像淄博、榕江这样红一阵的,但也不乏杭州、长沙、成都等长久红的。而要想实现从红一阵到长久红的蜕变,除了不断开发、丰富本地的旅游资源,更重要的还是升级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这点对于东北尤其重要,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反复强调,东北“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在这个意义上,此番哈尔滨的爆火,虽然持续性尚需观察,但其中所展现的服务理念、城市姿态却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如何使“讨好型市格”内化为东北的城市基因,不仅“讨好”外来游客,也“讨好”本地市民、民营企业,这是冰雪季过后,哈尔滨乃至全东北应该思考和回答的课题。

02 微短剧爆火

1.事件背景

2024年春节期间,一部名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短剧在社交网络上迅速蹿红,不仅在春节流量高峰期创下单日充值2000万的记录,也让短剧在传统主流剧集市场刷足存在感。

一分钟知晓剧情,两分钟情节跌宕,三分钟上演重生复仇……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在各大社交平台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趋势。顾名思义,“微短剧”具有时长短、节奏快、成本低等特征。与传统影视剧相比,微短剧节奏快、戏剧冲突集中,一集一集的剧情推进使观众直呼“很上头”。有机构预测,2027年网络微短剧的国内市场,预期有望接近1006.8亿元。

2.参考角度

央视新闻热评:越是火爆,越不能low爆!微短剧不能野蛮生长

当下微短剧到底有多火?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竞逐新赛道,多家平台推出微短剧发展计划,爆款成绩单里可不能缺了“质优”二字的加持。

越是火爆,越不能low爆。越处在行业风口,越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不能走“娱乐至死”的路数。走过初期的野蛮生长,微短剧正在进入提档升级的新阶段。现象级爆款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反诈武侠系列微短剧、健康科普微短剧等等,都以小而精、小而美的创新演绎受到人们欢迎。将大流量转化为正能量,以高质量收获高流量,方能行稳致远。

微短剧叙事上要“微言大义”、管理上要“防微杜渐”。在流量增长的过程中关注人心的流向,坚守好“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的创作方向,微短剧才能在“小微”中彰显强大的生命力。

人民日报评论:让人上头的短剧,不应只是“流量收割机”

短剧,说到底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既有新模式新业态的商业属性,也有塑造人影响人的社会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短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去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针对网络微短剧治理的七大举措,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等。在包容同时加强监管,目的是推动短剧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从内容产品创作规律来看,短剧要想把流量变成常量、真正赢得用户,必须注入文化的内核。今年春节期间公布的16部精品微短剧,正是因为融合了文化元素和新颖表达手段,引领微短剧行业精品化发展,成为产品“出圈”、文化“出海”的新载体。

行业精品化需要时间来沉淀。这个过程中,对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关键要理性甄别、提高自控力。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前所未有的便利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和冗余,各种声光电刺激大脑皮层、调动五官神经,我们很容易在类似无脑短剧中消耗注意力、丧失控制感。掌握“信息阀门”的只有自己。我们期待短剧能更好满足消费需求,更希望有更多经得起打磨、滋养心灵的精品力作,让现代人的精神原乡郁郁葱葱。

澎湃新闻评论:火热的微短剧需要冷静

网络微短剧乱象频出,与其所具有的特点不无关系。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让微短剧不需要太长的商业验证周期就能得到较高的回报。如此一来,制作方就有可能为了在短时间内赢得更多付费用户、投放广告、网络流量选择铤而走险、祭出“奇招”。

这样随之而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微短剧的创作思路套路化、故事讲述离奇化、台词表演夸张化、价值观念媚俗化。这不仅把影视创作带入了歧途,还会给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刻意炫富、挥金如土,是在宣扬金钱至上的消费观;塑造霸道总裁、渲染深情宠溺,是在传播不劳而获的婚恋观;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内容,更是不利于青少年观众的成长。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时间碎片化,微短剧恰好适应了这种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微短剧就只能迎合低俗的口味,炮制狗血的内容。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贴近现实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带来思想启迪的优质内容。比如,仅有3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用拟人化手法讲述化身古代女子的玉壶逃出博物馆、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传达流落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情,就广受关注与好评。

03 Sora视频爆火

1.事件背景

北京时间2月16日凌晨,OpenAI发布了第一个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随即引发热议。Sora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词,生成长达一分钟的高清视频。虽然还没有公开使用,但在OpenAI官方分享的演示视频中,Sora可以直接输出有多个角色、多种场景和运镜的画面。

据OpenAI发布信息,Sora主要功能包括:根据文字提示生成视频;静态图片生成视频;对视频进行填充和扩充等。Sora可以生成长达1分钟的视频,大大超越此前类似工具。

▲Sora生成视频截图

2.参考角度

人民日报评论:Sora让“现实已经不存在了”?带着“智者的谦卑”,探索新的“可能世界”

如果说去年爆火的ChatGPT志在“读万卷书”,模拟人类的思维世界,眼下技惊四座的Sora堪称“行万里路”,尝试对整个物理世界全景式再现。所思即所见,无中能生有,Sora不需要复杂的3D建模,也没有繁琐的逐帧渲染,输入一句话即可呈现画面,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百年前提出的“语言图像论”,即“句子是实在的图像语言”。相较于“粗糙”的初代图文生成软件,Sora能准确生成画笔与墨迹的对应关系、精确模拟出食物上的咬痕细节,对物体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可见一斑。

当然,硬币有两面。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在人工智能建构的世界中,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却日渐模糊,甚至正在被技术消解,难怪有网友惊呼,“Sora太逼真了,现实已经不存在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人工智能难免存在着被滥用风险,甚至对伦理、法律和知识产权带来冲击。Sora究竟是“阿拉丁神灯”还是“潘多拉魔盒”,未来尚需时间检验,我们既得对新生事物给予足够的包容,也必须在一日千里的技术进步中“系好安全带”。

有人说,技术是一种力量,每一次运用都会带来一个新的“可能世界”。从人类首次发现“时空涟漪”引力波,到AlphaGo多次击败围棋高手,大到浩渺太空中探测器登陆火星,小到原子级生命科学成果频出……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也在重塑整个社会的文明形态。一位科研工作者这样说道,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戒慎恐惧,这不是“懦夫的胆怯”,而是“智者的谦卑”。科技带来进步的同时,附着在科技成果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伦理意义越来越凸显。从社会进步的角度而言,诠释科技成果的意义,与促进科技突破本身同样重要。

正因如此,OpenAI公司表示,已关注到安全性问题,未来将在Sora输出的视频中应用内容追溯技术,以鉴别是否为AI深度伪造视频。去年7月,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近年来,我国生成式大模型密集“上新”,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给现在和未来构筑一条安全抵达的通道,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04 数字反哺

1.事件背景

看病就医、影音娱乐、交通出行等老年人日常需要的服务中,很多APP在设计时主要面向年轻人,功能繁杂、操作复杂等让不少老年人感觉手足无措。《2024年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现状与创新趋势》报告显示,目前网络上超50%的APP尚未提供“长辈模式”,且部分APP的“长辈模式”入口过深、不明显,不利于老年用户快速、便捷地切换使用。

“数字反哺”是年轻人对老年人在数字接入、数字使用和数字知识等方面的支持辅助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代际支持,不仅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能,还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女和亲友的指导是多数老人掌握智能技术的重要途径,而据此前云南大学团队开展的相关调研结果显示,48.6%的老年人表示孙辈在指导其使用手机时缺乏耐心,代际之间“数字反哺”效果仍有提升空间。“银发族”要想真正跨越数字鸿沟,仍需破解个人、企业和社会等方面的核心痛点。

2.参考角度

人民日报评论:3小时学不会转账的老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近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但受年龄、认知等因素影响,部分老年群体在使用互联网应用时,经常面临一些障碍。比如,因为用不好手机支付,在超市购物的老年人只好在所剩无几的人工结算通道排起长队;因为不会用打车软件,一些老年人往往很难打到网约车,想在路边拦辆出租车,又常常看到已经从线上接单的司机空载而过;因为搞不定“人脸识别”,不少老年人在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保认证、预约就医等问题上频频犯难……“线上操作”愈加普及的同时,反而让老年人早已习惯的线下方式变得有些难办。

有效的代际陪伴,是跨过数字鸿沟的关键。几年前有则新闻,令人印象深刻——一位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的“80后”,用10个小时画下了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足足9页,用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网友直呼感受到一股强大而又温暖的正能量,纷纷表示要下载全部图片,带回去给父母学习使用。囿于时间与空间,现代人陪伴父母的机会有限,但尽孝的方式有很多种,用一些巧思与耐心为他们装上互联网“技能包”,也是不错的选择。

互联网带来开放、互惠、共享,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乐意“触网”,但由于互动设计不友好等因素,也让他们的互联网体验多了几分“力不从心”。所幸,老年人的需求并没有被漠视,恰如其分的适老化改造,也赋予了数字与科技更多的人文温度。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工信部等先后印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相关文件,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推出“长辈版”“大字版”APP,优化界面、简化程序、增加功能。此外,一些手机厂家还推出“亲情守护”模式,家人可以远程删掉垃圾短信、终止诱骗支付等,在消弭“数字鸿沟”的同时,清理针对老年人的“数字陷阱”。

05 体育“饭圈化”现象

1.事件背景

北京时间8月3日晚,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中国队选手陈梦4比2战胜队友孙颖莎,获得乒乓球女单冠军,成功实现卫冕。这是二人继东京奥运会之后再度会师决赛,为中国队包揽了这个项目的冠亚军。比赛结束后,陈梦和孙颖莎互相拥抱、一起拿着国旗向球迷致意。两名中国选手在奥运赛场上“顶峰相见”,本是一场让观众赏心悦目、而不必为金牌归属哪国担忧的高手对决。然而,赛场内外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却让不少只想安心享受比赛的网友直呼“下头”。

无独有偶,上个月,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回到湛江与家人中秋节团聚却无奈被围观打扰引发热议。从网友滚动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出,全红婵的家成了流量打卡地,众人在她的家门口前日夜聚集,用手机对准全红婵和她的家人,把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行踪轨迹拍成短视频,甚至搞起网络直播。还有网友反映,有几架无人机在她家上空航拍,全红婵被拍到了在院子内活动的场景。

2.参考角度

中青评论:用流量左右比赛?失控的“饭圈”污染了体育精神

格外喜爱某位运动员,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观赛时,期待自己欣赏的运动员获胜夺冠,为其不利局面感到揪心和惋惜,这些都无可厚非。在竞技类赛事中,观众选择为对战的一方加油鼓劲,也确实可以让人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感,实现“沉浸式”观赛。然而,对一方的支持不该演化为对另一方的恶意拉踩,以理性的心态看待比分变化、对待成绩得失,不作出过激越界行为,是最基本的观赛礼仪。

类似攻击引战、无端揣测、人为制造对立等极端化行为,不仅会影响竞争的公平性,对运动员和其他观众造成干扰,更是在走向体育精神的反面,让原本崇尚正向竞争和奋斗友谊的赛场氛围变得戾气十足、充满偏见。

近些年,“饭圈”乱象向体育界蔓延,已经引起各方警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近来体育“饭圈化”现象变严重了。其中,聚众围堵、影响运动员行程,以及用流量左右公平竞争,是受访者最反感的体育“饭圈化”行为。从在社交媒体上引战谩骂、刷量控评,到入侵运动员房间、曲解运动员的一些言行,再到因对比赛结果不满而作出极不恰当的举动……部分失控的“饭圈”行为,正“以爱为名”干扰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生活。

对观众来说,避免“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和无底线的情绪化宣泄,用开放包容的视角看待奥运赛场上的得与失,可以让自己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比如,在单纯的关注胜负之外,我们可以试着用更为专业的技术角度分析运动员的具体表现,用客观视角评价他们的临场发挥,同时学会欣赏运动员间惺惺相惜的动人瞬间。如此,才是对奥运精神人文光辉的尊重和守护。

人民锐评:别再打扰全红婵了,岂能只图“流量”没了“边界”
关心关注运动员是好事,但行为必须合乎法律和社会规范,绝不能只要“流量”没了“边界”。某些极端的“关注”行为背后,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回去吧,太吵了。我们要休息了。”面对深夜的人潮,全红婵无奈地这样喊。
希望这些人适可而止,不要再为流量围观炒作,给这位奥运冠军带来更多困扰。针对“无底线博流量”等乱象,主管部门一直在严厉打击。突破法律和法规的边界,必将承担法律责任。
针对过激围观行为,当地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措施,维护正常秩序。同时,网络平台针对这类行为,也应进一步拿出相应措施,让违规蹭流量的人得不偿失,让突破边界的行为受到应有处罚。
不打扰才是最好的尊重。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全红婵们”专心训练、安心休息、舒心生活,让掌声欢呼声更多在赛场上响起,让喜爱之情更多体现在对他们的真诚关心和默默支持上。

06 《黑神话:悟空》霸榜全球

1.事件背景

2024年8月20日,被誉为“首部国产3A大作”的《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首日销量突破450万套,成为国际游戏平台上的热点话题,也被认为是中国游戏产业的里程碑。

《黑神话:悟空》在游戏界引发“地震”的同时更在文化界“出圈”,“泼天的流量”带火了传统旅游景区、“跨圈层效应”触发了游戏商业价值、“开放式创新”照亮了文化出海西行路......

2.参考角度

人民日报评论:国风成旋风:“悟空”带来的启示

既悠久、又厚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绽放时代光彩的基础。近年来,从依托中国历史、神话打造的大型游戏,到《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领域的鸿篇巨制,之所以吸引人、受欢迎,不仅在于这些作品中充满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更在于其中蕴含着“很中国”的世界观、价值观。比如《流浪地球》中,当地球面临“危机”,并不是像传统科幻作品那样选择“逃离”,而是带着地球一起“流浪”,这本身就反映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观念和对家园的珍视。当代文化产品、文艺作品的深刻性、立体感,往往源于50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富矿挖深、挖好,才能为文化创新创造注入源头活水,提供持续不断的滋养。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新花”“结硕果”,还必须解决好如何“浇水”“施肥”的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等改革部署,为的就是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现实中,有的文化产品创作投入大、周期长、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高,如何从制度层面涵养市场“耐心”,为创作汇聚急需的资源?有的传统文化领域较为冷门,如何为其保留生存发展空间、留住传承所需的人才?解决这类问题,必须用好改革这把“金钥匙”。解决痛点、疏通卡点,中华文化才能在传承发展中枝繁叶茂。

当然,重视传统文化不意味着闭门造车。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开放包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巴黎奥运会霹雳舞赛场上,出生武术世家的中国选手亓祥宇,将醉拳、太极等元素与西方舞蹈元素巧妙结合,令人耳目一新,赢得满堂喝彩。融合了苏式传统园林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清新典雅,近年来成为网红打卡点。话剧《司马迁》突破传统历史剧繁复华丽的视觉表现手法,舞台背景只选择多幅深色的汉代画像,并融入西方戏剧的美学风格,为观众津津乐道。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放包容中焕发新生。

“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黑神话:悟空》第二回里,一段陕北说书让许多玩家听得如痴如醉,更第一次感受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民间艺术与电子游戏,传统文化与赛博空间,在这一刻打破界限、融为一体,所引发的共鸣,所带来的震撼,所形成的吸引力,正如这段悠扬婉转的唱腔,久久萦绕、久久不去。

07 网红猫一杯因摆拍多账号被封

1.事件背景

4月12日,杭州警方发布通告,网红“Thurman猫一杯”(真名徐某某)因策划并发布摆拍视频“在巴黎捡到秦朗的作业本”,涉嫌传播网络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处罚。同时,涉事编导薛某及所在公司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网友们在围观此事件之余,也不禁感到被“戏弄”,纷纷追问“谁在制造热搜”等问题。“秦朗丢作业”这一事件的出现,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促使众多MCN机构开始自查自纠,反思行业乱象。该事件也受到了央视的点评:对于部分自媒体来说,真相从来都不重要,不管是原博主还是后来蹭流量的网友,其实都醉翁之意不在酒。

2.参考角度

人民日报:炮制“秦朗丢作业”,丢掉了什么?

一些“网红”自媒体公然造假骗流量是表象,实质是其背后的“推手”为了逐利,丢掉了道德和法律底线。“流量变现”的真正逻辑,应当是用优质靠谱的创作,更好地向公众提供有品质、有营养的内容,赢得立得住的长久流量,从而获取相应的正当收益,绝不能变成一味博取眼球而丧失底线。对于自媒体和MCN机构而言,无数事实已证明,无底线追求流量,最终只会被广大网友抛弃。
道德底线不能踩,法律“红线”不能碰,自媒体造假歪风必须刹住!
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不久前,有关部门已经启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通过摆拍场景等方式,制作“扮穷”“卖惨”内容博眼球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自媒体”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信息陷阱”、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等问题。对无底线的自媒体和机构,必须严格依法处罚。
网络平台和媒体机构要增强责任担当,坚守内容品质,提高甄别能力。不能未经核实追逐网络热点,不能被流量带偏、为虚假内容推波助澜。对热点内容,网络平台应当尽到核实甄别的责任,不能任由虚假内容扩散放大。
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呵护。“秦朗丢作业”事件,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十分典型也发人深思,我们应当坚决向这样的行为说不,用“零容忍”的态度让造假者无路可走,共同守护社会的真善美。

央视网:“新黄色新闻”泛滥很危险

如今,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如何才能拨开信息的迷雾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或许是此次事件带给我们最有益的思考与启示。

所谓的“黄色新闻”,是指一种具有煽动性的、格调不高的新闻类型,通常不具备较大的社会价值,纯粹是对大众趣味的无底线迎合。如今,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内容肤浅却有煽动性、博人眼球的“新闻”,则被称为“新黄色新闻”。
野蛮生长的互联网让人人都有了麦克风,这些自发的创作是对严肃内容的补充,成为了网络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更成为了一部分新闻的“源头活水”。不可否认的是,短视频在不断消解着新闻的意义与价值,新闻越来越短平快,也越来越娱乐化,海量的内容充斥着网络,注意力被不断“收割”,寻找意义却犹如大海捞针,同时公众还深陷知情权匮乏的处境之中。
那么,我们到底该关注怎样的新闻?又如何打破“你以为的不是你以为的”困局?对于公众来说,那些搞笑猎奇的“新闻”并非没有价值,抱着只图一乐的心态看个热闹足矣,权当消遣但千万别上头。网络冲浪,冷静围观才是正确姿势,不被算法逻辑所豢养,才能守住自己的注意力,才能在大海里打捞起珍珠,才能被有价值的信息滋养。
而对于媒体来说,在繁芜的舆论场中,选取真正具有公共价值的东西呈现,既是职责所在,更是一种固本正源。这或许是一种逆潮流,但只有对严肃新闻的追求成为舆论主流,才能少一些“秦朗巴黎丢作业”类事件占领热榜,才能让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与读者相向而行。

08 17岁中专女生姜萍爆火

1.事件背景

一名名叫姜萍的17岁中专生,在2024年参加了由阿里巴巴达摩院举办的全球数学竞赛赛,并取得了第12名的成绩。这一成就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她击败了许多来自顶尖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的参赛者,还因为她本人的背景与通常的数学竞赛优胜者相去甚远。

姜萍迅速成为网红,她的学校和家乡也受到了大量关注。一些数学竞赛的专业人士开始质疑姜萍的成绩真实性,官方和竞赛组织者阿里巴巴达摩院并未立即作出详细回应,加剧了公众的疑惑。由于这一事件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教育资源分配、媒体责任和公众道德,因此它在社会上引起了持续的关注和讨论。

2.参考角度

新京报评论:可以质疑姜萍,但阴谋论大可不必

有些人翻出了疑似姜萍考试分数的成绩,并质疑姜萍为何此前成绩并不突出,却突然在这个竞赛中成绩惊人;有人质疑在一些宣传照里,姜萍的板书似乎有错误;也有人说比赛是开卷的、成绩是姜萍作弊的结果等。
姜萍当然是可以质疑的,学术领域有质疑才正常。别说姜萍了哪怕是成名已久的行业巨擘,也免不了常常被拿来审视。姜萍作为一个暴得大名的年轻人,其故事甚至比小说更有戏剧性,没有质疑倒显得不正常。
质疑当然没问题,但如果上升到阴谋论则大可不必。有些网友的想象力飞驰,把这次参赛说成是个布局已久的计划,师徒二人联手打造一个“逆志”故事,就为了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云云,这可能就有点儿离题过远了。质疑终究还是需要过硬的证据和缜密的逻辑,无论如何,现在比赛并未结束,姜萍依然是参赛选手之一。在这个时候,公众的围观也不妨保持一些克制,不要做过多的恶意揣测和阴谋论。
学术生涯是漫长的,姜萍还很年轻。人们倒也没必要在一个星期的新闻发酵里,就急着要发现一个天才,或是揪出一位“造假者”。相信随着她的出圈,接下来必然会有专业人士对她更加全面地审视,也会有更多的竞技舞台在等待她,这些都将会对姜萍作出更专业的评估。人们不妨把评价权交给学术共同体,也收束一下阴谋论的想象力。

法制日报:姜萍被“围观”,我们该如何为未成年人筑起隐私“保护墙“

随着公共场所音视频记录行为的普及,如何在维护公共秩序的同时,确保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加强公共场所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需要多方合力,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在法律层面,于旭坤强调,应严格落实我国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定,为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在理解和解释相关法律条款时,应明确区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两个概念,避免过度夸大隐私权保护的概念。”吴沈括特别指出。 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涂欣筠指出,对于刑事诉讼当事人的隐私权,仍应采取“正面确权式”的保护路径,对涉及当事人身体特征、私密空间、私密信息等狭义隐私权的保护应以绝对保护为原则,同时考虑追诉犯罪的需要。对于刑事诉讼当事人其他隐私信息的保护,则应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保留相关选择权。 

在公共场所,监控设备的广泛应用对未成年人隐私权构成一定威胁。涂欣筠指出,监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必须合法合规,明确标识其存在,并告知公众使用目的和范围。她进一步指出,须谨慎对待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在公共场所的应用,避免过度收集和使用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09 警惕AI污染乱象

1.事件背景

去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波接一波的热潮,其颠覆性应用让许多行业和网民受益。然而,一块硬币有两面,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而来的也有一些负面问题,由“信息垃圾”导致的“AI污染”越来越突出。AI生成、伪造或篡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大量粗制滥造、真假难辨的“信息垃圾”,引发了关于“AI污染”的讨论。

2.参考角度

新京报:Deepfake性犯罪激增--人工智能可能创造新一代的施虐者?

此次引发关注的Deepfake案件,指向了网络性犯罪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当我们梳理围绕Deepfake案件的相关讨论时会发现,这种看似非身体的暴力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的担忧,民众真正担心的是一种更广泛的、充满敌意的网络环境渗入真实世界。
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导致新一代年轻人产生“我的愿望就是人工智能的命令”的心态。“如果我们不小心,不仅会创造新一代的受害者,还会创造新一代的施虐者。”这些讨论也再度提示我们,关于性别的偏见——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偏见并未远去,如何实现两性之间的真正平等仍然任重道远。而技术一直隐含风险,它是工具却从来不是答案。
半月谈:警惕AIGC数据污染“稀释”人类原创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数据的生成、传播和获取变得无比便捷,网络上的数据量呈指数增长,数据的规模从TB(千兆字节)增加到PB(拍字节)甚至EB(艾字节),数据的种类和来源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有力推动了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反过来又孕育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这一新的数据生产方式和数据要素形态。
新华每日电讯:警惕“AI污染”乱象
“AI污染”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AI污染”会让网民陷入认知幻觉。在某知识分享平台上,看似“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AI,生成的内容却空洞生硬。在缺乏批判性思考的情况下,AI快速编织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可能使人们的思辨能力产生退化,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人陷入认知幻觉,引发公众认知困惑,进而扭曲公众对现实和科学共识的集体理解,最终让人被AI“牵着走”。尤其对于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一旦他们的认知被“信息垃圾”所塑造,其后果不堪设想。

整治“AI污染”是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保障每个网民美好生活的必要行动。

首先,应加大对AI学习和生成机制的源头治理。明确AI平台对源头素材的把控责任和对生成内容的监管责任,完善AI内容生成规则,强制对AI生成内容打上显著标识,提升AI技术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其二,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筛查监管。有关部门及企业需将监管重点放在对AI生成内容的筛查及审核上,可开发相关的审查算法,规范生成内容向舆论场的流入及传播途径,及时发现并删除低质量或虚假内容。

其三,提高用户对AI生成内容的辨别能力。网民应理性对待互联网信息,增强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可使用反向搜索工具,检查内容来源和作者信息,分析内容的语言和结构特征,从而鉴“伪”鉴“劣”。

10 头部网红带货翻车不止

1.事件背景

近日,多位知名直播带货主播接连翻车。“疯狂小杨哥”及其所属的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只羊网络”)因带货的“香港美诚月饼”产地问题,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这一事件被曝光后,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质疑。合肥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事进行了立案调查。

而“东北雨姐带货红薯粉条事件”再次将直播带货售假问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事情原委并不复杂。此前,东北雨姐带货的红薯粉条被曝出未检出红薯源性成分,而是检出木薯源性成分,事件迅速发酵,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和不满。

2.参考角度

新京报评论:“东北雨姐”带货红薯粉条,没标明掺木薯就是问题

企业为何要在红薯粉条中掺杂木薯?因为红薯要比木薯成本高很多。2022年,央视3·15晚会就曾曝光多家企业用木薯粉替代制作红薯粉条行为。当时,市场上木薯淀粉的价格为1.8元/500g,红薯淀粉为4元/500g,价格相差一倍之多。

同样行为,此次则因与千万级别粉丝的网红“东北雨姐”相关联,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这也牵涉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网红带货的质量把关和诚信难题。

现实中,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突然崛起的网红在选品和产品质量把关机制上存在不少问题,其很难像发展多年的现代化企业那般成熟。这样的案例在以往并不鲜见。

频繁出现的类似事件再次为涉事网红博主和相关平台敲响了警钟。对于网红博主而言,不能只看到带货背后的利润而忽视质量把关,更不能连基本的诚信都不顾。在带货的过程中,网红博主必须强化自身及团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严格筛选合作产品,对推荐的商品质量负责到底。对于平台而言,也要主动承担起属于自身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多措并举,如联合监管部门等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加强对网红博主带货产品质量的监管与问题反馈等,这是其必须要做的。

这个过程中,对掺杂造假的博主要予以严厉处罚,以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确平台规则。唯有如此,方能长久地维护平台的品牌信誉,获得更多用户的信任。

人民日报评论:闹剧迭起,直播带货何去何从?

商品质量“翻车”,带货主播丝毫不受影响,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显然不合情理。缺乏对带货主播的有效约束,既不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规定,“主播在直播活动中,应当保证信息真实、合法,不得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当务之急,是在进一步厘清主播、平台、商家等各方权责的基础上,加大监管和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惟其如此,才能堵住投机取巧的空子,让相关方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从长远来看,直播带货的生命线在于诚信与服务,消费者愿意为商品买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主播的信任。倘若商品屡屡“翻车”,赚钱时一拥而上、担责时闪烁其词,又谈何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信任?
归根结底,想要告别野蛮生长、实现行业良性发展,带货方务须秉持职业操守、提升业务水平、健全操作流程,少一些对噱头与流量的盲目狂热,多一些对品质和服务的精益求精。

11 胖猫事件

1.事件背景

5月19日晚,重庆警方发布通报,详细回应了公众关心的“胖猫”坠江身亡事件细节。警方认定,“胖猫”与谭某存在真实的恋爱关系,谭某并未以恋爱为名骗取“胖猫”财物,不构成欺骗犯罪。围绕“胖猫”的悲剧,网络上曾出现大量未经证实的猜测。有人给谭某贴上“捞女”的标签,指责其在与“胖猫”交往期间反复进行情感勒索,甚至认为她与“胖猫”交往就是为了骗钱。更有人义愤填膺地提出,谭某要对“胖猫”之死负责。

警方在通报中条理清晰地回应了网民关切的事实。简而言之:“胖猫”与谭某互有经济往来,共同攒钱谋划未来生活。在“胖猫”跳江前,谭某明确表示拒绝“胖猫”的转账。此前,大量网民在事实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在这段情感纠葛中选边站,甚至参与、助长了网络暴力。

2.参考角度

人民日报评论:“胖猫”事件警醒,是时候提高“吃瓜”本领了

流量时代,注意力资源早已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一块“肥肉”。事情太普通没什么关注?那就加点料,“捞女”“诈骗”……什么博人眼球用什么,再不行就花钱买流量。讨论没火药味?那就玩一手大号和小号左右互搏,编排一场“水军”对骂、互相攻讦的戏码,戾气上来了,热度就有了。网络空间纷繁复杂,泥沙俱下,总有人潜藏在阴暗处,做起了所谓“魔术师”,他们知道什么最能刺激神经,什么最能煽动情绪,也最乐见对立、极端和虚假。因为“水”搅得越浑,就越能从中博取流量、牟取利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炒作手段和套路不断翻新“升级”,“吃瓜”本领也得提高,不然就只有被“小作文”左右,成为愤怒的流量“韭菜”,被收割被“围猎”。真诚的情感流露很可贵,但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带上理性和审慎,才能搏击风浪不翻船。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是做人底线;理智判断、理性探讨,是基本的媒介素养。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腔热血、义愤填膺最终却给造谣生非者带去流量、创造利益的事例已经太多了。每一个案例都是一次警示,既要通过严厉惩处,提高违法成本,也是对普通网民的无声提醒。

人人多一分求真之心,多一些理性思考,网络这个公共空间,才能清明澄澈,成为真正的“精神家园”。

澎湃新闻:“胖猫”事件的思考:如何树立舆论场的“公共性”

社交媒体时代,为公众带来了公共话题和私人话题、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互相渗透的复杂状况。没有人会否认网络空间言论表达的开放性、自由性,但也应该看到:一旦那根确定“公共性”“公共价值”的界线不复存在,不仅很容易造成对个体的误伤,比如“胖猫”事件中的谭某,更重要的是,公共讨论的价值和意义也会被消解,沦为个别网友给家长里短“断案”的一出出闹剧。
此次重庆警方细致、到位的通报值得点赞。在事件成为舆论场热点而真相未明的情况下,平台更应该肩负起公共责任,为芜杂、混乱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把好关,绝不能“唯流量论”,任由正常的讨论滑向撕裂和对立。另外,如何在禁言、封号、整改、处罚等常规措施的基础之上继续完善规则,增加“吃人血馒头”、散播谣言等行为的违法成本,也值得思考。
不管是此前悼念“胖猫”,还是批评谭某,相信大多数网友还是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但是“胖猫”事件也提醒公众,面对网络上的热点,有时候不仅要保持耐心,“让子弹飞一会”,更要试着去区分、辨别其中的“公共性”,培养自身的公共理性,关心事件里的公共问题而非个人隐私。总而言之,还是要少一些无谓的猜测,多一些温暖的共情。

12 政务号关停潮

1.事件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昆明、长沙、西安、青岛、南京等地的一大批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法人账号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根据相关公告,这些政务号停更后,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并入属地政府网站。
大批政务新媒体账号陆续关停,此举是为了落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着力解决政务新媒体账号发布质量低、传播力弱、基层负担重、形式主义抬头等问题。

2.参考角度

新华网:部分地方政府政务号关停!“指尖之累”须从源头治理

吸引粉丝靠下任务,显然是走入了唯流量论的“面子工程”。就基层政务号开设而言,贵在精而不在多。提高政务号的服务质量,在信息的广度、深度和专业度上下功夫,在互动的温度和亲和度上得到认可,才是该努力的方向。

2023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强调,“对于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应用程序,应及时关停注销并提前发布公告”。“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而要整治“指尖之累”,还须管住源头。

给政务号“瘦身”,既能为“指尖”减负,也能为政府“增效”。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指尖之累”中解脱,从形式主义的桎梏“套路”中松绑减负,放手让专业人干专业的事,让政务新媒体运营更加务实有效,让基层干部把精力切实用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正路上。

九派时评: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政务账号不是一关了之

政务新媒体本身具有双重身份,一个是政务属性,另一个是媒体属性,两者结合紧密,运转良好,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把政务新媒体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政务舆情回应、引导的重要平台,提高响应速度,及时公布真相、表明态度、辟除谣言,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发布动态信息,注重发挥专家解读作用。仅就这一点,如果做得好,对瓦解谣言、凝聚人心等方面就有事半功倍之效。
故此,部分政务新媒体账号关停不是句号,而要在新平台上继续提升为民意识。未关停的,则需保持优势,继续用好这一平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巩固拓展主流舆论阵地,以及在凝聚共识、服务公众等方面做到位。

以上就是12个评论案例的全部内容了,祝大家在考场上遇到这类问题能下笔有如神助,满载而归!

木铎|本文PDF打印版获取方式

大家可以添加下方学姐微信,私信免费领取PDF笔记文档,直接背诵!!!

2025【院校押题卷/模拟考】正式预售!

全新改版,专注训练应试答题高手

针对同学们后续备考需求不同,木铎分别推出【院校押题模拟卷】与【院校押题模拟考】两项不同的服务,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
  • 单独购买【2025院校押题模拟卷】,配备试题卷&答题卷(纸质版)及答案解析,无模拟考场、批改及讲评服务,适合自控能力强、用于自我学习检验的同学
  • 单独购买【2025院校押题模拟考】,配备试题卷&答题卷(电子版)、答案解析,同时包含试卷批改、综合讲评、试卷答疑等服务,适合需要沉浸式模考、考试问题讲解及应试答题技巧的同学

2025,在木铎,稳上岸

2024的同学顺利上岸,25的同学也要开始全新的征程。木铎「2025高分课程」已上线,我们一起走好第一步!


“我们带你以渺小开始,以伟大结束”

哪怕最高的山峰,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迈出一步

25新传考研,木铎与你同在

编辑|馒馒学姐
策划|小树学长
主编|小树学长
【木铎考研】
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小红书:木铎新传考研 | 新浪微博:木铎新传
墨墨学长微信:muduoedu2015
Duty学长微信:duty1448

木铎新传考研
国内新传头部,教授博士联袂品牌,新传考研“干货”公众号。深耕新传考研14年,7年产出6位武大状元,连续10年包揽上交文管前三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