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骕
每年元旦一过,人们的心情都变暖了,预示着春节快要来临。书法家们都会激动地忙碌起来:要下乡、上街头为市民书写赠送春联。书法家们在乡村集市上、在城镇街头或广场,在鲜红的对联纸上挥写着吉祥词句,周围挤满了人,写好的对联在地面铺成一大片亮眼的红色,人们喜滋滋地提着获赠的春联和福字。千家万户都需要这用毛笔书写的美丽汉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这就是毛笔书法在拥有十四亿人的中国社会广泛应用的现象之一。
在唐代,出现了张旭和怀素两位书法家,他们把内心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用抽象的大草(或称为狂草)书法表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抽象视觉艺术。而西方的抽象艺术在十九世纪初才出现,比中国的书法抽象艺术晚了一千多年。这是被全世界美术界所惊叹和认可的事实。
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对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史学界称之为“汉字文化圈”。
个人简介:马骕,字逸尘,中国书协会员、云南省美协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云南省诗词学会理事、云南印社社员。获云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保山市文化名人”等荣誉称号。云南省书协推出《云南当代书法名家——马骕》专辑,出版《马骕书画作品》《逸尘诗稿》。
范南丹
时光荏苒,2024年已经落幕。好在还有摄影,让这一年变得清晰可见,虽然摄影只是时间的切片,但我偏执地认为,如果没有摄影的记录,或许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行走在故乡千年古道上,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和强劲的生命体验。在澜沧江、高黎贡山和怒江边徘徊,面对大江大河和巍峨的高山,深感自身的渺小,从而学会思辨与谦逊。
每一个摄影师都是一块土地的孩子,他的创作总是向着出生地的回归。故乡镜头里那些陌生人的笑容与泪水、奋斗与坚持,成为我镜头中最珍贵的瞬间。这使我更加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人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而摄影的意义,便是将这些被忽略的美好以影像文本的方式深沉地呈现。
保山是最早被人类文明之光照耀到的地方。这一年,从热闹的城市到宁静乡村,从欢聚的人群到孤独的角落,我在光影的变幻中体会人生的多样性。为了等待一个精彩的瞬间,我会在寒风中伫立数小时,或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但当我渴望的瞬间来临,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抓住了时间的衣角,定格了永恒的魅力,是摄影给了我精神上的力量,让我永不疲惫,永不枯竭、永不停步。
摄影很难,难就难在它很简单。这一年,我也在不断尝试突破摄影表达的瓶颈,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和创作语境。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渐入佳境,我明白创新需要积淀与耐心。摄影于我,已不仅仅是职业或爱好,它是我观察世界、理解人生的独特方式。
在2024年的光影旅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镜头背后的眼睛与心灵,才是真正赋予照片灵魂的关键。期待新的一年,我能继续在痛并快乐着的摄影的苦旅中不断行走,用影像书写更多关于生活与梦想的篇章。
个人简介:范南丹,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保山市文联摄影家协会主席、保山日报社主任记者。摄影作品曾荣获首届国家艺术基金美术、摄影、书法人才资助项目,原文化部“群星奖”银奖,云南省“彩云奖”金奖,作品四次荣获保山市文学艺术政府奖,获保山“永昌文化名家”称号、最美保山人称号。
邵云波
我是一名绘画艺术的敲门者,创作对于我不仅仅是一种倾诉和表达的需要,还成了生活的一种方式和习惯。创作的作品,则在不经意间累积并记录下了我对人生的理解和关切,艺术之旅快乐而艰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敬畏,对先哲古贤的景仰,是我执着艺术的动因。面对祖先创造的笔墨,我心存感激;面对前贤创作的经典,我心存敬畏!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指导画家自身的创作,为所处的时代留下艺术的印迹应是每位当代画家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的创作应该是严肃的。
然而,今天画家面对的诱惑很多,社会的巨大变革,经济的飞速发展,更使得当下中国画家无时无刻要抵制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世事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消极的遁世又是不可取的,真正的艺术一定是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艺术不可能远离现实社会而独立存在。既要反映现实又不能落入平庸是检验画家心智与能力的标尺。严肃的创作不仅需要一颗安静而平和的心,还需要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语言,当然也得付出足够的劳动,因为绘画不能等同于论道,想得再多,讲得再多并不能直接变出作品来,画家最具说服力的实力显示应是作品本身,画家应该告诫自己,创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表现欲。我们不能保证每幅作品都成为经典,但经典却总是出现在我们日常创作中,可以说,我们的每次创作都是神圣的。
2025年,愿我们步履稳健。
反省过去,面向未来。
让我们重新启程。
个人简历:邵云波,云南省昌宁县人,痴于绘画,偶涉篆刻。现为云南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专委会委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保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高黎
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独特且极具魅力的表达方式。
特别是作为一个50后,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和变迁,感受到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的强盛,就想着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表达出来。所以说,写作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开启内心深处那些隐秘的想法与情感,落在纸上化为可触碰的文字。
写作更像是一位无声的挚友,无论何时,只要我拿起笔或者敲起键盘,它就陪伴在旁,倾听我的喜怒哀乐。通过写作,我也能与未曾谋面的众多读者产生共鸣,让彼此的心灵跨越距离,在文字构建的世界里相遇相知。
写作是记录生活,记下生活中的美好,特别是一些陈年旧事,写起来更像一次难忘的旅行,将那些稍纵即逝或者已逝的事物再现出来,成为家国记忆,定格成永恒的文字。当遭遇挫折时,也能通过写作使心情专注,让自己开朗起来,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稳,让生活变得更有深度。
个人简介:高黎,与写作的缘分始于小时爱看小人书,从那时起,我便被文学的魅力深深吸引。随着成长,我阅读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特别喜欢散文,就想着自己也写一写,于是有了《神奇的高黎贡山》《一片心香伴兰幽》《变迁——一个50后的家国记忆》等散文集的出版。也有文章获省市级奖,但我最好的老师是《保山日报》的编辑,40多年来一直给予鼓励,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的写作。
陈枫君
“剪纸,就是拿着一把剪刀玩儿一张纸”,这是一句对剪纸最贴切的阐释,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我时常在脑海里琢磨这个“玩”字,这个玩儿,玩的是一项中华传承千年的优秀民间艺术,玩的是手指间熟稔的一种技艺,更是一场心灵与剪刀的对话。
一开始,我曾无数次被锋利的剪刀刺破手指,随身的包里除了纸和剪刀,还有创可贴。之后,随着手指握剪刀的指节磨出厚厚的茧,那些随心所剪的图形也犹如万朵繁花一一绽放在彩纸上。我时常在夜间剪纸作画,一盏明灯点亮夜幕下的小城一角,也点亮我和剪纸艺术之间的一点灵犀,我在化笔为刀的图案江湖里“刀光剪影”,面对一张纸的每次折叠、每一刀一剪,都是技艺的体现和对美的探索。再后来,在剪纸的过程里,我专注于倾听刀的声音、感受纸的质感,尽己所能把一张普通的纸塑造成非凡的模样。我一遍遍感受着剪纸的美好,觉得“一把剪刀玩一张纸”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丰富的图案、用简单的工具锲刻最深的情感,每一个图案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故事,透过一幅剪纸画,能感同到作者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和感悟。
剪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何“传承”是我时常思考的一个主题,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在每次剪纸课堂结束时,我都会说:“希望这堂剪纸课能在你们心里种下一颗剪纸艺术的种子,在累了的时候,拿出剪刀剪一剪,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希望这颗剪纸艺术的种子在你们心里发芽、开花、结果,也希望在你们当中,以后会有一位或几位成长为剪纸艺术家!”
2025,祈愿福至、心灵,在执守一份手艺的道路上,技艺精进,有更多的智慧和创意,让手里的每一剪都有温度、每张纸都有重量,期望剪纸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能“玩儿”出新的生命力。
个人简介:陈枫君,保山隆阳区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保山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保山市文联书法家协会理事、市文联作家协会会员,“隆阳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