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围候选人简介
张浩,男,河南信阳人,199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电子信息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政治思想表现。研究生期间获武汉大学学术创新一等奖、国家奖学金、于刚·宋晓奖学金;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二等奖、以及SCI中科院一区Information Fusion期刊“杰出审稿人”称号。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和CCF A类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9篇,谷歌学术引用3800余次。
心怀不熄热情,奋力拼搏前行
张浩同学对“科研过程中的常态是不断的挫折与失败,这极可能动摇我们挑战困难的决心与继续前进的勇气。”这句话有着深刻的体会,无论是实验参数设置的细微误差,还是算法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不如预期都曾让他陷入困惑与失望,他坦言在无数的夜里曾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与对研究方向的迷茫、不安。那些所谓的鸡汤也并非毫无道理,它们使得他在科研过程中更加专注并保持韧性,面对繁杂的实验数据,他能够冷静分析,找出改进方向;面对反复无效的模型优化,他耐心调整每一个参数,探索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面对模型推理速度缓慢的问题,他深入研究模型的计算瓶颈,通过简化网络结构、减少冗余计算,实现了模型效率的不断提升。每一个难题不仅是对技术的磨练,更是对心态和耐力的极大考验,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心态,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面对每一个挑战才是实现自我进步的关键。
怀揣着对待科研的这份热情,张浩同学奋力拼搏,以寻求自我突破。在前行的道路上,他明白对于应用科学而言,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抽象与分解,被简化为一系列底层模型来加以解决。因此,当遇到无法解决的科研难题时,他更倾向跳出本领域,尝试能否通过抽象思维在别的领域找到解决方案,他坚信底层模型的跨领域迁移应用往往更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并加深对所研究内容的理解。这一策略帮助他解决很多研究课题中的困难,形成了系列学术成果,也引起了同行的积极评价,这些正反馈也更平稳了他继续前行的心态。张浩同学也提到对于实验科学,团队合作往往是推动科研进展的重要因素。在他看来,科研不仅仅是个人的探索,更是一项需要集思广益、通力合作的工作,团队的多样化思维和跨领域的交流碰撞,能够带来新的灵感和解决思路。
活跃团队氛围,互帮互助可为
张浩同学多次提到团队的良好氛围是其享受研究的重要因素。作为实验室里的高年级学生,他常常主动关心和帮助低年级的同学,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他总是愿意倾听师弟师妹的想法,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当实验室的同学们遇到烦恼时,他会邀请大家一起去聚餐聊天,用轻松愉快的方式缓解压力。尤其是在实验室成员的生日或其他节日时,他常常组织集体聚会,为大家营造温馨的集体氛围。一次,实验室的一位同学生日恰逢一个重要的实验节点,大家忙得不可开交,他提前准备了蛋糕,趁大家稍作休息时,带领大家唱起了生日歌,紧张的气氛也瞬间被欢笑打破。
此外,在周末等休息日,张浩同学常常组织各种有趣的集体活动帮助大家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之余放松身心。这些点点滴滴增进了大家的默契和合作精神,实验室的同学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熟悉彼此,团队的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生活中的点滴不仅让他和实验室的伙伴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让整个团队变得更加紧密。他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营造了一个温暖、团结的集体氛围,让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实验室不仅仅是科研的战场,也成为一个充满欢乐和支持的大家庭。
师生评价
张浩同学性格沉稳,能做到潜心钻研。在科研中他总能提出许多新问题,敢于探索,具有较高的学术敏感性,能从其它学科找到灵感以解决本学科的难题并形成优秀的学术成果。他还乐于团结同学,积极帮助有需要的学弟学妹,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投票方式
传承学术薪火,勇攀科学高峰。武汉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入围候选人投票即将开启!线上投票时间为:【2024年11月28日20:00-2024年12月1日20:00】,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投票通道为我院张浩同学投票吧!
文案|张浩
排版|宣传部 廖新宇
审核|谢林君 黄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