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次子因触犯党纪国法被捕,许世友大怒:一定要枪毙
许世友将军深知战火对一个人意志的锻造。他将七个孩子一一送入军营,希望通过军旅生涯培养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许世友的父爱,如同他对待战士的要求一般,严苛而不失公正。
长子许光,自小历经战乱的洗礼,最终在1948年与父亲重逢,之后被送去补习文化课,以弥补其教育的不足。许光的人生轨迹似乎因此改变,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新中国海军的本科学历舰艇指挥员,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然而,许光的军旅生涯并未因此而一帆风顺。尽管拥有许世友这样权势显赫的父亲,他的职位多年来却鲜有变动,直到退休前夕,仍是一名副团级干部。
1965年,一封许世友亲笔的电文将许光调回新县老家,这一调动,虽未明言,却足以让许光感受到父亲的严苛。直到九十年代初退休,许光仍旧是新县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这与他曾经的梦想和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一次,许光在一次家庭聚会中,终于忍不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困惑:“父亲,我也是军人,我也有我的荣誉和志向。凭借我的努力,我本可以……”
许世友将军听后,目光如炬,声音低沉而有力:“光儿,军旅生涯,讲究的是实力与奉献,而非依靠。你的成长,需要的是磨砺而非垂青。我之所以严格,是希望你能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而非沐浴在荣光之中失去前进的动力。”
许光沉默了,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从那以后,他不再抱怨,而是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尽管职位未能大幅提升,但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在改革开放的晨风中,北京的街道上充满了新的活力与机遇。许建军,许世友将军的次子,在这个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诱惑与挑战。作为南京空军司令部的一名团级参谋,许建军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看似平稳,但他的身份——一名高级将领的儿子,却给他的生活画上了另一番色彩。
那时,许建军经常与一些同样出身于“高干子弟”的朋友聚集在一起。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寻找着快速致富的途径,而“走私”便成了他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有一次,在一间隐蔽的私人俱乐部里,许建军与这些朋友围坐一桌,酒过三巡后,话题渐渐转向了最近的走私案例。
“你们听说了吗?最近走私真的是赚翻了,一笔交易下来就是几十万!”一位兴奋的声音在桌边响起。
许建军心中一动,但还是保持了警惕:“那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况且被抓的后果你们也清楚。”
另一人笑着拍了拍许建军的肩膀:“建军,你想多了。有我们父母的关系在,谁敢动我们?再说,现在不是有很多干部都在做吗?跟上时代的步伐嘛!”
许建军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这群正为利益沉醉的朋友,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寒意。他知道,这样的路绝不是他想走的。
回家的路上,许建军的心情异常沉重。他知道,作为许世友将军的儿子,他的每一步行动都牵动着父亲的心。他不想让父亲失望,更不想让父亲为自己担忧。
1979年,他不幸被卷入一起走私案,最终被捕,并被送往青海西宁接受审查。家中的人,出于对许世友将军的顾虑,选择了沉默,希望能够避免给老将军带来打击。
直到1982年,许世友参加全国党代表大会期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到来。一位身穿笔挺军装的中央领导在茶歇时刻,悄悄走到许世友的身旁,低声说道:“许老,关于您的儿子,我有些话想跟您说。”
他们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中央领导详细地告诉了许世友关于许建军被捕的事情。许世友先是愣住了,随后怒不可遏,声音响彻云霄:“枪毙!必须枪毙!”他的反应强烈,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许世友心如刀绞。他无法理解,为何曾被众人赞誉的儿子,会有这样的转变。他的思维简单而直接:将孩子托付给组织,正如他自己一样全心全意地为组织服务。这次事件让他深深质疑自己的教育方式,他认为这是自己作为父亲的失职,导致儿子误入歧途。
然而,许世友直到离世,都未得知真相——他的儿子许建军实际上是清白的。许建军被错判的消息,如同晚来的春风,但为时已晚。
在许世友的生命的最后阶段,他频繁地睁开眼睛,环顾四周,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那是对儿子的深深思念,自1981年起,他们就未曾再见。即便在生命的尽头,作为一位父亲的渴望仍旧强烈。但他知道,这个愿望恐怕难以实现了。
许建军在被平反后,踏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选择了商海征程,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直到2012年去世,他的人生充满了曲折与奋斗,却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