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张大千娶女儿闺蜜为妻子,却不曾想二人的孩子,却成了人间悲剧
1947年,48岁的张大千与18岁的徐雯波步入婚姻的殿堂。在他们甜蜜的新婚之夜,当张大千搂着徐雯波进入洞房时,徐雯波情不自禁地喊着“叔叔”。张大千温柔地制止她:“从今天起,我不再是你同学的爸爸,你要改口叫我夫君了。”
张心瑞小心翼翼地推开父亲的画室门,生怕打扰到他那正在苦思冥想的创作时光。张大千坐在一堆纸张和墨迹中,心境沉郁,仿佛陷入了无边的画海,追逐着那个逍遥而又神秘的艺术世界。
“爸,我……有个朋友想见你。”张心瑞轻声说道,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犹豫。张大千抬起头,目光一转,便看到了那位年轻女子徐雯波,闪烁着对艺术的好奇和对未知的期待。
“哦?这位是?”张大千微微一笑,仿佛在一瞬间摆脱了先前的愁云。他邀请徐雯波坐下,从容地开始了一场艺术之旅。
画室里充满了油墨的香气,四处堆积着各式各样的画作,表现出张大千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他一一向徐雯波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着每一幅背后的故事,像是一个引领者,将她引入了一个充满奇妙的艺术境地。
徐雯波目不转睛地聆听着,她的心灵仿佛在这幅幅画作中游走,被深深地触动。张大千则以一种耐心的态度,像对待一位刚刚踏入艺术殿堂的学子,解答她的疑虑,点拨她的艺术方向。
临别时,张大千的目光中透露着一丝深意,他特意嘱咐女儿:“以后,常常带着雯波来家里玩。”
张心瑞在那个瞬间完全没有意识到,她无心之举将成为自己后来不堪的两难之地的起点。
随着时间推移,徐雯波的到访变得越发频繁,张心瑞惊讶地发现徐雯波对于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渴望向张大千请教。
于是,在艺术的殿堂中,两人的接触变得愈加频繁。这并非仅仅是绘画技巧的交流,更是心灵间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开始蔓延。
两人的心灵似乎默契地交融在一起,而言语无法表达的情愫也在心头萌芽。渐渐间,他们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仅限于艺术上的交流,而是悄然演变成一场爱情的徐徐升华。
张大千的家人对于他与徐雯波之间的感情表达出难以接受的态度,尤其是女儿张心瑞。在她看来,闺蜜竟然变成了她的“小妈”,这让她无法接受和理解。
张大千和徐雯波却在他们的感情中保持了坚定的执着。他们在热恋中,徐雯波怀了张大千的孩子。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张大千和徐雯波更加坚定了彼此相守的信念。
尽管张大千的家人一开始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看到张大千和徐雯波的感情越来越深,孩子即将出生时,心中的阻拦也逐渐消散。看着这段感情如同生米煮成熟饭,家人们终于意识到他们无法剥夺两位相爱人的幸福。
1947年,张大千和徐雯波举行了一场热闹而感人的婚礼。
为了逃离国内的动荡局势,他们背井离乡,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彼此的依赖,踏上了漂泊的旅程。
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起初并没有将儿子张心建随行。张大千做出了一项艰难的决定,将幼小的张心建留在国内,交托亲戚的照顾。为了确保儿子得到良好的照料,他慷慨地赠予亲戚一笔不菲的财富,却也在这个决定中埋下了一颗饱受孤独和自卑煎熬的心。
在异乡,张大千和徐雯波为了维系家庭温馨,为了将压抑和失落藏在心底,努力继续着他们的创作和生活。千里之外的张心建并不知晓父母的模样,他只能凭借他人的描述构建出一个模糊而虚幻的形象。这缺失的父母陪伴和教导,让他在同龄人中显得格格不入,时常遭受排挤,成为他心头的刺。
对父母的思念化为一种深深的自卑,张心建认为自己是父母的负担,是个不值一提的存在。这种心理压力贯穿了他的成长历程,影响着他的性格和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小挫折变得难以承受,细小的困扰逐渐演变成沉重的负担。他不懂得用言语表达内心的痛苦,而是选择将情感压抑,默默地忍受着。
在张心建22岁的那个转折年龄,情绪的沸腾使得他无法再承受内心的苦闷。终于,他做出了让人震惊的决定,选择了卧轨自杀。在生命的终点,他留下的遗言深深地刺痛着父母的心灵,这句“这辈子我太苦了,祝愿没有来世”仿佛是对一生的绝望和对未来的彻底放弃。
得知噩耗的张大千和徐雯波,心如刀割。他们或许曾以为异国他乡是为了家庭的未来,但殊不知,家庭的未来早已在国内的轨迹上离去。在异国他乡的寂寞中,他们为自己的决定而懊悔,为儿子的离去而痛彻心扉。
在台湾的岁月里,张大千和徐雯波过上了相对平静而宁静的生活。那段离别的阴霾一直笼罩着这对曾经风光无限的夫妻。张心建的离去成为他们无法逾越的伤痛,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两人的心头仿佛被刺刺痛。
张大千,在生命的尽头,选择了以一种特殊而深情的方式安顿他的遗产。他的遗嘱中写明,90%的遗产将归徐雯波所有,而剩下的10%则平分给其他三位曾经的太太。
这样的分配或许是一种对徐雯波的赔偿,也是对儿子张心建的愧疚。这份安排,透露出了一位大画家对生命的反思和对家庭的情感表达,是一份对曾经风雨兼程的伴侣的深深的眷恋。
徐雯波,从18岁开始陪伴着张大千,见证了生活的起伏,感受过亲情、爱情和离别的煎熬。这段婚姻成为了当时社会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赞叹这位年轻的小姑娘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张大千的包容。他们的故事成为一道风景线,引起了人们对于爱情和生活的思考。
命运并不总是温和的。张心建的悲剧让人唏嘘不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生活的曲折和无奈让很多事情显得生不由己。对于徐雯波和张大千而言,他们或许曾经以为离乱的过去被遗忘,可是那一段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痛楚,却是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