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户外探险OUTDOOR」原创内容
过去一段时间,不少户外爱好者、游客都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在西藏、青海等地路遇棕熊的视频。有的是在景区,比如有游客在西藏的萨普景区遭熊袭击;有的是在路边的垃圾堆,集结的熊群在不断翻找残食;也有的是在牧民采摘虫草的山坡上,人熊狭路相逢;还有的是在当地民宿,熊群直接闯进了房间。
似乎棕熊的泛滥已经是一个显性结论。但我们好奇,熊是真的变多了吗,以及熊为什么会和人的活动区域产生如此紧密的连接。尤其在户外走热的当下,西藏作为国内一大户外圣地,坐拥大量经典徒步路线和山地资源,当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走进西藏,遇见熊,又该如何应对?
《户外探险》借此约访了国内长期关注人熊冲突的NGO「雪境」创始人尹杭和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孙全辉博士。最终,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人和熊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发展与人对待自然的蝴蝶效应缩影之一。而要缓解人熊冲突,关键在人。
▲萨普神山外湖附近的西藏棕熊。视频来源/小红书用户@俊小爷的旅行日记
在不同拍摄棕熊出没的视频中,最常出现的场景就是找吃的。尹杭表示,这是当下棕熊侵袭人类生活区的主要目的,也是目前人熊冲突最关键的诱因。
尹杭创办的雪境在过去十年一直关注人兽关系,近年来,随着青藏地区熊的问题愈发突出,便转向聚焦人熊冲突。
据悉,西藏那曲地区出现的棕熊为西藏棕熊,别称藏马熊,属于国内特有的一珍稀亚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山以北、以东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西北等地,为二级保护动物。
▲萨普神山附近一头受伤的棕熊。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公子羽
棕熊大范围的出现在人类生活区看似是生态向好的佐证,但事实上,关于西藏棕熊目前在青藏高原的具体数量,至今仍没有准确的科学结论。「经过我们的长期观察,其实也不一定是熊变多了,可能只是它们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域的频次增加了。」尹杭告诉《户外探险》。
熊出现的频次增高,最显著的一大背景就是活动时间变长。据尹杭的描述,在青海地区的棕熊如今比以前冬眠得更短,「十几年前,11月底基本就开始冬眠了,一直到第二年的3、4月才会出来活动。现在可能12月中下旬才开始,翻年2月份可能就出来了。」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发帖称其所在的当堆乡(西藏昌都市丁青县辖管)在今年1月仍有棕熊在乡镇垃圾站翻垃圾、爬屋子砸墙,到处溜达。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易安
普遍的研究认为冬眠是部分动物应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性状态。但如果食物不再匮乏,熊其实也可以不冬眠,例如动物园的熊就基本没有冬眠。「我们之前了解到有一个寺庙长期投喂熊,喂了十几年,那群熊里好几只就已经不冬眠了。」尹杭说。
也有观点认为全球变暖影响了棕熊冬眠的时间。「因为醒来得早,外界食物还不充足,为了果腹充饥,不得不冒险进入人类生活区。」孙全辉说。据悉,作为棕熊主要食物来源之一的旱獭一般在3月底4月初才会出来活动,原本棕熊苏醒的时间基本与其同步,但如今棕熊醒得越来越早,面对原生食物并不充裕的现状,人类食物和圈养牲畜就成了重要的补充食物来源。
▲雪境红外摄影拍摄到棕熊试图进入房屋。
一些研究表明,目前棕熊已经逐渐开始依赖人的食物为生。西藏棕熊是杂食性动物,以肉食为主,如旱獭(俗称土拨鼠)、鼠兔、腐尸等。但在大量视频中可以发现,如今的棕熊对各种人类食物,例如方便面、饼干,藏民的糌粑、酥油等极有兴趣。
「它们在不断地适应人类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就越来越接近人类生活区域,甚至闯进人的住宅。」尹杭说。现在,当地牧民会在换牧场的时候开玩笑称,「我们去熊生活的地方了,熊住到我们家去了」。
但就在二十几年前,棕熊和其他高原动物一样,对人也是敬而远之的。据悉,2000年之前,不少牧民仍持有枪,棕熊靠近时可以鸣枪恐吓甚至开枪自卫。收枪政策执行后,棕熊发现靠近人类生活区不再有威胁,甚至还能找到食物。「经过几代后,现在这边棕熊都没有被枪威胁的记忆了,也就不害怕了。」尹杭告诉《户外探险》。
也就是在收枪前后,青藏高原的虫草经济开始崛起。当地百姓在挖虫草时会开始带上诸多便捷的快速包装食品,在环保意识和垃圾清理措施都尚未普及的年代,垃圾就被随手留在山上,或是塞进旱獭洞里。
于是,通过垃圾,熊逐渐适应了人类食物,又在灵敏嗅觉的指引下,不断逼近人类生活区。在翻找到更多食物和垃圾后,曾经的野外觅食习惯被彻底打碎,「有人的地方就有吃的」成了新的觅食准则。
棕熊的嗅觉很灵敏,「哪怕就是桌子上留一点酥油,熊都能进房间把它舔走。」尹杭说。棕熊有取食记忆,如果它在一个地方得到食物,它会反复造访。「之前我们给村民房屋的门窗都做了加固,熊后来没有从门窗进去,但它为了找吃的,很有耐心地把墙刨了个洞钻进去了。其实对它了解越多后,就觉得人类不一定能搞得赢它。」
▲雪境联动当地社区对村民的房屋门窗进行加固。
如果说食物是吸引棕熊进入人类生活圈的关键因素,那么垃圾就是阻碍缓解这种现状的最大原因。
每年的6、7月,青藏高原逐步进入夏天,也进入了棕熊的活跃期。尹杭表示,为了找吃的,熊和人的冲突主要表现在闯进老百姓家的房子搞破坏,「其实进房大家都没有那么担心,最担心的还是伤人。每年也都有熊伤人的事件发生。」
尹杭所在的组织也在不断推动当地老百姓不在家里储存食物,离开家时清理垃圾,并且用氨水、84消毒液等掩盖食物气味。「我们之前发现如果某家牧户家里卫生做得很好,棕熊进房的频次就会显著减少。」
个体的生活习惯可以改变,但更大的问题依旧存在且扭转不易。比如垃圾处理。
▲高原垃圾基本状况一览。
2015年,青海县级垃圾填埋场逐步投入使用,但几乎没有垃圾分类,大量厨余垃圾被一同倒入。至此,熊的觅食范围得以扩展,县域垃圾填埋场成为了熊的「自助餐厅」。在西藏地区也一样,垃圾填埋厂、垃圾站、甚至景区垃圾桶,都成了棕熊的就餐目的地。有的熊不慎掉进垃圾坑后甚至不愿出来,「它出去还不知道到哪找吃的,这样躺着都有吃的」。相反,在那些远离人类生活区的垃圾点,由于缺少厨余垃圾等可食用垃圾,反而较少吸引棕熊。
随着人熊冲突的加剧,当地老百姓从自身层面已经越做越好。「他们是真的可以骑摩托车把垃圾丢去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填埋场。只有牧民做得到。因为这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尹杭说。
但高原地区的垃圾处理难点颇多。收集和转运就远比城市内繁琐。若想焚烧处理,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压偏低,对焚烧发电厂的要求又更高,且焚烧也存在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光是西藏,整个喜马拉雅地区都存在熊吃垃圾的情况。如果这个物种只靠吃垃圾生存,一旦垃圾填埋场满了后关了,对这个物种来说是灾难性的打击。」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
觅食的路径一旦形成,要想回归本来可能会比想象中更难。美国的黄石公园曾经也面临熊吃垃圾的问题,当地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推动熊重新回归野外捕食。在尹杭看来,垃圾处理可能是目前缓解人熊冲突面临的最大挑战。
▲熊在吃垃圾。图片来源:美国黄石公园
随着户外热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诸如川西、云南、西藏等热门的户外胜地。这些区域也正是西藏棕熊的主要分布地。
▲西藏部分知名徒步线路。区域内人兽冲突信息来源/雪境。《户外探险》制图
滑动查看更多
不论在各种视频中,棕熊表现得如何没有攻击性,但它毕竟是大型野兽。成年公棕熊体重多在130公斤至400公斤之间(为了储存脂肪过冬,秋季体重为春季的2倍),其全力一击的力量可达1600公斤,此外还有长度可达10公分的尖锐爪子。据悉,在户外,70%已知的棕熊主动攻击人类事件都是因为带着小熊的母熊感受到了威胁。
据一份公开分享的资料,目前西藏境内,那曲地区和日喀则市是人兽冲突最显著的地区,其次是拉萨和昌都地区。而据中国生态网发布的数据,近几年青海省定损野生动物致伤人伤物案件达7494起,其中包括6477起牲畜掠夺、1003起入室破坏以及14起人身伤害。
对于如何在户外避免人兽冲突时,孙全辉建议户外爱好者在出行之前,对当地生活的野生动物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提前做好必要的防护准备。一旦相遇,主动避让是明智的选择。「在野外,人类受到动物攻击往往是与动物近距离相遇、碰巧接近动物巢穴或其幼崽。」孙全辉告诉《户外探险》。
具体到棕熊,首先拔腿就跑是最不可取的方法。棕熊的百米时速可以达6.7秒,比博尔特创造的9.58秒百米世界纪录还快了近3秒。尹杭所在的雪境曾制作了一本防熊手册。以下是一些要点信息。
在孙全辉看来,某种程度上,「人兽冲突」的变化也是国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带来的一种「副产品」。社交媒体上,路遇各种动物的内容层出不穷,不少人都会主动亲近动物。在萨普景区,主动投喂棕熊的游客也不在少数。
《户外探险》联系了发生熊袭击人的西藏萨普景区的当地文旅局,工作人员建议为了安全,游客最好沿着萨普神山景区所指定的外湖路线进行观光。
当地社区、民间组织社区也在通过各种方法缓解人熊冲突,例如设置电围栏,阻隔想要爬墙进房的棕熊;加固房屋薄弱的门窗部门;建防熊屋;把食物储存在防熊箱里;通过不断对熊施加威慑作用,使其将人类及人类食物与负面的刺激建立联系等。
▲修建围栏及防熊网。
滑动查看更多
除了防熊,《野生动物保护法》中也制定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即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来减少当地群众所遭受的损失。西藏就是最早执行该办法的地区之一。部分村子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整体搬迁。此外,以青海玉树地区为例,当地政府还启动了财产损失的商业保险赔付工作,进一步缓解了人熊冲突带来的影响。
人熊冲突何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今看来清晰明了,但通向解决之路又充满挑战。现代化的列车驶过,曾经的青藏高原大多数区域也早已不再是无人之境。过去二三十年间,新的消费环境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改变了棕熊的种群发展轨迹。时代的痕迹在人和熊的身上都留下了烙印,在棕熊侵袭人类生活圈的背后,既有熊的心酸,也有人的无奈。
「动物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缓解人兽冲突的关键是主动调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双赢结果。」孙全辉说。
你在户外遇到过熊吗?
欢迎留言交流
来源丨 户外探险OUTDOOR
图片丨见下方标注,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