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擎赤帜,敢持牛耳作先锋
一一《印象湘潭》写作谈
文/楚国良
金秋十月,正是橘黄蟹肥时,拙著《印象湘潭》(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24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终于面世了。该书由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共湘潭市委原副秘书长、市委党史办原主任、湘潭市诗词协会党支部书记龚远生作序,著名书法家何宫言撰写书名。全书分为调查研究、文艺评论、人物通讯、采风行纪、史海钩沉、姓氏文化、民俗风情、乡里美食等八大板块,共计70万字。
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要叫《印象湘潭》?这也是我考虑很久的写作课题。
何为湘潭?“绿水暖青蘋,湘潭万里春。”湘潭,简称潭,湖南省辖地级市,下辖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之名,名重天下。从屈原离骚“忧国恤民”之心气,到湖湘学派“经世致用”之锐气,从勇猛湘军“忠毅刚烈”之硬气,到一代伟人“救国救民”之浩气。今天的湘潭,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托底,传承坚韧淳朴的红色文化,守护自然山水,绽放大美湘潭。
坦率地说,对于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而言,他们眼里的湘潭或者印象中湘潭,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如果站在文学艺术界这个角度,我认为,至少有六种不同的理解:
当画家遇见湘潭,描绘大湘风情
画家眼中的湘潭,是伟人故乡的韶山风情,是潇湘八景之一的昭山韵味,是天然神秘的隐山传奇;取一本素描本,沿江河而坐,描绘人间瑶池的水府庙,景色秀丽的湘江风光,安静而无人打扰。屋檐翘脚、古朴石桥、砖雕民居的窑湾文化旅游街区,每一景,都那么栩栩如生。景入画中,笔下生风,沉醉在创作的灵感中,沉醉在唯美的风光里。
当诗人遇见湘潭,书写江南风光
诗人来到湘潭,这里秀美的风光、淳朴的民风一定会令他思绪泉涌,诗兴大发。当脑海中清闲的慢生活变成了实景,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民国风情、老居民的生活百态、湘潭的细腻精致,哪一项,不能进入诗人的诗作中?
当音乐家遇见湘潭,沉醉曼妙音律
湘江上船娘的动听歌谣、学校中的悠悠书声、傍晚时分的音乐喷泉、中心广场的热闹旋律,无不让音乐家驻足流连。当美妙的音乐在城市上空回荡,你要做的,就是用心去聆听,融入这曼妙的氛围中,发现它的美
当摄影家遇见湘潭,定格醉美画面
湘潭的历史古韵一定深得摄影家的钟爱。那长长的古巷傍水而建,阳光洒在斑驳的地面,随意找一个角度,就是一幅韵味十足的摄影作品。窑湾的民风建筑更是能发挥摄影师的特长,对光圈、调焦距,近景、远景都不放过,“咔擦咔擦”,留下湘潭专属这一季的美丽!
当历史学家遇见湘潭,挖掘历史故事
若是历史学家来了湘潭,一定像发现了宝藏般惊喜。这座千年古镇,有太多的历史故事值得发掘。走进湘潭市博物馆,1500多年前的湘潭生活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原来,早在1500年前,湘潭从南朝就开始建县。如果穿越时空来到这里,你可以看到湘潭从远古到清中期的历史发展,包括远古与传说、初奠基业、经略湘南、洛口立县、县治迁徙、"小南京"、"金湘潭"、湘学崛起等展厅。馆中展示的珍贵文物一定会让历史学家兴奋不已呢!
当美食家遇见湘潭,惬意大饱口福
美食家遇见湘潭,自然是可以大饱口福啦!作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也就少不了特产美食。湘潭莲子驰名中外,灯芯糕的清凉芳香,百年历史的龙牌酱油,毛主席赞不绝口的红烧肉,还有那味道独特的火焙鱼、外酥内软的油粑粑、特色小吃脑髓卷,地道的十八总米粉,一定会让你味蕾开怀,大快朵颐!
摆在读者面前的《印象湘潭》(上、册)一书,它侧重于文史研究的角度,属于一部文史类散文作品集。于我而言,它记录我(2018~2024)这八年来,人生中一段深刻而独特的旅程。这次写作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技巧,还让我对生活、情感和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选择“印象”这个主题就意味着我要深入挖掘那些留在心底的瞬间和感受。它代表的是一个未知数,它可以是任何事物、任何经历,甚至是任何一种感觉。这样的设定让我的创作充满了无限可能。
在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如何将抽象的印象转化为具体的文字?如何确保读者能够共鸣并感受到我所要传达的情感?这些问题时常让我陷入深思。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我不断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我尝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叙述来展现印象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达到最佳的传达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加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此外,这次写作还让我意识到情感的重要性。一个真挚的情感往往能够打动人心,而文字正是情感的最佳载体。在《印象湘潭》中,我倾注了自己对生活、对人性、对世界的感悟和理解,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回顾这次写作经历,我收获良多。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学会了如何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受生活。我相信,《印象湘潭》将成为我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如果说谈写作体会,我有三点感悟,愿同大家一起分享!
感悟之一:带着感情写作
明朝末年,天地巨变,崇祯自缢,闯王入京。“秦淮八艳”之一,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为李自成部将所虏。吴三桂怒发冲冠,遂引清军入关,历史的走向随之改变。吴伟业有诗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以上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虽为传言,真实历史未必如此,也必然复杂的多,但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了一条真理:没有情感史,人类的历史就无从谈起。
在文字的海洋里,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思绪。带着感情写作,不仅能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温度,还能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带着感情写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情感基调。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感慨?确定情感基调后,让这种情感贯穿全文,成为文章的灵魂。例如,在描述一个美好的场景时,不妨用欢快的语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愉悦。
其次,细节描写是传递感情的重要途径。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比如,在叙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时,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致刻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发共鸣。
此外,运用修辞手法也能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例如,在表达对某人深深的思念时,可以运用比喻将其比作无尽的长河,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份悠长而深切的情感。
总之,带着感情写作是一种将内心世界与文字相结合的艺术。只有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才能创作出真正触动人心的作品。
感悟之二:带着责任写
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人活着,就应担起责任。不是因为执着,而是因为值得。
写作,既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承担责任的体现。在文字的海洋里,我们既是探索者,也是创造者。每一次笔触的落下,都是对责任的践行和坚守。
带着责任写作,意味着我们要对所写内容负责。这不仅是对读者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我们要确保所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误导和混淆。在追求文采和修辞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让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推敲。
带着责任写作,也意味着我们要对社会负责。文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可以引导舆论、塑造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弘扬正能量。避免传播负面情绪和有害信息,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带着责任写作还包括对自我成长的负责。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在写作中,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带着责任写作,确保书籍质量,我始终做到:
一是深入调研:在写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所写内容具有扎实的依据和丰富的素材。
二是严谨审稿:在完成初稿后,要进行多次审阅和修改,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三是虚心求教: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妨向他人请教,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意见。
总之,带着责任写作是我们每一位作者应尽的义务。只有真正承担起这份责任,我们才能创作出更有价值、更有深度的作品,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收获。
感悟之三:带着良心写作
在文字的海洋里,每一位作者都是一位舵手,驾驭着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驶向那未知的远方。而在这漫长的航程中,“良心”便是那指引方向的灯塔,它照亮我们的内心,也照亮我们所写下的每一个字。
良心,是道德的基石,是人格的试金石。在写作中,它意味着真实、善良与责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夸大、不歪曲;善良地对待读者,尊重他们的感受与智慧;负责任地传播信息,避免误导与伤害。
带着良心写作,首先要做到的是真诚。文字是心灵的镜子,只有真诚才能映照出真实的自我。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市场或追求点击率而编造谎言、制造噱头。这样的文字虽然能短暂地吸引眼球,但终究会被时间所淘汰。
其次,带着良心写作要注重道德底线。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影响力也巨大。我们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他人的信仰或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坚守道德底线,不传播负面能量、不煽动仇恨与暴力。
再者,带着良心写作意味着要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作者,我们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我们的文字不仅影响着当代人,还可能影响到未来的世代。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
此外,带着良心写作还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写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要想写出好文章,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字才能更加精准、更加有力、更加动人。
总之,带着良心写作是我们每一位作者应有的态度和追求。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人生哲学。让我们在文字的道路上坚守良心、砥砺前行,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与希望。
新书推荐:
由国家一级作家王金星创作的反映煤矿女性题材、被列为湖南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的长篇小说《月亮花开》,日前由国家著名出版社漓江出版社隆情出版。湖南读书会倾心打造,国家一级编剧家王青伟撰写序言,著名作家吴茂盛倾力推荐。
长篇小说《月亮花开》,选取了煤矿工亡家属作为人物塑像,通过对她们人性的剖析,折射出了这个弱势群体最为艰难、最为困苦、最为无奈的一面,生动描写了这个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作品以朴素的语言、真实的场景,勾画了一幅融入人物喜怒悲欢的矿山画卷。通过矿山这片最原始、最古老的人性瘠土上的女性群体的命运,对人性做出了深入灵魂的探求,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为文学作品的人性表达展示了一片新的领域,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同情与关注。值得一读。
注:该书已强势入驻京东、当当等知名网站公开发行,欢迎广大读者朋友帮助宣传并订阅,相关事宜可与本平台联系。本消息常年有效。
作家简介
王金星,笔名甘霖,湖南省祁阳市人,大学本科文化,文学创作一级。中国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企业报“十佳”采编,中国企业报刊媒体先进工作者。抗日烈士王益闰后代。历任企业党委工作部部长,煤炭资讯网(中国煤炭新闻网)顾问,报社编辑、记者、发行部主任、采编部主任、记者站站长、副总编辑、党支部书记、主任政工师等职。近年来,已著有文学及音乐作品20部,累计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多次获湖南新闻奖、湖南企业报好新闻奖、中国煤炭新闻奖、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优稿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