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
本科:东南大学 城乡规划
GPA:3.78/4.0
OFFER(截至发稿前):
伦敦大学学院 城市规划 / UCL MPlan City Planning
伦敦大学学院 空间规划 / UCL Spatial Planning MSc
悉尼大学 城市与区域规划 / USYD Master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曼彻斯特大学 规划 / UoM MSc Planning
谢菲尔德大学 可持续建筑研究 / Sheffield MSc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Studies
墨尔本大学 城市规划 / UniMelb Master of Urban Planning
伯明翰大学 城市和区域规划 / Birmingham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with RTPI accreditation) MSc
Congratulations
01
对设计的喜欢是不可名状的
“生活的城市极大影响了我的思考”
“应该努力创建促进福祉的城市系统”
对设计的喜欢实际上是不可名状的。我从小就很容易被生活中的包裹着我的事物感动,我生活在城市,也从小在不同的城市间生活,生活环境的变化动态,极大地影响了我对城市发展的深刻思考。我的家人事实上也从事相关的行业,他们丰富了我对城市的理解,也点燃了我对不同城市中心的形成和形态的好奇心。后来,我爱去各个城市旅游,通过旅行探索城市,比起去看景点,其实我更喜欢随便在社区里找个餐厅跟本地人聊天,体验当地的城市生活。其实探索城市的方式有很多,想象也是一种,因为我觉得大家的联想都是有迹可循的。比如我喜欢看未来科幻电影,看的时候我都会想为什么可能在某个未来,我们的城市会变成那样?
在学习这个学科之前,其实我对它的喜欢有点抽象。经过本科的学习后,我终于对城市运转和变化的规律有了一知半解。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更能感受到好的城市不仅仅是给人视觉上的惊喜,更多的是能让无论是在地的居民还是外来的旅客,都得感受到真正的方便和舒服。我一直比较关注生态、正义等话题,在本科阶段的课程选题中我选择了相关话题,后来的论文研究方向也放在探索可持续上,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启发。但最重要的是,无论研究方向是什么,一个好的规划师应该努力去创建促进福祉的城市系统。
另外,我还挺喜欢摄影的。上大学前我更多的是拍人像,后来真正接触到城市,接触到建筑,我便开始对我走过的街道,抬头看到的高楼,倒映在水面的对岸的天际线进行拍摄。在寻找摄影的角度的时候,其实也是给我们灵感去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我们的城市。
02
我的论文被满分接收了
“选择了与碳中和相关的题目”
“抓住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
因为我本身是规划背景,在做设计的时候更倾向于从场地出发,做足前期调研。比起完全从概念出发,我认为城市规划项目或是城市设计项目其实是更有“依据”的设计项目。我在进入设计这一阶段之前,通常会做很多分析,场地的土地类型、交通、生态、历史、经济水平,不同群体的需求和习性等,都是我在做设计时会重点考虑的部分,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列重点,所以会用到很多大数据、问卷、调研成果等内容。大数据现在很hit,数字化城市设计也越来越流行。各种技术突飞猛进,能够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将事实描绘得更加“客观”与“精确”、做出更加“理性”的决定。其实这是好的趋势,这些数据平台和技术方法为解决城市的经济和环境等挑战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工具。但除此之外,我认为它们与真实的人的生活还是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人类真实的生活有很多它们的触角涉及不到、无法表达的角落,因此规划师的在地经验、与居民切实的沟通等“传统方法”是不可替代的。在我们完成自上而下的探索后,也应该自下而上去验证。基于这些做出的设计在我看来可信度更高,更能为具体的人创造出具体的好环境。
另外,我很喜欢在我的设计项目中做tool box和typology的讨论。规划项目或者说比较大范围的城市设计项目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场地类型,当我们完成前期分析时,基本上就能给场地进行一个简单的分区或是分类。不同类型的场地对应的解决方法和规划目标其实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说一片山水城市的设计可能会涉及到湿地、山地、滨水等不同类型的生态条件。这个时候我认为用typology去设计tool box会很有帮助,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场地进行研究,包括搜集论文和设计案例,发现其特征,从而促进我们提供更为准确的设计手段。也因为这样的方法里会涉及到大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做出来的tool box有时也能对周边地区的同类型场地提供借鉴。
Q:为什么会关注低碳问题和可持续方向呢?
A:我还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在第一节班会上跟大家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不知道大家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专业,我觉得大家很勇敢也很厉害,因为规划需要面对未来几十年后的世界”。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常常用到分阶段的方法,未来十年、未来二十年、未来三十年……规划师需要去判断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在几年的规划学习中,我经常会想到老师说的这句话,我也逐渐意识到,一个城市想要长远地“好”,“可持续”是必须项。另外,可能因为气候变化已经变成我们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近几年联合国常常去讨论“碳中和”,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的主战场,越来越多人在城市规划方面去留意场地的生态条件,去考虑场地的碳排,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变成一部分规划师的规划目标。在开始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想到可持续可能更多会想到生态的部分。在学校做的规划项目中也常常会提及低碳和生态导向,我记得在某个项目中我们有对低碳城市展开研究,但老师将碳排放测算的任务交给了其他非我们专业的团队。当时我就好奇,这个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出于对低碳问题的关注与对可持续方向的兴趣,也了解到规划项目的申请中作品集只是可选项,我在后来的自主研究中选择了与碳中和相关的题目以完成一篇论文。其实写论文和做作品集对我来说好像从难度上没有很大的差别,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我都从其中感受到了一定的趣味,写论文跑数据跑到满意的结果时很兴奋,做作品集的时候想到一个好的设计idea也很开心。
Q:可以分享下论文的写作思路吗?
A:在论文的写作中,我首先详细了解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城市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与碳有关的排放和储量核算等基础知识;其次,研究范围还是base on中国区域,因为在文献阅读与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我认为做一个这样尺度的研究可行且能出成果;研究的主旨则抓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对高分辨率二氧化碳排放清单的迫切需求,因为研究的主体是城市,在研究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以往研究中常用到的夜间灯光数据,还结合了人口聚集和城市形态指标,从而建立1km*1km尺度的高分辨率CO2清单。
点击查看:"碳中和"等ESG热门话题课题
STUDIO/国际会议论文1个暑假带你全方位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数据的运算,由于研究了整个中国的区域,且分辨率是1km*1km,我处理了将近1000万条数据。常常会出现运算到一半软件就bug了或者电脑死机了,后来只能另辟蹊径分开几部分运算,这样来来回回花了很长的时间。其实不仅仅是数据运算会反反复复,题目选择、技术选择等前期阶段也会反反复复推倒重来,总而言之研究是需要大家有一定耐心并且要有一次无法成功的准备。我整片论文的周期有将近半年,我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结果。大家一定不要怕问问题,本来在做一些对于自己来说是很新的题目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疑惑的,多向有经验的人取经是非常有必要的,包括数据运算、英文论文写作、可持续概念等经验取经。经过“千锤百炼”,这个研究提出的最终模型精度可观,不仅超越了传统的基于NTL的方法,而且为制定有效的减排策略提供了一定的见解。这篇论文也被所投会议满分接收了~
03
申请DDL与规划
“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更系统地学习,提升综合规划素质”
1. 论文时间轴:
2023.08-2024.01
2. 文书材料申请时间:
2023.05-2023.06(推荐信)
2023.07-2023.08(cv+选校+文书课)
2023.10 -2023.12 (personal statement)
2023.11 确定最终选校
2023.11-2023.12(陆续投递)
2023.12.20 拿到谢菲的offer (第一个)
Q:为什么要读Master?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A:我在一开始虽然报了RAC,但其实因为种种原因我并没有很强烈的读Master的意愿。也因此我不建议大家参考我的时间线。如果大家从一开始就坚定地想要继续在国外深造,一定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完全不需要担心自己背景不行,能力不行,在RAC的学习会让你逐渐进步的。另外,RAC具有非常丰富的申请经验,老师一开始就会给大家设置好时间节点,如果能按照这个时间轴来,我认为是完全没问题的。
在初期,我常常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个学科。我认为规划这个学科的核心很大一部分在于“实地”,我们要去真正了解场地,真正了解各方的需求。尽管现在科技发展得很快,我们去讨论并运用云调研、数字化设计、大数据分析等方法……这些确实更能有力地支撑城市的规划,但在此之前,我认为规划师应该做到去真正了解他们规划的场地和人民。当然也有个人原因,经验丰富的规划师也许能从他们的实践经验中弥补线上规划的短处,但就我而言,在完全线上的项目中,我认为我自己常常在做一些我自己也不确定的内容,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打击。那段时间里,我开始思考我到底有没有能力,或者说有没有热情再在这样的环境里去继续相关的学习了。
但最后一个在学校做的项目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导师团队提供了一个与当地政府合作的机会,我们终于可以去做一个实际的项目并能够去跟当地的民众和政府沟通。那个时候我也正好在RAC报了一个调研类的Workshop,我学习到了很多了解场地的手段,更有做当地项目的学者给我们交流他的成果。虽然好像有点矫情,但这两次经历真的让我重拾了对规划的热情。很有实力的老师,很有团队精神的队友们,做出来有价值的成果,也能得到大家的正向反馈,真的都是特别好的事情。
点击查看:世界城市设计-在沙溪阅读时间
与米理教授Karin Hofert一起重访古镇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Hofert教授和JN老师,在跟两位老师交流的Workshop中我重拾了很多信心。曾有过Hofert教授这样的良师是我学习道路上特别幸运的一件事,可是人生好像就是一期一会。疫情原因我和教授的交流还仅限于线上,在后来我向教授要申请信,她也是很快就回了邮件给我并对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曾以为未来的某一天总会见面的。我对Hofert教授有很多感谢还来不及言明。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能感受到她是个很可爱的、热爱生活的老太太。她常常给予我们鼓励,也毫不吝啬给予我们支持,绝对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好教授。JN老师是我的第一个主管老师,不仅仅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从第一节课教我们作品集的排版和基础知识,到最后项目结项,JN老师都为我们提供了很专业的帮助,在我和队友像无头苍蝇的时刻也会给我们一个可参考的方向,最后的成果也帮我们仔细修改了。后来也会聊到JN老师自己的经验和动向,去哪留学,读不读博这样项目以外的事情,我也收获到很多!
到最后,我决定读Master的主要动力是我觉得我仍然喜欢规划,仍然想要在这个行业继续发展,但仍然觉得自己还非常“不够”。
Q:为什么要申请该项目呢?
A:我申请的都是很纯粹的UP项目。虽然说我在以往更多的关注了可持续、低碳等话题,但在本科的课程学习中抑或是实习中,我都能始终感受到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复杂的工作。人口动态、经济活动、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环境考虑因素的影响日对城市各个方面都构成了重大挑战。因此,比起去单独学习城市分析、城市可持续等项目,我更倾向于去进行更为系统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规划素质,而且这些项目实际上也涵盖了以上内容的学习。
04
我与RAC
“RAC环境和地段越来越好了”
“有这样的申请结果还很幸运的”
Q:跟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A:大家好我是小鱼,人如其名(昵称?),很喜欢任何和水有关的东西,挑战各种水上水下运动,在城市里寻找湖边海边小溪边散步拍照,都是我的日常,散散漫漫又是一天!
Q:是从哪了解到RAC的呢?为什么会选择了我们?
A:我是从同校的同学口中知道RAC的,然后自己做了一些了解之后报名了。我有去过RAC的广州校区,以前在天河客运站那边,现在搬到了体育西的天河城,环境和地段是越来越好啦!我是蛮享受线下的环境的,有一个固定的工位有利于我把自己“摁”在那学习,跟老师面对面交流也会很大的提升效率,有条件到线下的同学还是可以考虑多去!还有一个小tips,广州校区在25楼,IELTS考场就在30楼,真的很方便哈哈哈!
我觉得自己有这样的申请结果还很幸运的。我其实是个很“跳脱”也很“任性”的人,说得好听是喜欢尝试很多内容,说得不好听是什么都三分钟热度。首先是在申和不申中、申什么项目中我自己都很犹犹豫豫,在申请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些健康问题,影响了一些项目进度。也不矫情了,谢谢我的所有老师对我的包容和支持!我的整个申请过程其实还蛮随意的,希望大家不要像我这样,如果能早点决定自己的目标,请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线!
Q:你的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呢?
A:我最终选择了UCL的MPlan项目。两年制的项目提供了实习和与其他学校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能给我提供更多的时间去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培养我的国际视野,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在当地找到工作的几率。对于未来的规划其实我没想太多,仅仅是希望在完成城市规划的Master课程后我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规划师。如果能在很久很久以后,我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增强城市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去改善大家的生活质量就更好啦!
♯ 导师寄语
米兰理工大学 建筑
研究生就读于米兰理工建筑专业,师从波尔图学派建筑师Camilo Rebelo,获得满分毕业。擅长概念提取、方案的逻辑梳理、设计方法分析等。受到导师风格以及意大利本土建筑风格影响,对建筑与场地、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关注,同时注重空间的氛围感、场所的精神性以及建筑细部的表现。适合申请欧洲系院校的学生,擅长辅导文旅类项目,如剧场、展馆、教堂、海边住宅等,或建筑更新、小尺度都市更新等。
寄语:小鱼非常聪明也非常努力,不管是和人相处还是做事态度,都可以感觉到她的热情和真诚。在敏锐审美和丰富理论的基础之上,她的综合能力更加突出,我毫不怀疑她能在任何一条选定的道路上走得很远。祝愿她快乐健康,前途光明。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
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RAC报名咨询
RAC25/26/27fall留学申请报名ing
扫描识别下方客服二维码咨询详情
了解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报名时间节点、
作品集、竞赛等相关内容,也可添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