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狠心了!都不能等我回来看一眼吗?” 1934年长征前,毛泽东看着眼泪汪汪的贺子珍,愤怒地说。
毛泽东和贺子珍牵挂的这个人,是他们的儿子毛岸红。
1932年11月,贺子珍在福建长汀福音医院生下一名男婴,这是她和毛泽东的第二个孩子,因为第一个孩子在革命期间送给老乡抚养,之后生病夭折了,所以对这第二个孩子,毛泽东和贺子珍都格外珍视。
毛泽东给这个孩子沿用了哥哥们的“岸”字辈,给他取名为毛岸红,“红”是生于红区,长大了当红军的意思,寄托了毛泽东对他的期望。当时贺子珍正患痢疾,怕传染给孩子,于是毛泽东给她请了一位奶妈,奶妈是江西人,江西人习惯喊小孩为“毛毛”,于是孩子的小名便为“小毛”。毛泽东得知小名的由来,爽朗地大笑:“人家喊我老毛,我的儿子是小毛,刚刚好!”这段时间,是毛泽东生病疗养的时间,休养所离福音医院只有半里路,每天下午,毛泽东定时去福音医院看望贺子珍和小毛。每次到医院,毛泽东从奶妈手里接过小毛,用怜爱的目光望着儿子,摸摸可爱的小脸,亲亲他稚嫩的小手,有时他抱着小毛哄睡着之后,慢慢放到贺子珍的身旁,才轻轻离开。小毛就是在这样父慈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当他长到两岁多的时候,咿呀学语的样子更是让毛泽东对这个小鬼头爱不释手。而小毛也特别依恋爸爸,每次毛泽东外出还没有回来,小毛总是倚在门口等待爸爸回家,那焦急的小眼神,连贺子珍都心疼不已。然而温馨平静的日子,终究还是被战争打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小毛只能留给坚持在当地游击战的毛泽覃夫妇抚养。毛泽覃是毛泽东的弟弟,他的妻子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把小毛托付给他们,毛泽东和贺子珍也放心一些。临行前的一天晚上,贺子珍从邻居那里借来棉花,借着昏暗的煤油灯,给小毛缝制了一件棉衣,她望着这件棉衣,想着即将和儿子分别,眼泪噗簌簌掉下来。第二天,她把棉衣交给贺怡,与小毛道别:“妈妈会回来接你的!”但是小毛就是不松开妈妈的脖子,他哭喊着,“妈妈不要丢下我,我要和妈妈一起去,呜呜呜……”贺子珍强忍着眼泪,用力将小毛推到贺怡的怀里,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直到走远了,她才放声痛哭起来。毛泽东在长征出发前回到家里,发现已经没有小毛的踪影,贺子珍沉默地坐在一旁 ,红着眼圈告诉他这一切。毛泽东虽然心里已做好了与儿子分别的准备,但当这一刻突然到来,他还是无法接受,他强忍的愤怒终于还是爆发了:“你怎么这么狠心,都不让我看最后一眼,我的小毛……”痛苦爬满了毛泽东的脸颊,他呆坐在书桌前沉默了好久。小毛就这么被迫与父母分别了,而这一别竟然就是十几年。当年苏区沦陷后,为了不暴露小毛,毛泽覃把小毛秘密转移到一个警卫员的家里,半年后毛泽覃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了。但小毛转移的情况,毛泽覃并未告诉任何人,连贺怡也不知道小毛到底在哪里。解放前夕,贺怡托人打听到了小毛的消息,然而听过这个孩子的特征,毛泽东全部否认了,这并不是他的小毛,贺怡不死心,又亲自前往江西,希望能找到真正的小毛,但在途中她不幸遭遇车祸遇难。贺怡的死,让贺子珍备受打击,她要继续寻找下去,于是她提笔给江西省长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小毛的特征,拜托他帮忙寻找。经过多方走访,江西优抚处干部终于打听到,有一对夫妇在1934年10月领养过一个红军小男孩,取名朱道来,照片递交到贺子珍手中,贺子珍惊奇地发现,他多么像年轻时的毛泽东呀!随即贺子珍邀请朱道来一家人来上海,她想当面辨认一下这个孩子,双方见面后,贺子珍喜不自禁:“毛毛,这就是我的毛毛!”为了谨慎起见,她和朱道来去医院查验了血型,发现两人血型一模一样。而更让贺子珍激动的是,朱道来的养母还带来了当年贺子珍给小毛缝制的那件棉衣,这更让贺子珍确信无疑了,贺子珍嘱咐小毛尽快与父亲毛泽东见面。两个月后,朱道来来到北京,等待与毛泽东相见,牵挂了20多年的孩子,终于可以见到了,毛泽东很期待,然而就在朱道来即将见到父亲之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南京有一位女红军,报告组织部,说朱道来是她的孩子,请求组织还给她!周恩来及时把这一情况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听后感慨道:“为革命而丢失孩子的同志太多了,这个孩子,还是交给组织来抚养吧!”于是,朱道来最终被安排由收养烈士遗孤的同志负责抚养了。抗战期间,有很多红军夫妇为了革命工作,为了孩子的安全,忍痛将孩子托人抚养,希望革命胜利后,一家人再团圆。然而不幸的是,当革命胜利后,这些红军夫妇寻找孩子时,却发现很多孩子或战争中夭折,或遗失。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些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