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人是有点方言“牛B症”在身上的,生活中很少有讲普通话的场景。哪怕出省去旅游,也要给其他地方的市民,带来一点内江方言的震撼~
每一种方言都是一片土地的专属“密码”,它蕴含着当地世世代代人的生活智慧和风俗习惯,网络上对内江人民的一大印象那便是方言自信。
现阶段的内江话与普通话读音相结合,所以外地人get内江话倒也不是件难事。
作为内江人平时和朋友如果说普通话的场景,一定是这样——
有天和朋友游泳的时候,她突然说了句游泳(yǔn),然后愣了一瞬间,才反应过来已经很久没有听过这个方言。我们偶尔的提及可能是调侃,但对老一辈的人来说,这就是日常发音。
这个词上次听到应该还是外婆说的——去人民公园儿游泳(yǔn)~
意识到,年轻一代的内江人早就将本土方言与普通话相结合了,确实很少听到这些地道的口音了。
“不好经悠”“不要消我”“告一哈”“永远的允”“不谨过得”……诸如此类的直接替换掉普通话原意的大家还是非常了解。
抻抖就是普通话说的舒服安逸。意思是指一件事情自己完成了做好了或者做满意了。
当然,在内江语境中,不仅可以形容事物,也可以形容人。可以说“你今天整得抻抖(tóu)哦”,一般都是夸赞他人今天的外形有精心打扮过。
解不读jiè,要读成:gǎi。
这个词出现频率最高那段时间应该是高中时候历史老师上课的时候了。
爷爷也会经常提起,忆光辉岁月的开篇通常是:gǎi fàng前的时候……
可能我们这一代会觉得这个词的提及频率不高,哪怕提到“解放”也会读作“jiě fàng”,也就是正常的读音。
那“gǎi手”“gǎi个鞋带”“疙瘩gǎi都gǎi不开”这些词,我们这一代还是天天都会说的……
老家名字后面就带个“崖”字,自我认字起,我就骄傲的说这个字不读“ ái ”要读“ yá ”。
上次扫街的时候,在梅家山看到有个老爷爷卖草药,好奇就过去问了一下这些草药是在哪里扯的哦?他回答:崖(ái)坎坎高头扯的。意思是:悬崖边上。
用普通话说出来的“ yá ”,感觉不能表达出凶险的情况,也更斯文得多。“ ái ”就不一样了,传达出来的感觉有种千钧一发的紧迫感。
小时候院子里小朋友些最常耍的大型团体游戏就是——躲猫(máor),随到倒数“3、2、1”停下,心一瞬间提到嗓子眼。
找个能观察外界,能藏人的“安全屋”,应该是那一刻最值得骄傲的事。在躲猫(máor)游戏世界里能找到一个进能退的墙角给幼时的我们带来无尽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好像现在10后已经不耍躲猫(máor)了,可能他们也感受不到那时候我们那代感受到的“刺激”了。
大家现在都使用移动支付了,连银行卡都很少带身上,那就更不用说存折了!不过老一代的爷爷奶奶些,还是更注重存钱的仪式感,必须要用存折,流水写得规规一一,可能要安心些~
所以年轻一代,存“cén”折这个方言说法慢慢就说得少了,
不过也有一些其他词语可以使用到“cén”这个读音,比如:不存(cén)在嘛,这句话里面存(cén)这个字一定要拖长,才有老辈子的感觉,意思就是:没有关系。
这个词最多出现的场景就是老辈子们打麻将赢了钱,一般开场就是:耶,你赢了钱要办斩扎吃夜饭哦~意思就是:出钱请吃饭或者是为别人的事买单。
现在年轻一代知道这个词的都不算多,大多数情况也能用“办招待”来平替,但一般都会说请客。按地道级别一定是办斩扎>办招待>请客。
在内江方言里,醒豁(hě)通常表示,清楚、明白、理解透彻的意思,但是老辈子常常是用于形容人是否拎得清,例如:你这个人不醒豁(hě)哦。意思就是:你这个人拎不清,不耿直。
这里面的醒(xīng)单独存在的时候,有嘲笑的意思,例句:你莫醒我~
内江方言中有很多独特的词汇及西南官话,这些词汇反映了内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在某些语境下要用一些特定的词汇才能表达出态度,例如:搞刨混了。换成普通话:着急。这样使用内江话情绪才能准确无误的传达出来~
当然,“好吃”、爱吃的内江老辈子,对食物的描述也有一套自己的语言系统。
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始终没有从嘴里说出来的内江话生动,那种细腻的情感、独特的表达,从方言口音里传递的更具态度、温度,这个也只能大家在生活中感受了!
-今日互动-
你还晓得哪些内江方言?
🎞️往期热门视频推荐
✍️责编:CC
👨🏻💻编辑:八卦妹
🎨文案&设计:建国
法律顾问 / 四川元绪(内江)律师事务所
【征稿】内江第一城网站长期征集文案、视频、摄影等内江原创作品,请在后台回复“投稿”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