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过于强势,孩子遇事没有主见或者随波逐流。
有一类孩子,好像无欲无求,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做什么都是随便,无所谓的态度。究其背后缘由,一定是背后有强势的家长。
这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孩子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是家长说了算,长此以往,孩子就变得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主见了。
针对这种孩子,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要学会放手。多把注意力放自己身上,先学会爱自己,然后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才给予帮助。我们要学做强大的家长,而不是强势的家长。
孩子比较敏感,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在意别人的看法,会因为没达到目标而沮丧。
现在这种孩子特别多,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特别在意自己的分数。这种孩子如果不及时引导,将来遇到大起大落,也许无法承受而奔溃。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这个数据触目惊心。新闻里经常有自杀的孩子,前段时间,甚至有个小学生因为完不成作业自杀了。
很多家长觉得养育这类孩子特别累,口里说着对孩子没要求,都是孩子自己想争第一。其实深究,要强的孩子,除了基因携带,更多的是家长无形中给孩子带来的这种情绪压力。
针对这种孩子,祝薇老师提出了三个“心”,非常受用。
1、父母要有平常心,对孩子评价要多元,不过于重视结果或成绩。
面对升学的压力,很多家长眼里只盯着孩子的分数,看不到孩子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前段时间,奥运射击冠军打羽毛球的视频引起网络一片哗然。滑稽的走位,让人捧腹大笑。人家可是奥运冠军,多厉害的人,可是照样打不好羽毛球。人各有所长,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习能手。成绩不好的孩子,也许比成绩好的孩子会唱歌,会踢球。
2、父母要有同理心,要理解和接纳孩子,孩子遇到挫折时帮助孩子调理认知,稳定情绪。
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要理解接纳孩子,而不是指责。让孩子意识到,挫折是正常现象,而不是不能有的现象,接受失败的事实。
3、巧用好胜心,父母退后,让孩子多去承受结果。
好强的孩子,学习是非常有主动性的孩子,我们更应该退后,多把主动权和决定权给孩子,让他去迎接各种结果。
图文|李寒毅
编辑|尚兆娜
终审|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