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香港楼市的兴衰史

文摘   2024-03-09 10:16   中国香港  

香港文汇报2024年3月3日版

香港楼市最近又爆了。不仅是新盘销售处人满为患,售出同比增长几倍,就连二手房也跟着火了起来。具体有多火呢,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了。

之所以说“又”爆了,是因为在香港,楼市火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然也不是第二次了... 在最近的短短几十年历史上,香港房地产已经经历过多次大幅涨跌。

从楼价指数的历史变化我们能够看到,仅自1990年代起,香港房价就经历过几次明显的下跌,分别对应1997年到2003年的金融危机和SARS疫情、2008年金融海啸、2015年股灾和2020年新冠疫情。除了这几次特殊情况,香港房价都是在稳步增长。

在“香港的房价,买房和租房”一文中,作者介绍过楼价指数的概念。

楼价指数是香港统计署考虑到房子的位置、房龄、开发商等因素后,估算出的在公开市场上出租一年可获得的租金收入(12个月租金)。楼价指数能很好地反映香港楼价水平,排除掉许多极端情况对平均房价的影响。

大家现在都知道了,这次香港楼市的火爆是政府全面撤销“辣税”带来的。但实际上,撤辣在香港楼市历史上只是一朵很小的浪花。所以想要知道这次撤辣的影响会持续多久、有多深远,就必须反过来了解一下香港的楼市历史。

01
香港地产发展史

萌芽阶段:香港地产萌芽于二战之后。二战期间的1941年-1945年,日本占领香港长达3年零8个月,那段时间大量香港同胞逃离战火。1945年日本投降,回乡避难的香港人陆续返回到香港,加上当时国内时局动荡,大批难民涌到香港使得本地人口激增。当时差不多每月就有10万人进入香港。

我们现在知道,凡是有能力迁移的人口,或多或少都有些本事,要么有一技之长要么手握资本。所以当时香港除了收获大量劳动力,技术和资金也是源源不断涌入。1947年底,香港人口已经增至180万。虽然相对于现在的750万人只占了1/4,但人口的不断增加逐渐创造了对土地和房屋的巨大需求。

快速发展:19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美国为主导的联合国对我国物资禁运,香港作为外贸的中转站倍受打击。所以那个时候香港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经济转型:从贸易转到以工业生产为主导,形成了纺织、电子、塑料和玩具四大支柱产业,也因此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制造业人口从1960年的22.4万增加到1969年的52.4万。香港产品的出口也从1960年的28.7亿元增加到1969年的105.2亿元。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刺激了对工、商楼宇的需求。

再加上内地人口持续迁入,以及东南亚的排华浪潮,大批华侨资金进入香港,对建筑业发展持续推进。当时建筑业的重点是市区建筑的拆旧建新,当时的新建筑开始采用高层建造,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恰如其分。

1950年代,英资财团的地产公司在香港占尽优势。如怡和、置地、太古、和记黄埔等老牌英资集团就拥有大量廉价土地,这些老本儿他们一直吃到了现在。

进入60年代,香港工业蓬勃展,英资集团却没有相应地作更大投资,更相反地出售土地,套取现金,这造就了新的华资地产集团的崛起,如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及合和实业等。

1966年首个私人兴建新型屋村-美孚新村成功推出,住宅楼宇逐渐向大型发展,兴建中小型住宅单位主导了物业市场,也促成了华资大地产商垄断地产市场,资金不足规模较小的地产商均被淘汰。

炒卖成风,盛极而衰:其实早在1950年代中期,发展商就构思出了分层拆售楼宇的方式,让中产收入家庭即使没有足够储蓄,依然可以将物业按揭给银行以取得贷款。

这时香港的按揭,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把按揭使用在房产上的最早且非常成功的实践。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置业者可以早早上车;发展商可以迅速回笼资金;银行方面也因为地产市场需求大、房屋转售潜力高、按揭贷款风险小,成了银行资金的理想出路。

买家预付一成楼价,银行提供九成贷款,市场一下子出现了十倍购买力。当时绝对让人拍手称奇。于是楼花 (也就是期房) 也发展成为一种期货,买家看好未来楼价走势,愿意以现价购入物业。

另外,“股地拉扯”加深了地产和股市的投机性。70年代初,许多华资大地产商纷纷上市。一些小型地产公司也可以在短短几年内靠上市膨胀成大财团。但是,在其后几年地产衰退的时候,这些地产商负债累累迅即倒闭清盘。

楼市过热,几近崩溃:1981-1982年间,银行业因为片面追求业额,不大重视审查贷款人的经济能力导致信贷膨胀,为过热的地产火上浇油。当然,楼市过热的主因还是炒卖楼花,楼价已经远高于工薪阶层承受能力。加上利率急升到20厘 (20%) 以上,别说供楼,买家甚至贷款利息都还不上。

另外,1980年代初全球仍未复苏,中英香港前景未明,不利消息传出引起港人离港潮。物业急售套现,大量资金逃离,香港大挫。于是造就了1982-1984年的房产大崩溃。

香港回归,楼市回稳1985年,中英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香港的回归使土地问题顺利通渡,稳定了港人信心。配合国内改革开放,香港以内地为腹地展开加工和投资,使香港的制造业、贸易、金融、航运、旅游及电讯业得以长线发展,同时吸引了外资大举进军香港市场,包括地产投资。

但是在1994年初,楼花炒风再现,年中政府推出压制措施后,市才得以回落;1996年中,住宅楼价止跌回升,炒风重燃,楼价上升;1997年中,大部分港人均认为香港回归后,中国必然会尽力维持香港繁景象,因此各类炒卖极度炽热,物业价格也创历史新高。

随势而动,稳中有升: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后,香港继续维持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固了外资投资中国市场的跳板角色。这段时间的物业市场主要随环球政治经济事件而出现变化。

香港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SARS病毒疫情、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每次事件都曾为楼价带来短暂的负面影响。但同时,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开始起飞;2003年推出自由行政策,越来越多内地民众来港置业,刺激香港楼市;金融海啸后,多个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给物业市场带来大量热钱,令楼价持续增长,即使2020年初出现新冠大流行,本港楼市在疫情下仍然一枝独秀,交投炙热。

当然,香港楼市并非随波逐流,港府本身也在积极调控以保持楼价平衡。比如,特区政府推出的复建新居屋、白表居屋第二市场计划(白居二)、绿表置居计划(绿置居) (白居二和绿置居均为香港房委会资助计划)、有限额的贷款按揭保险计划、增设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从价印花税等。每项政策都给楼市带来适度调控或注入动力,以免市场过热并为普罗大众带来“上车”机会。

02
作者的一点思考

我们从香港楼市历史走势能够看到,能够影响香港楼市起伏的因素不外乎几个:

1. 人口。人来就要住房 (或买或租),人走就要卖房;

2. 国际事件。回归有极大促进作用,疫情、股灾、战争等全球性事件,香港楼市就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3. 政策。按揭的发明撬动10倍杠杆使楼市欣欣向荣,楼花的发明同样给人正向预期。相反,印花税的推出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楼市泡沫膨胀。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香港是一个港口城市。流动和沟通就是这个城市的生命力。人口、政策随着国际形势波动。相反,一个政策的推出也能很快在这个城市看到效果。

我们再来看当前这一波房市的爆发,受到哪几个因素影响?

人口增加,这个不多说,香港人口刚刚又重上750万,加上人才政策,人口增长还在持续,这个方面是利好。

最新统计,香港人口重上750万

国际形势,中美博弈、中东、俄乌局势混乱带来的全球冲击在香港依然存在。

政策,撤销印花税,绝对的利好,也是这一波房市的爆发点。但是不得不提一下,这波拉高楼价势必拉高本地人住房成本,政府面临舆论压力;另外美元持续高息,让按揭的利率升高到4%以上,也是这轮楼市没法完全爆发的关键因素。

回归到每一个购房者角度,除了整体楼市,地段、楼盘、学校、商业、环境、交通等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剩下的,就交给各位读者根据自身情况分别考虑了。

想要获得更多香港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

或添加作者微信进一步交流。


往期精彩文章:

香港的房价,买房和租房

2024,香港3月活动预告

在香港年入100万, 却只交了不到3000的税?

香港这些奇葩的地名从何而来?港岛篇

香港这些奇葩的地名从何而来?九龙篇

香港这些奇葩的地名从何而来?新界篇

香港永居身份证申请攻略 (超详细逐步介绍)
香港护照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重磅!香港投资移民计划或于10月重启

香港的这12种交通方式你都体验过吗?
香港地铁为什么不需要安检?
没有医保和养老金, 香港人老了怎么办?
香港的工资可以高到什么程度 ?!
为什么太太不想告诉我她其实买了香港保险?

William在HK
香港科大博士, 探索香港, 分享香港资讯和个人独到的思考。财富管理经理,营养师学习in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