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要不要打一顿?

文摘   2025-01-08 19:21   天津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要不要打一顿?

当然我们都知道,打是不行的。面对孩子的分数,家长要如何回应呢?

先要排除两个最明显的错误行为:交换和威胁。

比如跟孩子约定,考了100分就给100块钱,或者成绩好就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或者买玩具,这些行为都是交换。如果没有考好,就揍一顿、骂一顿,或者说寒假哪里都不许去玩,就在家里学习,这些行为是威胁。这两种行为最大的坏处就是破坏孩子的自驱力。

如果孩子考的挺好,要去表扬认真、表扬孩子的努力、表扬最近的学习状态等,不应该是直接表扬结果,比如说“哇,考了100分,真棒啊!你真优秀!”这些话其实是在评价孩子的价值,危害性非常大。如果下次没有考到100分,难道孩子就没有价值了吗?他就不棒了嘛?一个人的价值是不能被评价的,今天他考了100分,他有价值,明天就算考了0分,孩子依然是有价值的。

如果孩子考的不好,先要避免前面说的那种威胁,另外尽量不要做指导型的父母。

指导型的父母:把卷子拿过来,说“哎呀,只考了60分,考得很差,不过没关系,咱们分析一下哪个题错了、看看为什么错了,看看是粗心还是哪个知识点没搞懂”,接下来会逐一分析错题。

这样的情况看起来貌似没有问题,其实是有隐性问题的,这种父母的行为叫指导,但是这样的指导在孩子看来其实是批评。孩子只要感觉到自己被批评了,会自动开启防御模式,比如他会说“妈妈我没有粗心,我已经很认真了。”或者就会与家长对抗,“我不是没有学会,这个知识我学会了,我懂的,我只是没留意,不小心写错了而已”等等,总之他的精力一定不会放在认真复盘和进步这件事情上。

正确的做法是,先关心孩子的情绪,再去解决问题,并且不能是父母不由分说就直接上手指导的。

鼓励型的父母:经常会说“这次没考好没关系的、不要气馁啊,我们下一次考好就可以了,每次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了。我们不用跟别人比,只要跟自己比就可以了。”

其实这样的语言空洞没有力量。当孩子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认真给予具体的帮助,也要避免成为指导型父母。

安慰型的父母:很温柔,经常说“没关系的宝贝,60分就60分呗,还有的同学考了50分呢”或者说“没关系,60分已经很好了,已经及格了”这样的话,其实也不是安慰,孩子听起来是沮丧、无能的感觉,觉得自己很差劲。

正确示范是:如果孩子平时成绩很好,这次没有考好,父母可以先看看孩子有没有沮丧或者不开心,然后给予安慰,我们可以说“宝贝不开心呀,妈妈知道你肯定是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妈妈也知道这绝对不是你的实力,没有关系的,妈妈相信你肯定会认真复盘找到原因的,如果需要妈妈帮你分析试卷或者是任何帮助,就告诉妈妈,妈妈随时都在。”

如果孩子平时成绩很好,这次没有考好,但是他自尊心很强,不愿意别人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也不想被安慰,这时候只要简单来一句调侃的话,比如“哎呀,没有考出你的实力啊,以我儿子的实力,起码得考95分以上呀”。这样就可以了。不需要小心翼翼,也不要选择忽视、什么都不说,大胆表达出来,这就是对这类孩子最好的尊重。

您属于哪一类父母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最佳方法!

津门家长荟
和平家长。潜心研究天津教育数年,尽全力帮您解答有关天津教育的一切问题。公众号建立了天津各个区和各个年级的家长群,总有一个适合您。期待来到这里聚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