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昆明!AI助手让基层医生也能精准“拆弹”

体娱   2024-11-14 10:03   云南  

作为昆明市大健康重点签约引入项目之一,11月13日,AI赋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公益项目培训班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班。


在“拆弹”助手——AI软件、设备的辅助下,来自昆医大附一院介入科和省内多家基层医院的15名医生,完成了高难度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实操。




破解“卡脖子”难题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种“炸弹”:颅内动脉瘤。

中国是脑血管疾病高发国家,尤其是能引发出血性脑卒中的颅内动脉瘤患病人群广泛。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脑动脉壁薄弱处的异常凸起,就像自行车内胎磨损后会出现鼓包,一旦“爆胎”就会造成颅内大出血,因此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

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显微镜下开颅夹闭、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方式。相比于开颅手术,介入治疗不开颅、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但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极高。

不开颅怎么“拆弹”?昆医大附一院介入科主任白鹏说,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血管这个天然通路,把弹簧圈放到颅内动脉瘤里。作为防止血流进入动脉瘤的屏障,弹簧圈能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从而降低破裂风险。而想要沿着复杂的脑血管,把弹簧圈精确地放进动脉瘤里,需要一个能在血管里自如穿梭的微导管。

央视截图

每个患者的脑血管是独一无二的,这意味着微导管的形状也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脑血管三维图像,基于经验进行三维空间想象,然后手工把微导管头端弯成一定角度,也就是给微导管塑形。塑好形的微导管,既要利于管头进入动脉瘤腔并稳定停留在动脉瘤内,还要防止管头抵住动脉瘤壁造成破裂。对于复杂动脉瘤,往往需要反复多次塑形。微导管塑形,因此也成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卡脖子”环节。


“拆弹”助手——颅内动脉瘤手术计划软件(UKnow),就能帮助破解这个“卡脖子”难题。“UKnow”基于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神经血管影像分析技术、智能微导管模拟算法,根据动脉瘤、载瘤动脉实际形态,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手术规划和模拟,自动计算出最优的微导管形状,生成塑形针方案,并能一键完成塑形操作。


临床试验显示,“医生+AI治疗”的微导管首次到位成功率、5分钟到位成功率均达96%,成功到位时间87秒,显著高于医生独立操作的成功率、到位时间;5年以下独立手术经验医生的5分钟内成功到位率提升88%。


沉浸式手术


本次培训班是AI赋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公益项目首次落地云南。培训中,医生系统学习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塑形——微导管输送——弹簧圈成篮3个关键步骤,并在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卢旺盛、白鹏等专家的指导下,利用“UKnow”等AI辅助手术软件、设备和手术模拟器,进行沉浸式手术实操并通过考试,快速、规范掌握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

在AI设备的辅助下,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昆医大附一院博士留学生柯尼卡成功独立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柯尼卡说,刚果医疗资源匮乏,医院条件极其有限。完成这次培训后,他成了刚果第一位在手术AI辅助下,具备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能力的博士学位医生。他希望有机会将先进的AI技术、设备带回去,为当地患者带去福音。


泸西县人民医院医生陈东林从事神经内科7年。“我们学习介入手术,主要是理论加手术跟台观摩,实操的机会很少。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上手,对像我这样的基层医生来说特别有帮助。”陈东林说。

基于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发起的专项能力培训公益项目,2023年,AI赋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公益项目设立,下设骨科、介入、感染、急救等30多个子项目,开展“线上知识培训+线下仿真模拟实训”。截至目前,神经介入项目已培训医生超100名,服务患者超1000人。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介入诊疗的医院之一,昆医大附一院自1986年开展神经和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以来,累计完成手术超万例,每年开展神经介入诊疗手术4000余例。


在白鹏看来,智能化微导管塑形技术的创新,为动脉瘤的精准栓塞提供了有力保障。在AI设备辅助下,手术经验较少的年轻医生、基层医生也能规范、安全和高效地完成复杂、精细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操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AI设备还能辅助医生更精确地识别病灶,进行风险评估,甚至长期观察动脉瘤的破裂生长风险,实现对动脉瘤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随着新质生产力在高端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包括颅内动脉瘤在内,许多过去的疑难杂症治疗难度正大大降低。

为推动云南在智能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创新发展,9月以来,昆明市人民政府大健康发展管理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先后与强联智创、海南医和德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昆明落地医疗AI国际创新产业项目,推动大健康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高端医疗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


记者:李思凡
编辑:张   捷
责编:张晓莉
审核:廖晶蓉


健康昆明
多角度、多视角展现昆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突出行业亮点、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