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行吗?”
“你吃得了苦吗?”
“你会坚持下去吗?”
……
在疑问中,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长期护理保险护理员上岗了。他们用专业、踏实、韧性、乐观赢得长护险对象和家属的认可。
从昆明市长护险服务中心了解到,截至2024年10月29日,在长护系统累计注册的长护险护理员10880名,目前在册7598名。其中,男性1519人,女性6079人,“90后”1030人,“00后”263人。年龄最小的19岁。
11月7日下午2点,长护险护理员叶坚准时来到西山区秋苑小区姜党珍老人家,她每周要来服务4次,每次两个小时。今天,叶坚要为老人提供洗脸、梳头、按摩等6项服务。
76岁的姜党珍左腿需要穿戴假肢才能行走,两次摔倒让她身体每况愈下。虽然有儿子吴鸿斌照顾,但有时还是不太方便,“叶坚没来之前,洗澡只能请亲戚帮忙,半个月洗一次。夏天天气热,我看着我妈也难受。”吴鸿斌说。
刚满30岁的叶坚成为长护险护理员刚好一年。之前,她曾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工作了4年。
昆明市于2020年9月成为国家第二批长护试点城市之一,并于当年12月正式启动长护险工作。
截至目前,昆明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增至185家,累计为22552名失能参保人提供护理保障。
对于失能老人和他们的家庭来说,长护险护理员的上门服务,不仅带来了专业上的帮扶,更重要的是这项纾困之策,让起居只有方寸之地的老人们感觉“种种困境,被看到了”。
这项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老人提供的社会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长护险护理员。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长护险护理员的工作并非局限于基础生活照料服务,专业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也就是说,这一领域不是“有人干”就行,而是要“专业地干”。的确,这份工作要注意的细节太多了,很多时候已经超出了简单照护范畴,老年病学、老年活动、康复护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在工作中有所体现。
让人欣喜的是,近年来,这一群体中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愿意给老人输出“情绪价值”。如何让年轻人既能入得了门,还能干得长久?仅依靠他们的热情和主动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薪资水平、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畅通晋升通道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让年轻人的成长和这一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2024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颁布了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长护师”已成为新工种,有了明确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专业“长护师”或将成为失能老人最后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