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很多同学是听都没听过的,今天我看到了招聘信息也是很好奇,第三研究所到底是个什么单位?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是公安部直属应用型科研机构,正局级建制。我所自创建以来,始终以服务公安中心工作、服务公安实战、服务社会公共安全为己任,坚持创新引领、实战导向、产研融合、跨越发展,通过开展公安和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相关政策和技术研究,为全国公安机关和社会公共安全行业提供研究成果、产品、服务及技术支持。
我所下设29个正处级机构,包括负责政工、管理、保障的职能部门,研发和服务实战部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部门等。在上海有3个园区,包括徐汇区岳阳路本部、浦东新区张江毕升路园区和杨浦区民京路园区,在北京、广州、乌鲁木齐派驻有5个机构,科研技术服务支撑区域覆盖全国。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我所已在信息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形成属性鲜明、实力较强的科研创新与服务支撑能力。建有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与安全保卫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反计算机入侵与防病毒研究中心、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智能视频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研创新体系。
我所在警务信息智能感知、警务数据安全共享、违法犯罪监测预警等领域长期深耕,围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国产密码、电子数据取证、毒品检测等领域着力部署,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提供产品、服务、培训及系统解决方案。在安全防范工程、弱电智能化系统、信息化平台、物联网视频监控等公共安全领域,具备较强的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的产业化能力。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以及信息安全、安防产品测评领域,建有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海)、国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公安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中心等专业机构,有着丰富的理论实践积累和服务支撑能力。我所现有一支由2200余人组成的专业配置齐全、技术能力过硬、年轻化、有朝气的科研队伍,其中博士、硕士740余名。“十三五”以来,我所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相关领域科研项目300余个,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40余项,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3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70余项。
再来看一下三所的组织架构:
再来看看领导班子:
相信大家根据以上信息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来看看跟大家息息相关的信息: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创建于1978年,是公安部直属科研单位。我所主要从事网络安全与智慧警务科研创新与技术支撑,拥有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与安全保卫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信息安全产品检测中心、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
2010年起,面向虚拟社会管理、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及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我所根据公安部指示开展网络身份管理试点。
网络身份管理试点工作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及部分省市的大力支持:科技部设立了我所负责的eID方面“十二五”863重大专项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安部设立了多个eID基础类和重点类研究项目,并启动七项eID管理类行业标准的制定;发改委设立了我所负责的eID方面信息安全专项和示范工程项目;全国信安标委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启动了三十余项eID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2013年底还成立了网域空间身份管理标准化工作组。
自2014年起,累计发行eID载体数超过2亿。
eID身份认证技术具有安全性和公正性,可满足公民在网络活动中保护个人身份信息、虚拟财产安全及交易安全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大幅提升公民网络活动的安全感,并且将推动越来越多的政府服务、民生服务、商业服务通过网络方式安全地提供给公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有效降低各类机构的服务成本,为公共资源的信息化和合理化配置提供支撑。
我们再继续看看eID发展历程:
2020年10月 | 与一加合作将eID载入手机。 |
2020年5月 | 与魅族合作将eID载入手机。 |
2020年3月 | 与realme合作将eID载入手机。 |
2020年2月 | 与小米合作将eID载入手机。 |
2020年1月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获得华为年度优秀合作伙伴奖。 |
2019年12月 | 与晋商银行合作启动eID数字身份直销银行全场景业务应用。 |
2019年10月 | 与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在直销银行中启用eID进行个人II、III类银行结算账户开立。 |
2019年10月 | SIMeID产品获得G20全球中小企业金融论坛白金奖。 |
2019年9月 | 与OPPO合作将eID载入手机。 |
2019年9月 | 与西安银行合作在手机银行中启用eID,实现手机银行500万大额转账。 |
2019年8月 | 与vivo合作将eID载入手机。 |
2019年8月 | 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开展“一机通行”深度合作。 |
2019年1月 | eID数字身份链在瑞士达沃斯获区块链最佳行业应用奖。 |
2018年11月 | 与中国饭店协会联合发布基于eID的全国网约住宿信息登记服务平台。 |
2018年11月 | “电子社保卡+eID应用”在江西省共青城市上线。 |
2018年8月 |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启动了eID载入手机试点,这是eID全球首次载入手机终端。公民使用加载在华为手机上的eID可完成线上身份认证、线下办理酒店入住等场景的应用。 |
2018年8月 | 加载eID的电子市民卡在黑龙江大庆市首发。 |
2018年6月 | 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联合启动SIMeID合作项目。 |
2018年6月 | “密云eID数字身份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暨eID数字身份落地密云电子政务启动仪式”在北京市密云区举行。 |
2018年4月 | 江西共青城发出首批SIMeID贴膜卡。 |
2017年3月 | 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eID技术和服务体系与“互联网+食品安全”的融合应用展开合作。 |
2016年12月 | 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发行加载eID的金融IC卡。 |
2016年12月 | 与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国产芯片金融IC卡的eID载体登记发行展开合作。 |
2016年12月 | 参与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大网络身份管理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 |
2016年11月 | 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香港邮政电子核证服务运营商翘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署eID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合作协议,该公司成为首家非大陆地区eID网络身份服务机构。 |
2016年5月 | 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香港软件行业协会暨香港智慧城市联盟签订“中港电子身份互联互通战略框架协议”,旨在共建中港互联网电子身份互认体系,促进两地电子身份认证互联互通。 |
2015年11月 |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全程电子化试点项目上线,采用eID在线认证身份。 |
2015年10月 | 与华证万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2015年8月 | 与江西金格信联网络有限公司签订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2015年7月 | 与北京农商银行签订协议,合作发行加载eID的金融IC卡。 |
2015年6月 | 与北京中电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11月 | 正式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实施框架,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首家eID网络身份运营机构。 |
2014年9月 | 与上海银行签订协议,合作发行加载eID的金融IC卡。 |
2013年1月 | “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安全性审查。 |
2012年10月 | 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协议,合作发行加载eID的金融IC卡。 |
2012年7月 | 牵头负责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8“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载体安全技术要求”的制定。 |
2012年6月 | 承担了“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基于eID的典型示范应用(2012AA01A404)”的研制。 |
2012年1月 | 承担了“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某重大课题的研制。 |
2011年10月 | 牵头负责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网络电子身份格式规范”的制定。 |
2011年7月 | 牵头负责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8“互联网身份管理与服务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的制定。 |
2011年4月 | “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
2010年10月 | 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项目“网络真实身份管理系统产业化(发高技[2010]3044号)”的研制。 |
2010年6月 | 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浦东张江基地开始“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基础设施一期建设。 |
2010年起 | 根据公安部指示开展网络身份管理试点研究。 |
大家看到这里知道三所有多重要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