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金萍
拒绝内耗,追求卓越
·筑梦青年·
人
物
介
绍
建筑201庞金萍,曾担任建筑201的心理委员、广州大学权益服务部主要负责人、广州大学校心协新媒体部主要负责人;多次参加省市级、国家级、国际级比赛并获得奖项,多次获得校级、国家级奖学金。现已成功保研,将在重庆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
01
荣誉及经历
01
获奖荣誉
广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广州大学优秀心理工作方案
2021-2023 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2020-2021 学年校级三等奖学金
2022-2023 学年华阳二等奖学金
2023-2024 学年华阳三等奖学金
2023 年广州大学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
2022 年广州大学校级心理情景剧三等奖
广州市百佳心理委员、广州大学十佳心理委员
2023 年广州大学德才兼备·家国情怀先进个人奖
02
竞赛经历
2024 年华夏文化艺术设计奖银奖
2023 年亚洲设计学年——优秀奖
2022 年碳中和碳未来——最佳构思设计奖
2024 年第八届米兰设计周——省级三等奖
2024 年第八届米兰设计周——论文三等奖
2024 年未来设计师广东省赛区一等奖,国赛三等奖
2024 年首届泛大湾区低碳生态共创大赛优秀论文奖
第九届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铜奖
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院赛评审优秀
2022 年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际高校营造大赛——入围奖(40 进 10,实地 1:2 模型搭建,竹构材料)
03
科研经历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立项《湿热地区社区环境对老年人健身行为动态热反应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基于空间组合的岭南祠堂类型整理与热舒适对比研究》
02
经验分享
Q1:首先恭喜学姐成功保研,迈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能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你为什么选择建筑学这个专业吗?
A1:之所以选建筑学这个专业,是因为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因为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做手工模型这种比较有操作性、创造性的事情,所以当我在高中的时候了解到建筑学这个专业,看到一些课程设置,且它的教育模式和我们以前所接受到的非常不一样时产生了浓厚兴趣,就填报了这个专业。
Q2:在本科学习中,学姐觉得最有挑战性的是什么?
A2:我觉得最有挑战性的就是设计方案汇报。从大一进来开始,大学老师不会像高中老师一样灌输知识给你,而是需要自己去找一些比较好玩的设计出发点,然后跟老师讲述你的理念和你的概念。这对于个人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所以一开始接触的话是会有一点紧张的,但是随着这几年本科的学习下来之后,你会觉得你自己跟之前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滑动查看更多
Q3:学弟学妹们刚进入建院不久就感受到了任务的繁重,请问学姐有没有一些小技巧可以提高效率呢?
A3:小技巧具体来说就是设计软件快捷键的操作,这个需要你自己在不断的摸索中反复学习。
还有就是时间管理上的安排。即使做这个事情很费我们头脑,其实我们是可以尝试着去按照一个设计的时间节点去把它不断地完善。比如我这次就做好这件事,先有所取舍的搁置好这一步,然后我再去完成其他事,最后再返回来做这件事。一件比较长阶段的事用时间点的分段来完成,这样对你任务量的分配和时间的分配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班级同学之间可以很好地相互协助。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学习方法,或者说不一样的资料、素材和搜索渠道,这些完全是可以共享的。如果班级里有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大家就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学习。
这样整体来说,即使是在繁重的任务下也会相对比较轻松和活跃一点。
Q4:了解到学姐参加了很多竞赛,并且拿到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请问参加这些竞赛对于自己在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水平有什么提升吗?
A4:我个人理解参加竞赛就像课外的一个设计作业,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竞赛可以分成两种,一种竞赛的题目类型限制不大,跟你的课程设计是相互补充的。比如说我可以很用心地把我的课程设计作业给设计好,然后在课余时间找老师一起深化我的设计作品,然后去投竞赛。这样你对于这个设计作品的时间长度和思考深度会加深你对设计的理解和设计概念的思考。
第二个就是国内外之间的竞赛。他有很多设计题目跟我们普通的课程设计不太一样。你会觉得它的设计题目会非常的有意思并有挑战性。它会有一个具体的题目给到你,这些题目是非常有概念性和社会性的,这是值得我们去额外补充思考的地方。另外你做设计竞赛很多时候是跟小伙伴一起组队去做的。这时候你选择的小伙伴可以是志同道合,比较喜欢做设计的,或者是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作品中的。每个人设计和思考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这样产生的一些碰撞你会觉得很有意思。想法不一样,作品就会有很多的可能性。
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去参加这种竞赛。但如果说暂时没有时间,那就认真做好课程设计。
Q5:学姐参加了许多实践活动和竞赛,并且担任了多种干部,如果这些活动产生了冲突,请问学姐会怎么处理?
A5:我经历下来同时身兼多职的话确实会觉得任务比较多,但是时间其实不太会冲突。
比如说我要举办很多活动,我会跟负责人协调沟通好。并且大多活动时间是错开而不是重叠在一起的,这样你就有精力去参加不同的活动了。
其次就是你在活动中是要有所筛选,有所余力地去做。虽然我参加了很多活动,但我还是以学习为主。以我担任了很多学生干部举例,我是大一的时候担任权益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到了大二才做到负责人,另外我是到了大三的时候才去担任校心协的部长。我觉得这是不同阶段的一个体验,并没有重叠的关系。
另外我参加其他实践活动的话,更多还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参加。所以我是用不同的时间去分散完成这些事情的。
Q6:学姐作品集的主题是“从观看到观察”,学姐是怎么想到这个题目的呢?
A6:从观看到观察,其实是你理解力的一个晋升的过渡过程。
比如你进了高年级,你会接触到更多的场地信息,在你一个设计作品里面,平衡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你的场地里有很多的矛盾,那你应该如何去看待你场地里的一些要素?找到你的设计出发点,从观看到观察这一步就非常重要。
比如说老师让你们到场调研,那我们能不能从场地表面所看到的信息中反推它背后运行的本质?我非常喜欢一些建筑师的理念和案例,比如塚本由晴这样的日本建筑师,他们对人行为本质上有非常深入的思考。
另外,做设计不要局限于设计一个外观形态,而是要思考设计里面隐藏动机的背后原理。如场地附近也有很多线索,有很多信息可以从场地的一些要素来观察获得。之前看到一个建筑师说他做设计就像一个侦探,从很多细枝末节的信息中去抽检出设计的出发点。这会让你的设计更加扎实,也会更加有趣。
Q7:学姐作品集的灵感来自哪里呢?
A7:作品集里面的几个项目都是我们的本科设计,然后经过不断深化放进去的。灵感来源于作品集的标题——从观看到观察。我更多的设计灵感是从场地信息一点点挖掘产生的。
Q8:学姐是如何看待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A8:在之前房地产相当于经济泡沫还没有破灭的时候,会有非常大的建设量。但是这个建设量背后需要的不是设计思想或者真正的设计本身,更多的是经济操作的手段。
那时候的建筑师,更多是被经济所引导去做很多看上去相对比较粗糙的设计。随着经济的相对缩放,房地产所需要的建筑师的能力会更有综合性。现在做设计你不能说自己只是一个画图工,你要对很多不同的需求进行一个整合。
因此,现在反而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你会有更多的机会把你的思考融入到一个真正好的设计作品中。
比如现在很多建筑从大而宏大的设计转变成小而精美,从而涌现出很多小型的建筑事务所,他们做的作品是非常精致且有设计深度的。
其次,我觉得对于建筑学本科在读的学生来说,学科专业和你所选择的行业并不是说要非常一一对应的。因为本科学习通常是一个相对比较通俗的学习过程,你更多要掌握的是你必需的一些学习能力以及总结自己学习体系的方法。如果你不能用学到的技能去应对你的行业,那只会把你的路走得比较死,而且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所以在本科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应该找到自己比较喜欢和可以继续坚持的一些方向去学习。
Q9:最后,学姐对建院本科在读的学生以及准备考研的学生有什么寄语吗?
A9:还在建院学习的同学,我觉得最重要是规律好自己的作息,不断去体验和尝试各种自己相对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毕竟大学有四到五年的时间。而除了课程学习之外,更多是要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扩展自己的眼界,这样你进入社会之后能找到自己可以适应的方向去发展。
对于选择考研的大五的同学来说,他们即将面临考试,已经相对可以找到自己的状态,只要不断努力,想要的基本都会得到。对于还在大四准备备考的同学,我觉得可以边准备边想边做。
到大四或高年级之后,其实会有一个相对迷茫的状态,包括我自己也是。不过这个状态有好有坏。所以为了度过这个阶段,我们需尽量平衡好自己的心态,要在自己做想要做的东西的同时,广泛地去收集更多的信息。最好是做好自己当下所想做或者所能做的事情,一步一步,踏实地去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过有时你最后所得到的这个机会,并不会是你最终想要得到的目标。但在你一路所做的事情的过程中,也会生出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一些机会和机遇,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学习力,不要过于的内耗和焦虑,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好了。
采访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学姐能抽空接受“筑梦青年”的采访,向建院的学生们分享经验,相信同学们都将受益良多。星光不问赶路人,愿学姐前路一片坦荡,繁花盛开。
——END——
图片来源 | 庞金萍
文字来源 | 许方裕 周星昳
微信编辑 | 林杰
责任编辑 | 林杰
初审 | 戈锦源
复审 | 林舒莹 陈楚月
终审 | 周世慧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