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校被诈骗情况汇总
1.12月5日我校一学生被以虚假交易方式诈骗2000元。
2.12月5日我校一学生被以虚假招嫖方式诈骗3910元。
3.12月17日我校一学生被以冒充熟人方式诈骗200元。
4.12月17日我校一学生被以虚假交易方式诈骗2108元。
2024-2025第一学期我校被诈骗情况汇总
我校被诈骗的起数和金额整体呈上下波动趋势,被诈骗起数较上月环比上升200%,被诈骗金额环比上升364%。
02
虚假交易案例
BEWARE OF TELECOM FRAUD
2024年12月11日13时许,科贸学院一学生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出售演唱会门票并留言咨询。随后,昵称:小红薯62506EF7的用户联系学生,让其添加QQ昵称:救赎,并入名为“接待99”的 QQ群。群内另一账号“同意我这个号”诱导学生下载Teams软件,并登陆账号进行视屏共享聊天,学生按要求使用中国银行卡向指定招商银行卡号转帐1400元购买门票。不久后,对方在小红书称出票失败,并通过QQ联系学生退款。在索要了学生支付宝收款码后,对方发送了一张虚假的转帐截图,并声称学生支付宝被冻结无法入帐,需通过购物激活。学生按要求在京东APP使用京东白条购买了价值6850元的5张游戏充值卡及价值680元的另一张充值卡。购买完后,对方仍称无法入帐,要求学生使用中国农业银行卡向指定二维码扫码支付3000元进行冲正,并承诺数小时后将所有款项退款。然而,学生一直未收到入帐信息,且联系对方无果,此时,才意识到被骗,一共诈骗11930元人民币。
诈骗套路:
一、虚假网站、平台类
1. 仿冒正规票务平台
诈骗分子会精心制作与知名正规票务销售平台(如大麦网、猫眼等)极为相似的网页,从页面布局、配色到域名都进行模仿,只是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别,比如个别字母或数字不同。消费者在搜索引擎查找票务信息时,容易误点进这些假平台。一旦在上面下单付款,钱就直接进入了诈骗分子的口袋,后续根本不会收到门票。
2. 虚构小众票务平台
声称是专门售卖稀缺、热门演出或赛事门票的新兴平台,打着独家、内部渠道等幌子吸引买家。编造各种优惠活动、提前购票特权等,诱导人们注册账号并支付购票款,但其实这些平台根本没有真实的票务资源,只是为了骗取钱财而设的骗局,付款后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拖延出票或者直接失联。
二、社交平台诈骗
1. 冒充个人卖家
在微博、小红书、闲鱼等社交及二手交易平台上,骗子伪装成有多余门票要转让的个人。他们会发布极具吸引力的票务信息,配上看似真实的门票照片(可能是从网上盗图),还会编造转让原因,像临时有事去不了之类的。与买家沟通时,往往表现得很热情、诚恳,等买家按要求转账后,要么拉黑消失,要么发过来假的电子门票二维码等根本无法使用的凭证。
2. “粉丝群”内作案
混入各类明星粉丝群、赛事爱好者群里。先是和大家套近乎,营造自己也是忠实粉丝或爱好者的形象,然后声称有关系能搞到稀缺门票,蛊惑群里成员向其购买。一些群友出于信任和急切想看演出、比赛的心理就容易上当受骗,而且群里一旦有人带头转账购买,其他人可能跟风,造成多人受骗的情况。
三、线下交易诈骗
1. 当面交易陷阱
约买家线下当面交易门票,在交易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假门票,由于很多人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可能当场付款拿票后,等到准备入场时才发现是假票,而这时骗子早已不知去向。或者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一些手段转移买家注意力,比如故意制造混乱、安排同伙配合等,用假钞调换买家的真钞,让买家既损失钱财又没拿到真门票。
2. 虚假中介人设
自称是专业的票务中介,有很多渠道可以拿到各类紧俏门票,先收取买家的定金或部分票款承诺帮忙购票,后续却以各种理由(如门票供应紧张还需加价、主办方出问题等)要求买家继续打款,不断诱导追加费用,等买家察觉不对时,之前支付的钱也很难追回了。
四、虚假客服诈骗
1. 假冒票务平台客服
买家在正规平台下单后,可能会接到自称是平台客服的电话或短信,告知订单出现问题(如支付异常、需要重新验证身份等),引导买家点击链接进入虚假的退款、验证页面,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一旦输入,卡里的资金就会被迅速转走,而所谓的门票交易也根本不会正常进行下去。
2. 借售后之名行骗
买家反映没收到门票或者对门票有疑问想要售后时,骗子冒充客服主动联系,称可以办理退票退款,但需要先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等买家交了这些钱后,不但不会得到退款,还会被进一步索要更多费用或者直接被拉黑切断联系。
警方提醒:
购买门票时谨防虚假交易。首先,务必选择正规票务平台,如官方网站、知名售票APP等,切勿轻信个人转让或不明小众平台的低价票诱惑。其次,遇到自称客服说订单异常需转账、提供验证码等情况,一概不要理会,正规平台不会这样操作。再者,线下交易时仔细查验门票真伪,避免拿到假票。付款时要谨慎,拒绝提前支付高额定金、手续费等要求。若察觉异常,马上停止交易并保留好聊天、转账等证据,及时报警。
冒充熟人案例
BEWARE OF TELECOM FRAUD
2024年11月27日,南华职业学院一名学生在使用微博时,一名自称是学生同学的陌生人通过微博向其求助。对方声称手机卡被注销,导致支付宝和微信无法使用,同时透露自己抢购了一个包包但未支付尾款。对方发送了一个显示为在线客服的二维码,让学生帮忙查询抢购情况。学生扫码后,提供了订单号后得知需支付29800元尾款。随后,对方让学生提供银行卡账号,并发来一张虚假的30000元转账截图,要求学生支付尾款。因未收到入账信息且金额不足,学生联系客服询问是否能延长支付时间。客服称需支付3000元进行延长,学生按要求扫描二维码垫付了3000元。然而,客服又称只能延长30分钟,如需再次延长需再支付2000元。在学生向其哥哥借钱时,哥哥提醒确认同学身份。学生拨打同学电话得知并未购买包包,微博账号也被盗用。此时,学生意识到自己被骗,一共诈骗3000元人民币。
诈骗套路:
一、社交账号被盗用类
1. 克隆账号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会先通过黑客手段或者骗取的方式获取他人的社交账号(比如微信、QQ等)密码,登录账号后,克隆原账号的昵称、头像、个性签名以及朋友圈(空间)内容等,打造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高仿”账号。接着,他们会向账号主人的亲朋好友群发消息,以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借钱,比如称自己遇到急事急需用钱周转、生病住院缴费不够等,由于看起来就是熟悉的人,很多人往往未加核实就转账了。
2. 临时盗号紧急求助
趁账号主人不注意,比如在其手机丢失、短暂离开电脑未锁屏等时机,快速盗用账号,向联系人发送紧急求助信息,强调事情非常急迫,需要马上转钱帮忙解决,还会营造一种不容置疑的紧张氛围,让对方来不及多想就匆忙转账,等真正的账号主人找回账号,钱早已被骗子骗走了。
二、电话冒充类
1. 伪装声音骗信任
通过一些变声软件,模仿熟人的声音音色,拨打其亲朋好友的电话。先是热情地打招呼,聊几句拉近距离后,便开始编造理由借钱,声称自己不方便用常用的转账方式,只能让对方先帮忙转一下,靠声音伪装来骗取信任,让接听电话者误以为真的是熟人来电,从而上当受骗。
2. 号码伪装误导人
利用网络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号码修改成熟人的手机号码,然后以熟人的口吻联系他人,编造诸如投资失败需要填补资金缺口、在外地出意外情况需要赔偿对方等理由向对方要钱,不少人看到熟悉的号码就放松了警惕,按照对方要求进行转账汇款了。
三、掌握部分信息冒充类
1. 了解工作情况行骗
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目标人物的工作相关信息,比如在哪家公司上班、担任什么职务等。冒充其同事、上级或合作伙伴,向与之有往来的人借钱,借口往往是公司业务上有紧急资金需求、项目临时需要垫资等,利用对方对其所在工作环境的熟悉以及基于业务往来的信任实施诈骗。
2. 知晓生活细节蒙骗
对目标人物的生活细节有所掌握,像家庭成员情况、近期生活安排等。伪装成亲属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提及一些只有熟人之间才知晓的事,获取对方信任后,再以家中突发变故急需用钱、帮忙代付某笔生活开销等理由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
谨防冒充熟人诈骗。接到熟人借钱、帮忙转账等消息时,务必多留个心眼。首先,别轻信社交账号上的文字或语音请求,可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视频通话等方式核实身份,确认是否为本人。其次,若接到显示熟人号码的电话,也不能放松警惕,如今有改号软件可伪装号码,要多问几句只有彼此知道的事来验证。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千万不要转账,及时联系警方,并保留好相关聊天、通话记录等证据。
反诈小贴士
BEWARE OF TELECOM FRAUD
反诈灵魂八问?
1.刷单前问问自己:
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的好事,为啥能轮到你?
2.网恋前问问自己:
人靓声甜的小姐姐,温柔帅气又有钱的小哥哥,为啥需要网恋?
3.收到逮捕令时问问自己:
抓人还要提前通知,警察蜀黍是不是怕坏人跑的不够快?
4.裸聊前问问自己:
自己的身材值不值得美女与你“坦诚相见”?
5.理财前问问自己:
战无不胜的投资大师,为啥要苦口婆心帮助非亲非故的你?
6.给领导转账前问问自己:
用自己微信公然收受巨额资金,领导是不是嫌自己官儿干久了?
7.网贷前问问自己:
无抵押还免息,对方为啥不直接送钱给你?
8.点陌生链接前问问自己:
查信息就查信息,为啥还要下载一堆东西?
来源:清远职教城反诈中心
编辑:黎晓婧
转载编辑:林浚柠
初审:杨洋、林妙殊、陈晓晴
复审:赵君玉
终审:全君君、吴国华